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年 看大美雅安之变荥经:从山脚到山顶的产业希望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洋 庄祥贵 文/图

四川经济日报 2016-04-25 23:28 大字

荥经县是颛顼帝的故乡,被誉为“生态荥经·鸽子花都”,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芦山“4·20”强烈地震灾后重建的主要区县之一。

三年恢复重建,荥经立足资源优势,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为主线,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和“高山中药材、中山有机茶、河谷平坝果蔬”的产业布局,以壮基地、创品牌、提效应为突破口和抓手,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信息化发展。

如今,按照“重建惠民,生态富民”的发展要求,荥经实现了“绿色有机、处处生态”。截至2015年底,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0.1万亩、果蔬5.5万亩(其中猕猴桃种植2.35万亩)、草本中药材2.48万亩(其中天麻4500亩);基本建成以青龙乡红太路旅游发展和附城乡打锣坪、五宪乡坪阳村产村相融的万亩猕猴桃产业带;以民建彝族乡为中心的万亩亿元观光茶园和荥河红星村千亩观光黄金茶园,形成天凤—宝峰—民建—烈士茶叶产业带;建成新建—泗坪—三合中药材产业带。

从海拔670米到3699米,荥经的多个产业基地从山脚分布到山顶,带动着全县生态产业发展,助力荥经脱贫攻坚,致富奔康,成为灾后重建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山脚下:万亩猕猴桃 承载居民致富梦想

在荥经县新添乡庙岗村,300亩的猕猴桃长势喜人。三年灾后重建,如今这里又新增了1000余亩的猕猴桃种植园,看着漫山遍野新搭起来的猕猴桃藤架,荥经县农业局副局长徐伟表示,猕猴桃成熟收获需要3年的时间,农民对每一亩猕猴桃种植的投入约1.2万元,待到第四年,猕猴桃丰收后,当年就可以把本钱赚回,之后就是丰收的喜悦了。

青龙乡柏乡村七组村民王安忠家的猕猴桃地里,他正在为猕猴桃授粉,这是关键的时刻,望着撘好的猕猴桃架,王安忠一脸期盼:“去年种了两亩红心猕猴桃,收了4000斤果子,我们的果子主要是合作社以10元/斤的保护价收购,收入有4万元。未来收成会再涨两成!”

在荥经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青龙乡猕猴桃种植户强强联手,成立青龙猕猴桃专业合作社,100余户果农入社。专合社为社员提供技术指导、品种引进、营销服务等。专合社理事长石勇说,“这几年猕猴桃市场很好,成都等地来的老板问货,我们县内就已消化完了,供不应求。”荥经县大多村镇的猕猴桃专合社均已获得省农业厅的绿色认证,全县正在思考如何在产业壮大的同时拓展市场,为农民带来更多收益。

“灾后三年建设,荥经县猕猴桃种植已超过4200亩,今后要形成万亩猕猴桃基地,实现规模化经营,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由于低山河谷果蔬的繁盛,五宪乡猕猴桃合作社负责人熊明花率先搞起了电子商务,不但自己经营网店,将猕猴桃上网销售,还将冻库等资源与果农共享,带领果蔬产业走向电子商务流通之路。

“同时,由于猕猴桃种植病害风险较大,三年回本周期也较长,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徐伟表示,一般猕猴桃都是专业的种植大户来经营,必须有防御和抵抗猕猴桃病害风险的能力。荥经县农业局也专门派遣过专业的种植专家和技术人员,引导农民种植生产,降低农产业发展中的农作物病患风险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损失。

山腰上:“荥经造”茶品牌 为脱贫开辟绿色通道

荥经县在灾后重建农业发展中,非常重视品牌打造和提升,将全县21个乡镇产业基地和种养殖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平台,推行“政府监管、现场管理、消费者追溯”三位一体的质量安全服务,并增强“三品一标”申报认证力度。截至2015年底,建成国家级绿色生产示范区8000亩、有机示范基地3000亩;全县现有良好农业规范1个(茶叶)、“三品一标”认证产品52个, 其中,有机产品19个、绿色产品12个 、地理标志3个;注册农产品商标23个,其中“塔山牌”获得四川省著名商标。

山腰上片片“茶海”,都逐渐有了自己的品牌。灾后,荥经确立了打造“高山生态茶”的产业定位。随着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力推进。如今,该县高山生态茶产业格局正在逐步成型。

