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带活两个致富产业
本报讯(记者 王飞 游飞 文/图)一条整洁平坦的水泥路在山中蜿蜒,两旁绿中泛黄的生姜地里,村民正在“起姜”,空气中弥漫着生姜的鲜味,远处是一座座竹林环抱着的农家小院……9月25日,在天全县大坪乡徐家村,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田园美景。
“全靠修通了这条水泥路,通车后生姜半个小时就可以运出去,以前靠‘背夹子\’要背4个小时,每次还只能背几十斤。去年路通后,全村仅生姜产业就收入200多万元。”村主任董华松介绍,在雅安市、天全县两级***相关政策的帮助下,目前,全村正根据当地种植特点,大力发展生姜和刺巴竹。
去年徐家村生姜种植面积达到700亩,今年又新增400亩;刺巴竹之前有450亩,今年又新增500亩。“刺巴竹每亩收入大概4000元左右,将来是徐家村的主导产业,生姜价格市场波动大,与刺巴竹产业形成互补。”董华松说,“两个产业发展起来后,可为全村人均增收9000元。”
2013年以前,“鞋爪子、背夹子、猪儿子、玉米子”是徐家村村民的生活、生产的形象比喻。每逢下雨村民脚上只有穿上带鞋钉的“鞋爪子”才能出行,经济来源全靠传统的养猪、种玉米,各种物资只能靠“背夹子”背出背进,全村1600多人外出打工近一半。
2013年,在县政务服务中心驻村帮扶和县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村里新修通组公路和生产便道5.5公里、新建水泥硬化路面8公里,为大力发展生姜、刺巴竹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是竹笋的丰收时节,我家一天可以‘打竹\’300公斤,一年‘打竹\’1万公斤。”村民陈开贵高兴地说,“村里的笋子天然无污染,很受市场欢迎。小黄姜品种也好。现在路通了,只要能运出去,我们的致富就有希望。”
新闻推荐
本报讯(周代庆记者游飞)12月16日8时,天全县城冰霜封冻的路面还没有解冻,但县文化馆内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分房了,分房了。”天全县首个建成竣工的“4·20”芦山地震城房重建安置点——文笔花园...
天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