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荥经砂器的震后新生

四川日报 2013-05-05 16:44 大字

记者探访“中国砂器第一乡”,当地有关部门已在着手研究如何扩大非遗品牌影响力

距离荥经县城2公里的国道108线旁,是六合乡古城村。

这里有距今2000多年历史的严道古城遗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荥经砂器原产地,被誉为“中国砂器第一乡”。

5月4日,震后第15天,记者在位于古城村的“荥经砂器一条街”上看到,近30家砂器经营门市,大部分已经恢复营业,门市内外摆放着砂罐、砂锅、茶具、酒具等砂器制品。

文化产业的恢复是灾后的软重建,而古城村一间间黑砂器作坊里重新升腾的炉火,寓示着一个古老产业在震后的新生。

□本报记者 苗曦 王飞 发自荥经

订单来了

有信心尽快恢复到震前水平

“朱氏砂器”的老板朱庆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荥经砂器传习所的负责人。“地震后第5天,我就拉了300吨原料回来,准备恢复生产。”记者见到朱庆平时,他正在指挥一辆推土机把堆在厂里的黏土、煤灰等制作砂器的原料集中堆放。

朱庆平说,地震发生时,厂里正烧着两个窑的成品,“全部都被震得裂开了大小不一的口子。”加上平时架上摆放的成品砂器,损失约有20万元。“虽然想早点恢复生产,但前几天余震不断,害怕员工受伤、产品受损。”朱庆平说,震前接到手的成都、贵州等地的订货单子有五六笔,也只有推迟发货。

这样的情况在“曾氏庆红砂器”同样存在。老板娘胥思美介绍,地震来袭时,2个窑里正在烧制砂器,已做好胚的大约1000套黑细砂茶具全部震裂,损失惨重。不过庆幸的是,镇店之宝未受损。记者在他们的陈列厅看到这件宝贝:由十五名顶级技师花一个月时间烧制的一个泸定桥黑砂器作品,仅磁泥做的“铁链扣”就达3000多个。“有个广州老板本来4月22日来拿货,只有延后了。”胥思美说,最近两天在修补损坏的炉窑。县上有关部门已经了解到他们的损失,并积极帮助他们恢复生产。“5月10日以前,可以恢复到震前的生产规模。这几天开始接到网络订单了,我们有信心尽快将生产规模恢复到地震前的水平。”

震后新生

让非遗品牌更具影响力

“地震当天,本是我们艺术馆开馆的日子。”来自成都的叶骁是“荥窑砂器艺术馆”的负责人。他被荥经砂器吸引,建起了砂器艺术馆,开馆之日却被地震搅了局。

记者在他的带领下参观了艺术馆。有800平方米,一楼是展览、展示和文化交流厅,二楼是国际陶艺村,三楼是休息茶室。叶骁说,砂器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开办艺术馆的宗旨就是要让世界了解砂器。”

茶叶罐、花器、香器、酒壶……在一楼展示厅,一个个设计独特、造型别致的砂器摆放在展示架上,在一束束灯光照射下,展现出黑砂独特的艺术魅力。叶骁说,这些艺术品与传统砂器产品有所不同,他们致力于用新的理念、新的制作工艺来提升荥经砂器的艺术价值,“荥窑”的概念也是基于这一思路提出来的。

地震当天,艺术馆正在烧制的作品也受到损坏。“5月中旬,我们准备将这一窑作品在成都义卖,筹集的善款用来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叶骁说,这个基金会主要帮助地震灾区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和贫困家庭。

叶骁认为,由于砂器制作技艺的文字资料较少,具有代表性的实物收集也不多,他们已经着手整理文字资料和实物收集,以整理一个完整的传承发展史。

荥经县有关部门也已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在震后让当地的非遗品牌具有更大的影响力,通过恢复文化活动来提升文化产业。

新闻推荐

荥窑砂器艺术馆开馆

8月16日,雅安市荥经县荥窑砂器艺术馆暨荥窑砂器国际陶艺村正式成立。荥经砂器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球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坑烧黑砂器产业基地。震后为了加...

荥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荥经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