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荥经砂器的窑变:传承、变革和创新

四川经济日报 2016-06-16 23:12 大字

□ 闻强/文

自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荥经砂器已从过去的“恢复性传承”发展到“发扬性传承”阶段。砂器产品及工艺日趋多样化、高端化。在砂器的传承、变革和发展中,传统的“龙砂锅”形象已经改变;2010年后,外来工艺大师叶骁、林萍等对荥经砂器的更新打造,熔铸了现代设计及审美观念的“荥窑”、“雅烧”等砂器作坊的出现,更新了人们对荥经砂器的传统认识,丰富了荥经砂器的传承内涵,拓宽了荥经砂器在国内外的市场。

2013年雅安芦山大地震后的灾后重建中,政府加大了对荥经砂器的产业规划和发展整合,荥经砂器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现在,荥经黑砂虽谈不上与宜兴紫砂平分天下,但其工艺制造水平及影响力已逐步为业界和社会认同。作为中国茶都的雅安与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荥经砂器,“茶砂一体”的理念正日渐彰显,呈现出深厚的文化魅力和深远的发展前景。

东有紫砂,西有黑砂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砂器,荥经砂器的历史远在宜兴紫砂之前。仅从(秦)惠文王建筑严道(公元前312年)算起,就有2500年左右的历史。至清乾隆嘉庆年间,荥经的王氏砂器已声名远播,到后来的非遗传承人如曾庆红、朱庆平等,其家族传承均在三代以上。其悠久的文化传承可见一斑。

民国时期荥经有砂器烧制窑13座,当时的主要产品是传统的生活用具如各种砂锅、烘锅、水缸、炉具及药罐等。解放后,荥经砂器产品种类又增加了节煤炉、蜂窝煤炉、火锅、茶壶茶具、电炉盘、花盆、禽畜食槽等。长期以来,荥经砂器的生产和发展受区域经济的限制,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人们对荥经砂器的认识也仅限于荥经砂锅等日常生活用品方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民对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与日俱增。随着砂器市场的扩大,荥经砂器的种类也多了起来,更多的当地人参与并进入这个行业。随着产品的多样化和砂器工艺的发展,荥经砂器开始走出荥经、走出雅安,甚至走出国门,并获得多种奖项,也赢得了国内外的不少订单。这是荥经砂器发展的黄金时期。

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其他日用替代品的不断出现和更新,荥经砂器市场(特别是砂锅等日用生活类)不断缩小,从业人员消减,年销售额萎缩到1000万元左右。

到九十年代末,当地政府开始着力规范、引导和培育砂器产业,在手艺传承和市场推广上做了很多工作,不断提高了荥经砂器的外部形象。2002年4月,荥经砂器在南京全国旅交会上荣获旅游产品银奖,雅安市政府还赠送了南京市博物馆荥经砂器宝鼎。同时,政府着意将雅安蒙顶山茶与荥经砂器整合推广,“茶砂共存”或“茶砂一体”的理念得以不断推广并付诸实施。2008年荥经砂器烧制技艺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荥经被誉为“中国黑砂之乡”,有了“东有紫砂,西有黑砂”的说法,开始与宜兴齐名天下。而2013年芦山大地震后,在灾后重建中抓住发展新机遇的荥经砂器更呈现出令人欣喜的新面貌。

从龙砂锅到提梁壶

4月10日。前一夜的“清风雅雨”让雨城雅安的空气更加清爽。上午10点多,我们便驱车到了荥经。这天是星期二,在古城的砂器一条街,或许因为是闲天,街上也显得比较冷清。108国道从这里穿过,一道慢坡通向高处,两旁的店铺便显得拥挤逼窄了。

路边的“曾庆红砂器有限公司”的招牌挺显眼。我们迈上一道坡坎,走进店里。店子虽然有些老旧,里面却也宽敞。除了店里坐着几个年轻人外,也不见有顾客来,生意显得有些清淡。店堂右边的地上摆满了各种样式的黑砂锅,黑沉的砂锅闪着亮光。一般的砂器店都是把砂器摆放在门口招徕顾客,而现在的曾氏砂器则只能进门后才能一睹端倪,看来也已今非昔比了。

