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社会组织:聚合产生大能量

四川日报 2013-11-06 14:41 大字

芦山地震后,雅安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协调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有序参与灾区建设——

□本报记者 王飞

“义集好热闹”、“我背的没卖完,摊位少”……11月4日,在芦山县飞仙关镇飞仙关村委会,40多位当地村民围坐在会议室,对第一届城镇特别情义集活动进行投票总结。

这个义集活动,由成都市锦江区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每月在受灾村组举行。在芦山地震发生后,像“爱有戏”这样来到灾区的社会组织共有700余个、志愿者1.8万余名。地震发生半年之后,还有79家社会组织、103个服务站点在灾区坚持服务。

从前期的物资援助到目前的社会服务、精神层面的援建,实现了社会组织服务灾区目标和任务的转型。这一转型,源于“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建立。“震后第5天,按照省委书记王东明的批示和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的要求,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设立了以省委常委李登菊任组长的社会管理服务组,专门负责联络、沟通、协调、服务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有序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雅安市委组织部部长、灾后恢复重建社会管理服务组组长赖荣说,此举开启了加强跨界合作,探索灾区社会管理创新“雅安模式”的新实践——创新地震灾区社会管理模式、释放城市社区资源、规范社会组织援建方式,激发出社会组织援建的“核能量”。

一个“服务中心”搭建开放式平台

11月5日,记者走进位于雅安市区廊桥旁的“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进入服务中心1楼,接待大厅宽敞清爽。“2、3楼都是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办公区域,4楼还有会议室。”团省委机关党委书记、中心主任赵京东介绍,省、市共建的服务中心吸引了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基会等44个社会组织入驻,有效联系社会组织238个,支持和服务79家社会组织在灾区长期服务。“以前做社会服务没有像样的工作环境,办公室都是租的,没有归属感。”中国社会组织灾害应对平台四川工作站副主任傅强说,“虽然是外来社会组织,但现在不仅有了办公场地,而且还有办公桌椅,水电网络也能得到保障,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我们心里感觉到非常温暖。”而且,入驻中心的44家社会组织在中心可以互相交流,资源互补。

震后第8天,全国首个灾害应对社会管理服务专门平台——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在芦山的救灾帐篷中宣告成立,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提供了入驻办公、政策咨询、需求发布、活动协调、“公益沙龙”等开放式服务。 

社会资源和项目对接是社会组织的主要服务内容。“以前我们是‘盲然进入\’,一个村一个组地找项目,耗时费力,效果还不好。”傅强说,入驻中心后,定期召开的项目通气会、洽谈会、对接会,可以看着“菜单式”的项目列表“定点施援”,极大提升了资金募集、项目落地等工作的时效。

截至目前,中心累计登记报备社会组织332个、个人志愿者4119人,累计对接社会公益项目493个,资金约11.46亿元,其中已实施完成项目204个,正在实施项目174个,正在洽谈项目115个,储备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就业创业等社会公益项目1356个。

一张“派遣单”背后的扁平化服务体系

“清仁乡人民政府:兹有杭州恩流施爱(组织)周阳带领5名志愿者前往你乡,进行关爱震后儿童、学生课业辅导(项目),请你单位协调安排相关志愿服务工作。”——这是由芦山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开出的一张“派遣单”。“有了这张‘派遣单\’,社会组织和受援单位就能顺利对接,开展工作。”芦山县团委副书记、服务中心副主任胡玉婷说,中心设有志愿需求、组织报备、行动协同等服务项目,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进行登记、备案。受援乡镇和部门还要出具“回执单”,对志愿服务情况作出评价。

一张简单的“派遣单”,折射了雅安对科学化、高效化管理服务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探索。

雅安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成立后,由7个县区服务中心、26个乡镇服务站构成的扁平化社会组织服务体系也迅速在灾区建立。社会管理服务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灾区党政部门、灾区群众密切协作,坚持边思考、边探索,边实施、边总结,初步形成了“党政领导、群团实施、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服务“雅安模式”。

在抢险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各中心和服务站根据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领域、工作特长,“因需”提供各类专业服务,目前已有超过80万灾区群众得到了医疗救助、心理抚慰等实实在在的帮助。社会组织还在灾区建设青少年活动阵地60余个,为青少年提供社会体验、兴趣培育、帮教等服务,累计服务青少年50万余人次。

一批本土社会组织背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来到中社平台四川站工作后,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对社会组织服务灾区的作用也有了新的理解。”刘颖是中国社会组织灾害应对平台四川工作站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出生在雅安荥经县的本土志愿者。“以往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到灾区是一哄而上,重建完成后则一哄而散,因为没有建立一套社会组织管理的长效机制。”傅强说,雅安非常注重建立社会组织管理长效机制,鼓励外来社会组织吸纳本地志愿者参与服务,现在站内9个志愿者中有5个都是雅安人,“本土志愿者可以长期留下来,继续推广我们的服务理念和项目,这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在雅安开展服务的社会组织,99%都是外来的。”雅安团市委书记杨俊说,培育一批本土“草根”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也是中心成立后的工作目标之一。

杨俊说,中心在服务外来社会组织的同时,还聘请了北师大等高校专家学者和壹基金等公益组织专业社工人才定期过来开展培训,推动本土化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的成长。目前累计培训30余期,培训社工骨干近千人。

3年重建任务完成后,像刘颖等一批本土“草根”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将扎根灾区,长期服务于当地群众。

新闻推荐

省档案馆获赠《周文文集》

本报讯(记者郝勇)记者从省档案馆获悉,“左联”作家周文的子女近日向该馆捐赠了《周文文集》(全四册)、《周文画传》、《周文论文艺大众化》及相关资料。周文是荥经县人,原名叫何开荣,因崇敬鲁迅先生,为自...

荥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荥经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