新家园新产业新希望 芦山地震灾后重建三周年特别报道重建中转型 鸽子花都的产业“新生”
7月的荥经,绿树成荫。一切都在向世人展示着新生,诉说着希望——
投资50亿元的牛背山景区项目全面启动,兰家山、周坪等一批乡村旅游集群初具规模;以一名微晶、俏佳人、双荣科技为代表的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烈太产业新城雏形渐显;茶叶基地和中药材基地面积均超10万亩,中药材、茶叶、果蔬“三条万亩产业带”有序发展……
三年来,荥经坚持把产业恢复重建与优化经济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围绕“一核两翼四驱动”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优势转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新型工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全力实施后发追赶。截至目前,25个产业重建项目全面完成,三次产业发展明显超过震前水平。2015年全县实现GDP61.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亿元,分别比震前增长25.2%、67.7%、54.3%。
三年恢复重建,三年坚定前行。从传统农业到文旅交融发展的旅游业,再到绿色循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荥经走出了一条科学重建与绿色发展互促互进的路子,在转型中实现着鸽子花都的产业“新生”。
文旅相融 让荥经之美“活”起来
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是有名的荥经黑砂原产地,被誉为“中国砂器第一乡”。朱庆平就在这里经营着自己不大不小的“朱氏砂器”店。
7月14日,当记者见到朱庆平时,他刚从成都谈成一笔500件陶器水杯的订单回到家中。谈及地震,朱庆平特别感慨:“地震发生时,厂里正烧着2个窑的成品。加上平时架上摆放的成品砂器,损失约有20万元。”
“虽然受到损害,但也为砂器的振兴带来新的机遇。”朱庆平告诉记者,在重建的过程中,荥经县在充分考虑如何规模发展荥经砂器的同时,也考虑了如何让荥经砂器具有更高的艺术性,“以前只会做砂锅、药罐等‘粗大笨\’的东西,如今,包括砂锅、茶具、艺术摆件等在内的荥经砂器产品已有上百种。地震前我每年大概生产砂器20多万件,现在每年虽然只生产10多万件,但产值上升了,去年一年我的销售额就接近500万元。”
不仅如此,荥经县还将荥经砂器作为旅游的重要支柱产业,以发展黑砂文化旅游业为主导,以灾后重建产业项目荥经县黑砂文化博览苑建设为基础和突破,重点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服务园区,统筹推进荥经砂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注册砂器公司8家,砂器网店20家,砂器一条街销售门市50家、生产作坊 16家,年销售产品200万件以上,年销售额已达亿元以上。
对于荥经砂器未来的发展,朱庆平充满信心。
与朱庆平一样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还有三合乡双林村村民陈仁波。
7月13日,被誉为“中国最大的360°观景台”和“亚洲第一观景平台”的牛背山景区项目开工仪式举行,标志着预计总投资50亿元、总面积约390平方公里的牛背山景区项目建设正式启动。
据了解,作为雅安市招商引资引进的重大旅游灾后重建项目,建成后的牛背山景区将以牛背山顶佛光、星轨、云海、日出、夕阳、贡嘎雪山“六绝”的极致观光体验为核心,引导山腰户外度假、山麓休闲娱乐的环山旅游格局,实现集极致观光、避暑度假、户外休闲、民俗风情等功能全方位融合,打造具有规模带动效应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等这儿建好了,我就可以在家门口打工了。”奠基仪式现场,陈仁波难掩兴奋地告诉记者,建成后的牛背山景区将全面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到时候我也把房子改了,建个客栈或是饭馆,自己当老板。”
在恢复重建中,荥经立足自身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并确定了以龙苍沟、云峰山、牛背山三个核心景区开发建设为带动,加快大熊猫栖息地修复、基因交流走廊带、严道古城和荥经砂器文化综合体验区等自然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打造“龙苍沟养身、云峰寺养心、牛背山养眼”品牌,创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将着力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现代第三产业培育为县域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2015年,全县全年接待游客1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8亿元,分别比震前增长34.6%和105.9%。旅游产业的热度,正是荥经森林云海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发出的璀璨光芒。
绿色转型 让矿产资源“转”起来
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上,荥经县依托丰富的花岗石资源,以微晶玻璃产业重建为切入点,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方式转变。
7月13日,记者走进荥经烈太循环经济示范园,没有喧闹的机械声、没有杂乱堆放的碎石,一字排开的6栋橘色厂房在阳光下格外亮眼。
“今年上半年,我们的销售额已近2亿元。”在一名微晶的办公楼下,记者见到了一名微晶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刚琳,他告诉记者,一名微晶主要利用其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全电熔压延法,以花岗石废料作为主原料,生产出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绿色饰材”的微晶玻璃系列产品,生产过程零排放、无污染。
