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两年重建天全谱写灾后重建新篇章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7-21 00:19 大字

始阳镇新民新村。

生态冷水鱼产业园。

◆工人们在捕捞冷水鱼。

▼多功乡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刘佳

天全县地处二郎山东麓,青衣江上游,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天全县灾情较为严重,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生态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从2013年7月20日开始,到2015年7月20日,灾后重建已经启动两周年。两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天全人民砥砺奋进,从危难中崛起,走出地震阴影。在灾后重建中,天全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抓手,以农业产业重建为重点,以农业产业“一区六园”重建为载体,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独具一格,正在走向幸福的新生。

家园展新姿

“花团树簇山水媚,阡陌交通产村融。”7月15日,踏入始阳镇新民新村聚居点,一块刻有“凤翔新民”字样的石碑格外引人注目。拾级而上,朗朗的读书声传来,这是西华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者正在为村里的留守孩子们开设暑期课程、举办集体活动。

聚居点里,文化广场、休闲长廊、便民超市、路灯、公共厕所等设施一应俱全。文化广场边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专用的业务点、一个农村信用社ATM均在装修,不日即将营业。新村居民建筑风格统一,黑瓦白墙相映,街面干净整洁,信步走在新村聚居点里,笔者忍不住为这里的重建速度和重建效果感到自豪。

始阳镇镇长杨本涛告诉笔者,整个新村聚居点共安置受灾户238户、1100人左右,均是来自始阳镇新民村周边6个村的受灾群众,所有房屋已经在今年4月20日之前交付使用,现在大部分村民都已经入住,民居里水电气都通了,村民对入住条件都很满意。

“聚居点村民来自6个不同的村落,目前刚入住,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村民融合。我们通过组建聚居点村民管理委员会,教育、引导大家遵守公共规则,下一步还将进一步丰富村里的文化业余活动。”始阳社区党支部书记彭强告诉笔者。

灾后恢复重建启动后,天全县委、政府就把受灾群众的住房建设放在工作首位,强力推进农房重建,以尽快让受灾群众住上永久性安全舒适的住房。

两年里,天全逐步完成农村住房修复加固,抓住重建机遇,全县规划新建灾后新村聚居点22个,安置灾后重建户近2000户。聚居点从规划到设计,都着重突出天全的生态环境和人文传承。

经过两年重建,天全新村聚居点建设成效逐步显现。农房建设展新姿,村落面貌焕然一新,再不见残垣断壁。受灾群众经过集体搬迁集中居住,昔日荒地一跃成为幸福家园。从多功乡飞仙电站库区的新湖之滨,到两路新沟的山峰之巅,从兴业罗家村,到老场禾林坝……许多遭受地震破坏的村落从一张白纸开始,如今描画出最美的宏伟蓝图。

基础设施方面,农村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发展,全县农村公路网已初具规模,农村群众饮水困难已妥善解决。

农房建设完成后,各乡镇大力引导聚居点农户开展“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等“微田园”建设,既美化了新村环境,又方便了日常生活,一派“房前屋后无空地,树绿花红果飘香”的新景象。

致富有门路

7月15日,走进天全县思经乡团结村的天全县生态冷水鱼产业园,但闻水声隆隆,眼见生产便道四通八达,将整个占地100余亩的基地隔成一个个方格子。圆形的水池均匀地分布在每个方格子中央,池水均来自旁边的河水,河水入池后,经过逐池循环又回流到河里。一尾尾鲟鱼在水池中摇动着尾巴,十分有活力。

冷水鱼生产基地经理李茂华告诉笔者,这些标准化全流水鱼池深1.8米,已投产放养各类鲟鱼、鲑鳟鱼、雅鱼等种鱼及商品鱼60万斤,主要销往国外市场。厂房另一边,工人们正在收网捞鱼、收集鱼籽,这些鱼籽将出口国外,每斤售价高达 6000-11000元。

厂房旁边,一座现代化培训中心已经落成。李茂华介绍,培训中心是为了配合天全县渔业养殖的发展,由灾后重建项目投资兴建的,主体目前已经竣工,装修还在进行,建成后将用于培训养鱼专业户。