店里显得有些拥挤。除了办公桌占去一个角外,其他地方都是琳琅满目的黑砂茶具、酒具等,甚至还有几个雕塑品,把屋里挤得满满当当。

我们进去时老曾正在后院里塑坯,两手沾满了黑泥。今年44岁的曾庆红外表憨厚,是政府正式认定的非遗传承人,但要完全靠这个招牌来打开砂器市场,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砂器店太多了,要在工艺品上进行开发创新,老曾觉得有些力不从心,这就是他所说的吃了文化不高的苦,不过他仍在努力:龙砂锅早已不是主打产品了,这些年来他开始了多样化的尝试。龙砂锅等砂器日常生活用品当然是大路货,虽然买的人多,但卖不起价,茶具酒具买的人少,但卖得起价。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非遗传承一般都是以家族方式进行。家族化能保证手艺诀窍延续不绝,因为有独门利器,能得其真传。但家庭传承的一个较大的弊病是保守而缺乏创新。创新发展需要面对的问题很多,除了品质和工艺水平外,还有产品种类的开发,最后还须经历市场的检验。

除了曾庆红,荥经砂器的其他几位本地传承人如朱庆平、严云杰等,在这方面都作了不少有益的尝试。这些年来他们已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茶具、酒具甚至砂器雕塑等工艺品的创新发展上了。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也逼着他们进行创新,正是这些年来的不断创新,改变了人们过去对荥经砂器的传统认识。

不管是在材料的取舍揉和、制坯造型及烧窑技术上,他们都有所改良。改变了过去那种粗放状态,毛坯抛光打磨也更细致,烧制则比过去密封得更好等。同时,在烧窑时间和火候的把握上也不断变化改进,采用新工艺,甚至尝试用小型电窑的方式。出来的砂器也不同于一般坑窑烧制出来的,显得细腻锃亮。砂器品质有了提高,产品也比以前更加多样化。

本土文化名人严云杰曾创作过黑砂提梁壶,茶壶质朴别致,有秦汉古韵,壶上图案取自荥经的汉代石雕“秘戏图”和“饮马图”,并雕刻上严道古钱币,把荥经砂器与华夏古文明结合在一起,为成一时绝唱。凸现了荥经砂器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了荥经砂器的艺术魅力。

从荥窑到雅烧

荥经砂器近年来的发展突飞猛进,政府对外来人才的引进和扶持不可忽略。宜兴紫砂之所以为世所知,除了地理上得天独厚,品质优越外,更因为它地处江南,人才荟萃,有众多的工艺大师,他们对宜兴紫砂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反观荥经砂器却名家较少。

2012年,当地政府走出去,请进来,与工艺家叶骁进行合作。叶骁凭借自己数十年的工艺美术经验,不管是在理念、设计还是烧制上都极大地提升了荥经砂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正是从叶骁开始,传统的荥经砂器概念才被彻底颠覆。叶骁及其“荥窑”砂器,从此开始走上了国际舞台。同时,政府和叶骁共同推进“荥窑砂器国际陶艺村”的建设,邀请世界各地陶艺家前来交流创作,一边传承,一边分享;一边创新,一边推广。自此,荥经砂器开始以黑砂艺术品的形象不断进入国内国际的高端市场。

2013年雅安芦山大地震后,在灾后恢复重建中荥经抓住了新机遇,推动荥经砂器向新的高度发展:建设黑砂非遗传习所、黑砂培训基地及荥经砂器文化博览苑等;同时建设创意设计中心、产业聚集区、黑砂产品展销街区等,对黑砂产业进行孵化培育,提供发展的平台支撑;建设体验馆、活态加工观光区、黑砂茶道区及黑砂餐饮区,将黑砂产业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文旅结合,渐入佳境。这些举措也吸引了更多砂器大师的到来。林萍正是其中之一。

蜀山路是荥经新建的一条仿古街,街道宽敞整洁,古色古香。5月10日下午3点。在“雅烧”砂器馆我们见到了林萍。林萍穿着一件素色的棉麻汉服,虽已过不惑之年却仍显年轻,身材高挑,风姿绰约,一边不停地忽闪着眼睛招呼大家,一边泡茶。

这是一个砂器艺术世界的展示厅。砂器陈设在案几上,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很多东西我也只是过去在博物馆或古玩店里见到,这不禁让我暗暗称奇。没有多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相当的艺术功底,很难铸成如此佳品。细看会发现质朴的器物中个别部位显现出橙、粉、蓝、紫的不同颜色,“这是高温烧制过程中发生窑变造成的,开窑之前谁也不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尤其孔雀蓝十分少见。”林萍说。