“我们整个项目的规划是8.45亿元,产能每年500万平方米。如今已经建成5条生产线,投产4条,完成投资6个亿,并形成了每年200万平方米的产能。”王刚琳说,以一名微晶为核心,生产链上游可以有花岗石企业,下游可以有机械零部件生产企业、外包装企业等。
而在这个生产链上,与之毗邻的荥经开全实业有限公司便是园区内最早的受益者,一名微晶以400多元/吨的价格收购开全公司产生的废渣,相当于开全实业每年净收近4000万元。“废物”转了一圈,就成了“宝贝”,链条上所有企业都得益,污染环境的“包袱”也随之变为财富。
据介绍,荥经县烈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是国务院灾后重建《总规》中明确建设的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也是重建期间省发改委特批的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规划发展新型建材、特种合金和农林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3.5平方公里。
重建中,荥经以示范园区为目标,全力推动煤矸石制机砖、煤炭瓦斯发电、大理石废料制造重钙、花岗石废料回收利用制造微晶石建材及人造石材等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形成了安靖—花滩特种合金、新添—大田新材料、青龙农林产品精深加工及核心区六合—烈太微晶新材料产业循环功能区的产业布局。
如今,烈太产业新城初显雏形:微晶玻璃产业技术研究院基本完成建设,川西石材博览中心即将启动,以一名微晶、俏佳人、双荣科技为代表的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崛起,全县循环型产业链条初步建立,成为经济腾飞新的增长极。2015年,园区面积已达5平方公里,实现产值59.2亿元,
在未来5-8年,荥经县将以一名微晶为核心,借助荥经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契机,建成产能达5000万平方米、产值超200亿元以上的微晶玻璃产业集聚区,将荥经烈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打造成为雅安灾后重建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模板。
生态农业 让绿色经济“舞”起来
荥经县新添乡庙岗村内,300亩的猕猴桃长势喜人。三年灾后重建,如今这里又新增了1000余亩的猕猴桃种植园。
这样的发展,是李小林从来没有想到的。
“以前我有种过,但是规模都不大。”李小林告诉记者,地震后,得益于政府的灾后重建政策,在建好自家的房屋后,他带头将猕猴桃基地扩大到70亩,带领村民发展猕猴桃产业。随后,青龙乡村民刘小平也相中了庙岗村,主动上门要求流转土地,搞猕猴桃种植,带领灾区群众增收致富。
一石激起千层浪。新添乡的灾后重建速度打动了更多的投资者。2013年之后,更多的项目业主涌来,在庙岗村投资发展规模化种植。
“猕猴桃产业发展起来后,村民们流转土地每亩可收入1300元,留守的村民还能在业主的土地上务工,每天能收入50元。”看着漫山遍野新搭起来的猕猴桃藤架,荥经县农业局副局长胥伟表示,猕猴桃成熟收获需要3年的时间,农民对每一亩猕猴桃种植的投入约1.2万元,待到第四年,猕猴桃丰收后,当年就可以把本钱赚回。
“住进新房子,还必须要过上好日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让农民在家就能赚钱。”荥经县农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灾后重建中,荥经将新村建设、特色农业发展与农房重建相结合,坚持实施全域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在新村聚居点因地制宜建设打造特色优势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中药材、茶叶、果蔬“三条万亩产业带”,推动形成“高山中药材、中高山有机茶、河谷平坝猕猴桃等果蔬”的农业产业发展布局,打造中国高山有机茶之乡和中国天麻之乡,同时连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灾后农业产业跨越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截至目前,全县茶叶基地和中药材基地面积均超过10万亩,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15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709元,比震前增长38.6%。
同时,撬动约20亿元社会资金参与重建,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以及品牌的打造和专合社的扶持,鼓励农民创业谋发展,如今,工业集中区、青龙农产品加工园区和旅游核心景区集聚效应开始彰显,群众自发创业,谋求发展的动力越发强劲。
截至目前,全县“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52个,建成省、部级示范合作社8家,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19家、家庭农场24家、涉农商标2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52个,全县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大幅提升。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庄祥贵许萃 文/图
新闻推荐
鸽子花开舞翩跹灾后重建铸辉煌 雅安市荥经县第八届鸽子花节举行
雅安市荥经县第八届鸽子花节举行
荥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荥经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