“专业户接受培训后,可以自己养鱼,我们还可以介绍一定的客户给他们。”李茂华说。

在天全县城城郊,一座古色古香的“茶叶生态休闲园”即将完工,园内建筑精美,装修别致。据该园负责人透露,2013年,青竹茶叶企业刚来天全县建厂,但因为“4·20”地震一度中断,经过重建,今年年初茶厂已经投入试运营。今后,这个原本设计为青竹茶叶接待中心的休闲园将是开放式的,方便大家参观。目前园区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装修,即将开放。茶厂内全自动的茶叶生产线、有文化底蕴的产品展示园,透露出天全的茶叶产业即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村民要致富,没有产业不行。灾后重建中,天全始终坚持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实现灾后重建“业兴”“家富”的目标;利用渔业、茶叶、猕猴桃、山药、山葵等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坚持差异发展、突出特色,坚持示范引导、规模发展,坚持政策扶持、机制创新,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解决当地居民就地就近就业的问题。

两年里,天全初步形成了一个特色产业有一万亩核心示范基地、有一家龙头企业带动、有一套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的特色农业发展 “四个一”格局,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有力助推了农民增收。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30元,同比增长13%。

“以茶叶产业为例,灾后重建两年来,以鱼泉、乐英、思经等中高山区为代表的茶叶产业发展带,茶叶种植面积已达到7.8万亩,依托茶叶种植基地,引进了青竹、农耕时代等茶叶加工企业。对茶叶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专项补助包括著名商标、著名产品、有机茶叶申请在内的一系列品牌建设,单今年就投入专项资金1500万元。”天全县农业局局长马忠强介绍。

两年来,通过激活企业投入、企业农户紧密利益联结、带动基地发展等举措,天全已初步建成万亩茶叶示范种植基地3个、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25个,农民就近入园务工变为产业工人,务工收入有稳定保障,形成了“企业+市场+基地”“公司+农户+基地”“专合组织+农户+基地”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园区引领发展

多功乡飞仙电站库区湖边,南充市与天全县共同建设的南天新镇已经成型,新镇旁边一座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拔地而起。示范园的育苗馆内,生长齐整、生机勃勃的蔬菜和猕猴桃种苗依稀可辨,创意馆内各式新奇蔬菜水果一一陈列,高效蔬菜馆内立体化无土栽培让人耳目一新。园区背后的一座山上种满了猕猴桃,是当地农户尝到了现代化农业种植的甜头,自发在示范园区旁边种下的——这也是南充市援建的项目之一、南天现代农业科技园。

在园区内,来自多功乡多功村6组的员工田小蓉、高德莲的生活十分规律,每天步行去园区上班,除草、施肥、学习蔬菜管护技术,傍晚下班后从园区回家休息,日均工资60元。据了解,通过示范园区带动,附近的不少村民通过种植猕猴桃、蔬菜等农作物来发展产业。

“平时种地,这段时间在园区打打工,未来也打算种植蔬菜发展产业。”田小蓉说。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地震留下的心理阴影也在渐渐淡去。”高德莲说。

事实上,南天现代农业科技园只是天全县“一区六园”建设的一个缩影。

天全县农业局局长马忠强介绍,天全县以灾后重建规划为引领,制定了“一区六园”农业产业重建总体思路。一区,是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六园,即天全县茶叶产业园、天全县生态山地猕猴桃产业园、天全县标准化禽养殖小区示范园、天全县农业循环产业园、天全县现代林业产业园、天全县生态冷水鱼产业园。

“一区六园”总投资33121.5万元,其中灾后重建资金17774万元,南充市援建资金1000万元,业主自筹14347.5万元。两年来,天全县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抓好项目整合、严格程序建设、强化要素保障、抓好过程督查等措施,全力推进 “一区六园”建设。以园区为引领、以龙头为带动、以有机为方向、以增收为核心、以产业化经营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在二郎山下的天全县日趋成熟,正在演绎着山区农业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精彩华章!

新闻推荐

“孤岛”不孤单

转运重伤儿童。在“4·20”地震中,距离震中仅5公里的宝兴县灵关镇是受灾最为严重的乡镇之一。交通、通信中断,灵关成为一座“孤岛”。而就在震后10多个小时,德阳特巡警支队突击队就向灵关挺进,他们让...

天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天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