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慈朗古寺钟声奇乡人听钟测晴雨

四川日报 2016-07-07 07:37 大字

《天全州志》记载,天全县城北矗立的慈朗寺,是明代天全高土司所重修。

民间传说慈朗寺建成时,曾有一名游僧到慈朗寺帮助铸钟,钟铸成便飘然而去。他走时吩咐寺中僧人,要他走后一天才能敲钟。哪知他走后不久,寺中僧人便敲响了铜钟。原来,游僧是一名得道高僧,具有相当的法力,他走多远钟声就能传多远,结果他才走到城外的梅子坡,就听到了钟声,慈朗寺的钟声便只能响到梅子坡。

慈朗寺香火不绝,游人如织,“慈朗晓钟”远近闻名,遂成天全县八景之一。

天全县本土文化研究者江汉平曾撰有《慈朗禅寺》一文,文中写道:“慈朗寺原有钟楼、鼓楼,清晨钟声响彻四方,十里之内皆闻,乡人常以钟声测晴雨、知农事。遇到战事,则敲钟报警,防兵燹于未然。”

钟声,如何能令乡人测晴雨?

对此,天全县本土文化研究者寻访了多位当地的老农,来确认当中暗含的道理。

慈朗寺位于县城北大鹏山腰,每天清晨六时寺僧即敲钟报晓。若天气晴朗,空气中气压就低,敲起钟来,空气振动快,钟声因而清脆,自然就传得远;而如果天要下雨,空气中水蒸气增多,气压就高,空气振动慢,钟声沉闷,自然就不能传远。清晨,乡人聆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再根据钟声的清脆或沉闷,便可以判断出晴雨。

清末,慈朗寺曾因年久失修,加之火灾、泥石流冲击,变得破烂不堪。天全古景“慈朗晓钟”也不知去向。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地群众自发捐资重建慈朗寺,大雄宝殿建成,两间厢房竣工。古寺的历史价值,也得到省、市相关部门的认可。

一度荒废的古刹开始恢复,铜钟也在此后出现。江汉平回忆说,上世纪末,天全境内某地山体在一夜暴雨后发生大规模泥石流,令抢险人员惊讶的是,泥石流后的山体上竟然发现了一口完好的铜钟。据专家们考证,那正是消失多年的“慈朗晓钟”。

“慈朗晓钟”于是再次在大鹏山上响起。

黄伟 本报记者 游飞 整理

新闻推荐

李志强一家的好日子

7月13日,天全县老场乡共和村2组,村民李志强家开的小超市里,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种商品。丈夫李志强左手高位截肢,妻子洋仁香个头不足1米,夫妻都是残疾人。芦山强烈地震后,李志强夫妇齐心协力建起了新家,...

天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全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