窗棂下的那张原木条几让人特别注意。条几上的茶具、杯盏古朴厚重又气韵生动,前面一排秦盏汉樽发出暗沉的光亮。上面的那一副茶具尤为让人称奇,茶壶古朴典雅,灯光下散发出金黄色的光影,以手抚摸,凸凹有致;满月形的茶提与壶身融为一体,自然天成;壶身的沧桑斑痕是在烧制时自然形成,似乎浸蚀了千年风雨,全无一点匠气,只能用巧夺天工来形容。茶壶下面的黑砂罗钵则体现出萦经砂器的传统文化内涵。花瓣状的小灶门精巧别致,钵灶里的三角铁撑把茶壶支起,可以从上面加炭火,围炉烹茶,这正是秦汉古韵。整个设计融入了“茶砂一体”的构想,构思精妙。

我们坐下喝茶。蒙顶茶配这里的黑砂茶具,茶味更醇厚了。林萍到荥经是在2013年的芦山大地震后。那一次自驾游路过荥经,因为堵车才有机会见识到荥经砂器,第一次感觉到了荥经砂器的独特价值。她2014年到荥经,从事砂器开发将近两年了。

林萍一直从事的是艺术工作,开始到荥经还有些水土不服,那段时间成天与泥巴打交道,与泥土对话,只有东西从自己的手里出来时,才感觉到踏实。从原材料到制作冶炼等,这是一个不断熟悉的过程。所谓技无百日活,靠着自己的天赋和悟性,经过开头那几个月的亲力亲为的艰辛,才有后来顺理成章的喜悦。

最重要的还是坚持,对品质的坚持。同叶骁一样,作为外来的砂器大师,他(她)们一落地荥经,便绝对在创意设计上不会走老路。他们走的是一条创新之路,高屋建瓴,有传承但更有创新,也更注重创新。正是创新让他(她)们把一个相对封闭的手工产业带入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并取得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昧真火和砂茶一体

谈及这些年的砂器创作,林萍说最大的感受是理念上的创新。传说上古时锻造神器需用三昧真火。荥经砂器也讲究三昧真火:因为火候和温度高于一般陶器,荥经砂器的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度至1300度之间,高温烧制出来的砂器方可作烹饪之用。而从最初的创意设计、制坯塑形、烧制窑变到最后出窑的工艺品,林萍也有三昧真火,那就是她在砂器中倾注的执著、创新和融汇。

执著是一种不放弃的努力。沉浸在泥土和窑火之间,在泥土的变化与烈焰中寻找创意;创新是一种勇敢的尝试。将古代砂器技艺与现代陶瓷工艺结合,借鉴中国画的画风,在烧制实践中运用原色釉和窑变釉进行创作,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的古朴,又融贯了现代美学设计的理念;融汇更是一种对传承的超越。林萍和她的陶工们博采古今,广纳海内外制砂及陶瓷制作技艺的精华,在配料、器形、色彩及烧制火候等方面都有所尝试,并多有收获。经三昧真火的熔炼,她的产品系列涵盖了工艺藏品、包装器皿、茶具、餐具、炊具、赏器、花器、香器等,品类众多而又各具特色。

作为中国茶都的雅安,是历史上茶叶始祖吴理真的故乡。吴理真在蒙顶山种茶、采茶、煮茶的故事一直广为传诵。据说他曾在荥经古城坪亲自烧制过一口黑砂茶罐,并以此煮茶饮茶,茶味甘纯清香,荥经黑砂烹茶之说也由此而来。中国古代煮茶之说由来已久,不管是普洱茶还是蒙顶茶在历史上都有烹茶而饮的故事。盛产砂器的荥经作为“茶砂一体”中的“砂”自然会分得一杯羹。

林萍所有的理念创新都已经体现在她的作品中了。“茶砂一体”无非是其中之一;我们看见的案几上那套黑砂罗钵和上面秦汉风格的茶具,也只是其中之一。这些以古蜀文明、秦风汉韵为主的黑砂器物,这些有瑰丽飘逸的唐宋韵味、素静淡雅的明清风格的“雅烧”,沉淀着荥经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似乎印证着作为茶都雅安和荥经砂器几千来“茶砂共存”的理念,日渐彰显,并呈现出深厚的文化魅力和深远的发展前景。

(本版资料图片除署名外由荥经县委宣传部和“林氏黑砂”提供)

新闻推荐

雅安龙苍沟拟投资30亿打造国际知名生态型旅游度假目的地

四川经济日报雅安讯(记者庄祥贵)7月19日,“龙苍沟发展村旅游度假区开发项目”在雅安市荥经县龙苍沟镇发展村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是2016年四川省重点项目,计划于2018年5月形成初步接待能力。该项目规...

荥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荥经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