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不等不靠 我们逐梦前行

四川日报 2013-05-23 16:34 大字

从抢险救人到过渡安置,从恢复生产到重建家园,芦山地震灾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自救互助、自强不息——

□本报记者 陈松 段玉清

5月20日,雨城雅安,阳光灿烂。

离“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整整一月。这一天,不断有惊喜传来。

天全县,震后首个旅游景点恢复重建项目启动,二郎山自然保护区喇叭河景点重展美丽容颜。

雨城区,震后首个就业援助专场招聘会举行,人潮涌动,一个个让生活回归平静、助推企业发展的岗位吸引眼球。

宝兴县,震后宝兴中学过渡安置点首场“帐篷婚礼”举办,一对新人携手走进婚姻的神圣殿堂,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近在咫尺。穿越灾难的灾区人,正在弥合伤口,挺直脊梁,为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逐梦前行。

回望刻骨铭心的一个月,从抢险救人到过渡安置,从恢复生产到重建家园,自力更生、自救互助、自强不息的“三自”精神贯穿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场景,灾区群众用坚韧、坚定、坚强,为“不等不靠”写下新的注脚。

自力更生,重振经济新气象

“大灾面前,等、靠、要,解决不了企业长远问题,自力更生、自救自强,才是最好的抗震救灾方式!”

5月13日,来自40多个城市的订货商走进雅安市荥经县附城工业区,参加该县震后首场订货会。

要尽快恢复生产,就要强化科学决策,重点帮扶,加快企业恢复重建的脚步。

这其中,要素保障是基础。震后,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协调受灾企业急需的煤、电、油、运、气及资金等生产要素。至5月1日,芦山、天全、宝兴3个县几乎所有企业通电通水等得到基本保障。

政府搭台,让企业在灾后“走出去”,走出的不仅是雅安企业的形象,也是振兴经济的信心。

5月17日,首次参加深圳文博会的雅安市和深圳市签订市场旅游合作协议,搭建“熊猫城-鹏城”旅游产业合作平台,还推出17个文化产业重点招商项目,芦山根雕、藏茶、荥经砂器、宝兴穆坪砚石等文化产品在文博会上引人关注。“大灾面前,等、靠、要,解决不了企业长远问题,自力更生、自救自强,才是最好的抗震救灾方式!”震后第一时间,四川航空工业川西机器公司喊出了灾区企业的心声。第二天,隆隆的机器声从公司车间传出,重大军品新研项目恢复生产。

纺织业,占芦山县工业的“半壁江山”。4月29日恢复供电后,青衣江纺织公司立即组织员工检修设备,把因灾受到重创的生产线整修完毕,不到10天时间便恢复生产。龙头企业复产,意味着这个县产业恢复重建起步。“只要我们‘活\’过来,就能点亮灾区的希望!”震后1小时30分,雅电集团所属各单位组成的应急抢险小分队从驻地分赴芦山、天全、宝兴重灾区。4月20日晚7时,雅安电网与四川省主网并网运行,点亮了芦山县城安置点。

截至5月20日,雅安市已有640户受灾工业企业部分或全部生产线恢复生产,占受灾企业户数的50%;其中252户规模以上受灾工业企业已有170户恢复生产,复产比例达到67%。

自救互助,重建美丽新家园

“战天难、斗地难,齐心齐力、自救互助就不难。”

荥经县天凤乡凤槐村安置点挂着一条横幅:“战天难、斗地难,齐心齐力、自救互助就不难”。简单明了的话语,表露灾区群众内心的刚强与质朴。

大灾袭来,需要的是同舟共济。

(下转03版)

新闻推荐

科学重建 铺展雅安美丽新画卷

□本报记者王飞游飞芦山县芦阳镇黎明新村50多户重建户搬进了新家、荥经县48户特困户全部入住新房……临近春节,受灾群众搬新家的喜悦洋溢在整个雅安芦山地震灾区。而在日渐浓郁的节日气氛中,各项灾...

荥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荥经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