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子村按下致富“快捷键”

四川日报 2019-03-26 06:46 大字

定制万亩扶贫茶园,探索多元化扶贫路径,柑子村按下致富“快捷键”。

“驻村工作队指的这条路,适合我们。”3月13日,天全县兴业乡柑子村村主任李学良正在后山茶园里查看茶苗长势,而几个月前,这里还是荒草坡。

李学良口中的“路”,是驻村工作队在“问诊”柑子村致贫原因后,开出的一剂扶贫“良方”,为该村量身定制了万亩高山生态茶叶基地的发展规划。至此,柑子村按下了脱贫致富的“快捷键”。

□本报记者 文莎

找“穷根”吃了没文化的亏

柑子村是距天全县城最远的一个贫困村,2018年脱贫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28户96人。

“我们这儿有一半人,常年在外地打工,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李学良坦言,原来柑子村以发展水稻、玉米等传统种植业为主,效益不高。

其实,早在2014年,李学良曾探索过产业致富的路子。“我们投资了20多万元种猕猴桃,但还没挂果,树就病了,血本无归。”李学良后来咨询农业专家才知道,“这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我们这里海拔较高,雨水丰沛,日照时间短,猕猴桃根本活不了啊。”

发展产业,路在哪儿?“我们也想干,但是缺支招的人,可是自己搞产业,就像是无头苍蝇。”李学良说。

开“药方”建万亩扶贫茶园

去年6月,驻村工作队来了,对当地气候和土壤进行分析后,驻村工作队为柑子村开出了“药方”:“定制”扶贫茶园。

“乡亲们,你们守着金山银山,何必往外跑呢?”去年7月的一天,驻村工作队组织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开了一个商议柑子村产业发展的坝坝会,驻村工作队队员杜德桂跟乡亲们一摆就是3个小时,产业扶贫的思路在这次长谈中逐渐清晰。

杜德桂曾任职县农业局,是个农技专家,他说,“柑子村海拔1152米,是典型的高山村,生态好,土壤偏酸性,气候湿润,非常适合植茶。”

扶贫茶园如何“定制”?“村子里人少,单靠村民自己搞,人力、资金都很有限。”杜德桂提出,采取抱团的方式成立产业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整理,统一栽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

驻村工作队还制定了《天全县兴业乡柑子村万亩高山生态茶叶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定下目标:2018年底,完成第一期1000亩示范基地建设和茶叶栽种;2019年完成5000亩的建设和栽种;2020年完成4000亩的建设和栽种。

“开会讨论的时候,大家都很激动,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场,但是冷静下来,还是有不少人怀疑,能成功吗?”种猕猴桃损失惨重的李学良心里也有些打鼓,而一趟名山之行,坚定了他的信心。“他们种植白茶,一亩收益能达到1万元,冬天茶园也不需过多打理,劳动力还能外出打工,每户年收入将近10万元。”

考察后,李学良承包了123亩土地带头种起了茶,主要种植白茶和黄金茶。“我自己投了六七万元,主要是土地租金和人工费,而合作社出资进行土地整理、购买茶苗以及技术培训。”李学良说,去年底栽种的茶苗,已高可没膝。“专家来看了,都说茶苗长得好,不出三年就可以采茶了。”

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柑子村产业合作社还出资建设贫困户茶园。“现在共有23户贫困户参与,根据劳动力状况,每户划分2亩至5亩茶园管理,之后茶园的全部收益归贫困户。”

“人老了,外出打工也不现实了,现在家门口打工赚钱,好安逸!”70多岁的姜西全因病致贫,现在他“加盟”了贫困户茶园打工,一天有90元工钱。

产业延展 建百亩苗木基地

除了“主菜”,柑子村定制扶贫的“菜单”上还有“配菜”。

“我们还投入16万元,种植造林苗木桢楠,经济苗木红枫、红叶石楠、木槿花等共计40亩。去年,这些树苗为集体带来1.6万元收益。”柑子村第一书记吴晓斌说,3年后,经济林木种植规模将扩大到100亩,预计收益达到100万元。

“我们是订单式种植,国营苗圃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吴晓斌说,该产业项目还同时优先考虑贫困户在苗木基地务工,已吸纳贫困群众12人在茶园务工。

谈到发展目标,吴晓斌说,最终是将苗木基地建设成为一个集农旅结合和花卉苗木观赏、培育为一体的兴业乡农旅结合产业示范基地。

“村上着力指导发展产业脱贫,我们也都很乐意参与进来。”由于看到苗木种植前景好,村民积极性都较高,甚至有部分村民已经有了种植苗木的想法。

此外,柑子村还有一个返乡创业私营业主建设的约110亩羊肚菌种植基地,目前已吸纳贫困户18人务工。业主计划2019年将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通过流转农户土地、吸纳安排务工,带动全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新闻推荐

高科技平台兴农富农 农民身份正悄然转变

在某天然山泉水加工厂内务工的村民作为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新趋势、新动能,数字乡村战略、农村劳动力...

天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天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