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重建开辟小康路

四川农村日报 2016-04-28 00:03 大字

——“4·20”地震灾后重建的天全县多功样本

□吴平/文 曹枝清/图

刚建起的新房,热乎气儿还没过,就被雅安一对退休夫妻租走了。天全县多功乡南天新镇村民金国忠没想到重建后,不但摆脱了危房,还当了上包租婆,单年租金就有上万元进项。

重建前的多功乡,地处国道318线上,却因环境嘈杂留不住客聚不拢财,多功乡乡长朱桂强介绍:“通过科学规划,不仅解决了灾后重建的一时之急,而且为村民打造出产业的发展基础和长远的致富平台。”

“多功”之名,源于传说。昔日大禹在此开山凿峡、治服天全、芦山两河的泛滥。如今,历经“4.20”芦山7.0级地震,多功涅槃重生,实现了从重建到致富的全面跨越。

A

兴产

园区变景区 三产有机融合

4月24日,周末。多功乡的现代农业园区人头攒动,来自雅安、成都等地的游客跟“袖珍南瓜”合影、品味“樱桃番茄”、购买“盆栽草莓”……兴高采烈的游客们玩得不亦乐乎。

“几乎每个周末都要接待上千人次游客”,园区管理负责人刘浩介绍:“光玻璃温室就有7000平方米,有40多种蔬菜、10多种水果、20多种花卉、以及10多种中药。这种寓教于乐的科普教育和观光休闲,大人小孩都非常喜欢。”

把园区打造成景区,背后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以前觉得发展农业无非就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现在农业还能观光、旅游、科普、甚至当游戏来体验,这里边儿能做的文章太多了。”朱桂强感慨道:“要做精品农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就要树立品牌意识,扩大营销渠道,增加区域品牌影响力,这些都是建立此园区的题中之义。”

“譬如中药,天全是一些珍贵地道的中药材产地,但‘牛膝\’生长环境海拔很高,你想看一眼,估计一两天回不来,现在,在园区就能看到它的成色,想订货,在园区就可以下单。”

在立体栽培区,共栽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果蔬产品12个,每亩平均产值达到7500元,是传统农业种植的5-7倍。育苗区共有114个苗床,每年可育秧六批次,每次可提供1000亩基地的蔬菜种苗。

“在园区的示范引领下,始阳、城厢、乐英、新场等8个乡镇相继建起了有机蔬菜种植基地1500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蔬菜绿色种植2万亩”,县农业局局长马忠强指出,“例如山葵,天全作为适种区,优质山葵已出口远销日韩等国家,目前,正在跟川农大合作,新品种试钟成功后,有望在更多乡镇建立种植区,充实村民钱袋子。351国道沿线的上万亩猕猴桃果园也已经渐成规模,通过产业协会带动有机示范种植和采摘标准化流程创建。”

B

置业

民房兼商用 新村宜业宜家

南天新镇背靠素有 “中国最美景观大道”之称的318国道和灾后新建的351国道,每年有数万自驾游和骑游队途经这里。

多功村村民李玉萍重建后的新房有10个房间,装修成客栈,兼营酒吧、水吧。开业半年来,入住率70%以上,每个月收入都在1.5-1.8万元。客源主要是骑游者,一部分是网上预订的游客,此外还有与旅行社合作的固定客源。

“南天新镇安置受灾农户175户,重建后,如何让新村宜家又宜业,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压力,更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全新课题。”朱桂强介绍,幸运的是,他们得到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规划设计单位的支持,先后设计出多种样式供群众选择,最终由群众选取了现在这种“小组团、围合式”样式。

该样式以8-10户为一个组团,类似于北方的四合院。每个组团都设计了天井,每户人家都有一个独立露台,既形成 “独门别园”,又保持了农居邻里相望、往来亲近的特点。

在房屋设计上,根据群众意愿和多功地理及文化特点,采用的是家店一体,楼上住宿,楼底商铺。群众可自己开店经营,也可以出租经营。

“这里地势开阔风很大,一刮风垃圾就满天飞;”南天新镇自管委支部书记解亮介绍:“现在,环境硬件打造的这么好,但是软件跟不上,还是维持不久。我们自管委讨论通过,镇上的村民按一年每平方米住宅面积交2元保洁费的标准,共同出资聘请保洁员,每天打扫卫生,及时除草等。”

