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飞地园区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雅安日报 2018-01-17 09:57 大字

134b3576-6716-411c-ab4e-1536eaf24ac8.jpg

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经开区)一隅

◎行动指南:凝聚合力,推动雅安经济绿色发展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全力推进飞地经济大发展,让飞地经济成为推动雅安绿色发展的主引擎。树立“飞地经济”理念。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引导各县(区)严格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和全市产业规划布局,推进产业和项目跨区域落户发展、向优势区域集聚,实现各县(区)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充分利用“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推动成雅工业园区与“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同步发展,积极促进和引导各县(区)在“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设立“园中园”,推动“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建成千亿元级园区并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把“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打造成为融入全省、面向全国的“现代产业高地、绿色生态新区”。

◎重要举措:

内联外融,

争当雅安工业排头兵

2013年7月,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四川雅安工业园区扩区并更名为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面积由1.148平方公里扩展到22.1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19倍,主导产业为机械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是四川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也是国家在地震灾区批准设立的唯一一个飞地园区。自此,飞地园区(经开区)踏上了试水“飞地”经济、异地支撑灾区发展之路。

2014年7月,震后雅安市首个签约的重大招商引资产业项目——王老吉大健康产业(雅安)生产基地项目正式投入试生产。

同年,中国恒天集团投资30亿元、年产10万辆大型SUV(越野车)的雅安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12亿元的四川建安300万套车桥扩能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

大批大中型产业重建项目的落户,给园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此外,在省级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的鼎力支持下,成功引进航天银耳、藏宝虫草、乾润锂电池负极材料、江苏泰源光电等项目,将为园区下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4年,飞地园区(经开区)93家投产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纳入灾后重建总规的道路、供排水等14个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全部开工;新引进投资1.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0户,全部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101亿元,达产后将实现营业收入350亿元。

2016年3月,飞地园区(经开区)天全县飞地工业园(以下简称:天全园中园)首期启动项目——标准厂房及技术服务中心项目开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发挥产业重建、异地支撑的作用,进一步夯实天全县产业平台,强化天全产业承接能力,推进天全县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天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同时,还将壮大飞地园区(经开区)的规模和实力,推动飞地园区(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工业强市的排头兵。

三年灾后恢复重建中,飞地园区(经开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44.2亿元,城乡面貌和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飞地园区(经开区)也逐步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

通过实行县一级独立财政体制、组建融资平台公司等方式,异地支撑芦山、天全、宝兴等县(区)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

到2020年,飞地园区(经开区)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以上,成为雅安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两化”互动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

◎绿色故事:提速发展,盘活生态和经济发展“两盘棋”

隆冬时节,从飞地园区(经开区)管委会出发,沿着永兴大道向雨城区草坝方向行驶,进入永兴镇三岔村。青山绿水掩映下,一栋栋以黄色为主基调的标准厂房焕发着勃勃生机,“天全县飞地产业园”“雨城工业园”两排大字格外显眼。

“抱歉,今天的采访只能在车上进行了!”15日下午,记者如约见到天全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副主任廖正海时,由于工作安排临时调整,需要他代表园区对相关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

“没有政府政策和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园区的发展,势必举步维艰。”廖正海表示,目前,园区已有国家级孵化器——卓讯科技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和主要生产高低压开关柜的默克众联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入驻;主要生产YAG晶体材料的四川众宏晶体有限责任公司首批10台设备已投入试生产;电商企业锐锅食品有限公司已进场装修厂房;还有多个项目已有入园意向,正在积极对接洽谈。

“取得这样的发展成果,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廖正海回忆,之前,天全县面临保生态与求发展的两难尴尬境地:天全县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核心区。保护生态就势必会限制开发,限制开发当地经济又如何发展?

廖正海表示,“飞地”不仅拓宽了天全县传统产业发展的版图,还在保护和发展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据了解,继天全县、雨城区在飞地园区建设“园中园”后,宝兴县也即将在飞地园区建设“园中园”,充分体现了“飞地园区飞跃发展,产业重建异地支撑”的发展理念,不仅为当地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加优越的平台,同时整合了全市工业发展力量,为雅安工业抱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依托“飞地经济”平台,跨区域发展,“园中园”的发展建设,只是“飞地经济”作为雅安经济发展增长极的一个方面,像王老吉、中恒天、新筑通工等落户园区的大型企业,为“飞地经济”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当然,任何形式的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2016年10月,省政府正式划定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全省40.6%的国土面积纳入管控……

一条条红线就是一道道高压线,触碰不得。怎么办?破除行政区划壁垒,大力发展飞地产业园区,就可以兼顾区域间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需求。

飞地园区(经开区)既兼顾到县(区)生态资源富集、地表生态脆弱的现实,又兼顾了芦山、天全、宝兴三县经济短板急需补齐的渴望,在兼顾生态和经济发展齐抓共建的当下,不可谓优势明显。

市政协副主席、飞地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飞地园区建设是提升区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条用好、用活政策,实现市和县(区)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发展成果的路子,也是盘活雅安生态和经济发展“两盘棋”的一项重要实践。

目前,飞地园区(经开区)正依托中国恒天集团雅安汽车生产基地等龙头企业,建设汽车整车生产制造及配套产业为定位的汽车产业园;依托中航工业川西机器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建设,发展壮大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依托格纳斯光电、百图高新材料、远创陶瓷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依托王老吉大健康产业(雅安)有限公司,发展食品饮料产业。

◎民生期盼:宜居宜业,百姓家门口上班成现实

“生态是雅安的优势,但生活环境再好,没有就业谋生渠道,外出打工成了无奈之选。”家住草坝镇的刘伟对近几年家乡的变化深有感触,“以前,为了谋生,要常年在外务工,与家人聚少离多;如今,像王老吉这样的一大批大企业落户家乡,就近就业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刘伟告诉记者,与他有类似感受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之前虽早已厌倦在外漂泊的日子,但无奈家乡没有更好的就业平台可选;现在,像飞地园区(经开区)这样的大型园区,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适合的发展平台,同时,也为人才返乡就业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如今,刘伟在园区一家企业已工作1年多,期间,给他最大的感受除了工资与到沿海城市打工相差无几外,能参与到家乡经济发展之中,令他倍感自豪。

数据显示,目前,飞地园区(经开区)共有工业企业255家,较2013年底增长154.9%,规上企业45家,预计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36.4%,较2013年增长167.8%,全口径入库税金3.03亿元,同比增长49.8%,较2013年增长885%,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68亿元,同比增长26.8%,比2013年增长11.8倍,新增群众就业8000余人,园区就业人数达到17348人。

数据可能是生涩的,但数据背后承载着刘伟这样的返乡者的就业梦是清晰可见的。

“飞地园区是雅安新的经济增长极。”“园区建设、周边道路等基础完善,百姓出行更方便。”无论是百姓感受还是发展所需,“飞地经济”效应必将在时间的长河中,为雅安经济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飞地园区(经开区)争创千亿级园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致力建设成为雅安的产业新城和城市新区,成为促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战场,成为生态功能保护区产业转移和飞地经济发展示范区等的目标,将离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近。

雅安日报记者 高小松

新闻推荐

脱贫路上 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雅安市贫困人口中有11万左右是残疾人,其中1.3万人为残疾贫困户。他们生活开支大、家庭负担重,是脱贫难度最大的群体。这些农村贫困残疾人远比一般的农村贫困户要艰...

天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天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