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不忘春耕忙
2月11日晨,天全县仁义镇。初春暖阳升起,不少村民迈出家门,或扛着锄头铁铲,或脚穿胶鞋雨靴,走上田坎,走进农田。
“李老哥,你口罩没戴好哦,鼻梁那里的铁丝要捏一下,这样防护效果才更好!”
保持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的安全距离,几位香林村村民,边走边说道。一天的忙碌就此开始。村民带着对幸福明天的向往,带着对秋时丰收的渴望。
李宣良、李丽洁父女
播种
带着对生活的乐观和自信
与村民杨孝刚见面,已是当日上午11点。攀谈间得知,此前2个多小时,他为0.1亩土耳苕完成施肥、松土。
“3月中旬发苗,3月底分苗,数量刚够种家里3亩土耳苕。”杨孝刚说,如一切顺利,待11月投产时,亩产值可达到约5000元。
2014年,因母亲生病,杨孝刚家庭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靠着在灾后重建中当水电工,他率先成为村里首批脱贫家庭。同年,香林村定下了以土耳苕为主导产业,带领村民脱贫增收的发展思路。
初次下种面积虽只有3亩,但当年大获丰收的喜悦,让杨孝刚看到了希望,并因此渐渐萌生扩大种植规模的想法。
2018年,杨孝刚首次将这一想法付诸行动,租下农村闲置的5亩农田;2019年,尝到甜头的他,再新增租赁面积20余亩,成为该村数得着的种植大户。要知道,在土地稀缺的香林村,土耳苕种植面积也就600余亩。
“过几天,还得雇几位村民帮忙,把这28亩地全部翻一遍,时间估计得1个星期。”杨孝刚的嗓门变大。
一旁不远处忙碌的李宣良、李丽洁父女也充满了信心。
李丽洁手握铁铲,双脚蹬地、弯腰发力,一铲和着泥浆的泥土,被她铲起倒在土堆上。“种土耳苕的地,备耕时要适当蓄水,下种后则要及时排水,这样产量才会高一些。”正在西南交通大学读大一的她,语气平和地说。
听闻女儿所言,正在一旁休息的父亲李宣良露出了笑容。
谈起新冠肺炎疫情,这位精壮的中年汉子,话音有力。在他看来,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难,生活总还要过下去,加上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应对,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待到秋天必定又是一个丰收季!
“吃饭了!”不远处的农家小院里,传来李宣良妻子的呼唤声。“今天上午就说了,中午有回锅腊肉、凉拌野生折耳根、麻婆豆腐,安逸得很!”李宣良说。
苟大琼正在采集平菇
收获
在春天里迎接希望和幸福
这边香林村村民忙着翻地备耕,相邻的红军村里,村民苟大琼已开始收获春天的果实。
11日,清晨6点,苟大琼和丈夫杨莲久披衣起床,一头钻进屋后菌棚。经过1个半小时忙碌,共采得平菇30公斤。
早上8点30分,两人拿上村委会、镇政府开具的出入证,经乡级卫生检查安全卡点,骑着摩托车一路赶往县城,并在出入证规定的3个小时时限内,顺利返回村中。
“共获得毛收入近300元。”苟大琼说,这也是她自今年2月4日立春后,首次进城销售平菇,“也多亏了村里、乡里特事特办,我此行才能如此顺利。”
2月9日上午,为平菇销售发愁的她,找到了红军村党支部书记程见敏,申请次日前往县城的出入证明。但事有不巧,疫情防控期间红军村每天仅有的3张村民出入证,已发完。
得知来意后,程见敏很快想出办法,在红军村村组干部微信群中,发出了“苟大琼家平菇因疫情防控不能及时售出,大家帮买一点”的求助信息。此后仅仅几分钟,苟大琼滞销的20多公斤平菇,全部被该村村组干部认购一空。
相似场景也在2月10日上演,经镇、村两级干部会商,苟大琼获得了每3天可去县城1次的临时政策。因为苟大琼不会骑摩托车,村里还特别同意其丈夫驾车同行。
“等到2月下旬温度升高,家里5000棒菌包,每日最多可产平菇约100公斤。”苟大琼说,虽然这个方法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但已非常感激,她也将继续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为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基层干部急群众所急,村民知恩感恩谋发展。
仁义镇云顶村,是该镇茶叶种植村,共有茶叶面积1200余亩。2月9日,该镇党委书记王志勋,主动找到该村党支部书记胡强,商讨了由镇里提前代为联系收购商的事。“当天我就把消息告诉了村民,现在大家心里踏实了不少!”胡强说,下一步,该村还将根据疫情防控实际,力争在今年3月实现在300亩茶园里套种李子树。
雅安日报首席记者孙振宇
新闻推荐
相隔千里,终年难见。“病的时候陪伴我的不是你,哭的时候安慰我的不是你,可我依然不后悔爱你。”这是与戍边军人相恋女孩...
天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天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