“黄金芽”是荥经县灾后三年正在培育的一种黄色变异茶树种。“根据测定,黄金芽氨基酸含量高达9%,而白茶的氨基酸含量为5-7%,相比之下,黄金芽市场前景更加广阔。”说起黄金芽,荥经县农业局的相关负责人滔滔不绝,“这些黄金芽茶苗每株价格接近2元,虽然价格略贵,但市面上黄金芽成品茶数量十分有限,售价十分可观。”

红星村党支部书记韩银甫说,在黄金茶生产基地的带动下,漆山组70余户村民均已开始发展茶叶种植,组里除了少量口粮地,大部分土地都种上了茶叶。

而在宝峰乡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为800多户入社会员提供种苗、种植管理技术,并通过合作社引进茶企,实现茶园统一管理、茶叶统一采购、茶品统一销售,降低了茶农发展风险,增加了利润空间,宝峰乡田坝、莲池村因此脱贫。

“每收一斤茶叶,合作社返给农民1元钱,这两天刚出的鲜茶嫩叶已经卖到40元一斤,就看到满山遍野男女老少辛勤的采茶!”宝峰乡莲池村支部书记孙世萍高兴地说,村上90%的人在种茶,等到丰产村里每亩茶田能收入6000元,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山顶上:云端上的天麻 产业链连起千家万户

在荥经县将实现的“三个万亩基地”目标中,中药材基地以天麻种植为主。由于“荥经天麻”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其知名度一炮打响,成为荥经中药材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品。三年重建,荥经县倾力打造出了整条产业链。

“鹦哥嘴、红挞帽、荷苞形,玉带缠腰,细皮嫩肉半透明。”荥经天麻以地道优质、有效成分天麻素含量高而进入《中华大药典》。为做强天麻这个“荥字号”特色产业,荥经县同四川农业大学展开校地合作,在川农大教授范巧佳所带团队的攻关下,选育出最具荥经特色、品质最好的乌天麻,培育出乌红杂交、乌绿杂交等优良新品种。

在严道镇青仁村,种植大户陈一铭揭开保温薄膜,打开一个天麻育种袋,只见接种在木棒上的天麻种子在蜜环菌的滋养下,已长成一个个像发芽的花生一样大小的天麻种。捧着一把白生生的 “天麻宝宝”,陈一铭兴奋不已:“每袋‘天麻宝宝\’总重只要达到半斤,就可以获得15元补助,开春后把这些‘天麻宝宝\’种到海拔1200米左右的山上,当年就可以长到单个半斤重左右,品相好的鲜天麻,一斤可以卖到80元。”

为扩大天麻种植规模,带动更多农户共同致富,陈一铭以“公司+专合组织+农户+基地”的方式进行发展,今年种植基地目标是200亩,而整个荥经县天麻种植面积将达到6000亩。有的种植大户还结合天麻种植发展立体种养,地上种猕猴桃、地下种天麻、林下养鸡鹅,增加了收入。

现在荥经天麻通过初加工,已形成系列产品,有保鲜销售的新鲜天麻、高档礼品装干天麻、天麻粉、天麻干片等,有的种植大户还研制出天麻挂面,很受市场欢迎。荥经天麻系列产品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这几年频频亮相西博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目前,荥经天麻的销售点已经遍布华南、华北、东南沿海,远销国际市场万户千家。打通产业链,做强以“荥经天麻”为代表的特色农业,荥经农业在重建中正一步步从传统向现代化迈进。

记者手记 >>

做出特色 打造亮点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多年来,荥经县坚持实施全域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高山有机茶叶、天麻等特色生态效益农业,连片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中国天麻之乡和中国高山有机茶之乡,做出了特色,打造出了亮点。三年灾后重建以来,该县新发展茶叶3.5万亩、中药材1.35万亩(其中天麻1500亩),建成5个茶叶交易市场,青龙农产品加工园区初步成型,全县“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52个,建成省、部级示范合作社8家。全县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大幅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快步提升。2015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709元,比震前增长38.6%。我们相信,今年,在国家、省市的关心支持及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荥经县经济社会发展必将更上层楼。

新闻推荐

高山之巅 心似浮云

成都迪比特摄影俱乐部会员刘安(四川)摄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境内的牛背山,有着“中国最美观景平台”的美誉,是国内外摄影爱好者向往的地方。而这里,也是我的家乡。秋冬时节,我站在牛背山上遥望远方,...

荥经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荥经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