“以前还有村民揶揄我,搞这么干净都是浪费钱,能吃还是能喝?现在,舒服的环境赏心悦目,客人越来越多,再也没人说风凉话。”解亮发现,在共同的利益下,村民维护家园的共同意愿在增强。

“为确保客栈规范经营,我们成立了旅游协会,实行定价、接待、服务、安全、品牌、运行‘六统一\’”,协会会长李建梅介绍,“这样,既防止了客栈之间的恶性竞争,又让入住客人满意放心。”

在新镇里,游客接待中心、川藏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藏茶和根雕艺术品展示、土司文化展示墙等无不丰富着这里的旅游业态和参观内容。

初步统计,南天新镇目前从事客栈的农户已达26家,特色小吃、餐饮店有12家,还有10家专营茶饮、棋牌和台球。近半年来,旅游人数已突破5万人次,4A景区验收通过后,旅游人数将成倍增加。

C

生态

乡愁变乡恋 转型绿色发展

丛林掩映中,经青衣江奔流而下的岷山雪水在这里汇成一潭碧波,湖边的水生植物摇曳生姿,飞仙铁索桥的倒影又增添了历史的厚重……对在多功土生土长的解亮来说,3平方公里的小乡镇,林地面积达到一半以上,家乡的生态底子不仅先天优良,并且变得越来越好。

2015年12月4日,国家水利部授予飞仙湖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国家级”称号,给飞仙多功创4A旅游景区增添了一枚厚重的法码。

生态是多功的立业之本,朱桂强清楚地意识到,在经济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只有生态资源得以合理开发和保护,留得住乡愁,才能让更多人愿意回乡创业发展。根雕协会会长彭富伦便是为“乡愁”而选择多功的一个代表。“根雕展现的是原生态的质朴艺术,最好的创业环境是贴近自然、且能够将创作与生活相融合的环境。”

本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宗旨,飞仙湖畔,南天新镇生态文化公园全面建成。

在“五色田园”、“临湖亲水”、“曲径廊道”、“碉楼望月”、“吊桥怀古”、“文思渺远”六个部分中,避免大拆大建,巧借原有的地形、植被,用石、树、花、草等生态元素,还原自然、点缀乡愁;以碑、亭、廊、榭等人文景观关照历史、感恩重建。

根据创建国家级4A景区的要求,对飞仙铁索桥的桥面枕木、钢结构体、桥头碉楼等进行了维修更换,完成了环湖公园和公共厕所的改造修护。

事实上,生态主题文化公园的建设,只是多功乡乃至天全县整体提升环境改造的一个缩影。

灾后重建中,按照“农旅结合、产镇相融、镇村一体”的建设要求,多功乡坚持现代新型社区、现代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三区合一”理念。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基本实现了原初规划设计的目标,”朱桂强评价道:“村民进有务工收入,现代产业园区、旅游带动的第三产业提供了大量就近务工的岗位;退有客房、商铺店面的租金收入;此外还有发展特色种养殖的家庭经营收入。全乡的经济结构日趋优化,生产、生活、生态都有了明显提升。”

“从粗放发展到科学规划,多功乡已然完成了第一步。在有了较好的产业布局和设施基础的条件下,未来的挑战在于持续、深入的推进,让之前的铺垫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获得收益。”面对全新的发展态势,多功乡党委书记张荣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天全县:二郎山下筑起新家园

美丽新村——南天新镇一景。□刘乾能文/图7月8日一大早,天全县始阳镇凤翔新民小区的李红霞家就迎来一拨好奇的客人。这是专程到天全考察农村重建的泸定县考察团。“灾后重建中,我家重建了200多平方...

天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全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重建开辟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