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生优先科学重建的四川答卷

四川日报 2014-04-20 13:23 大字

——直击“4·20”芦山强烈地震周年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 董世梅 王丹

今天,“4·20”芦山强烈地震一周年。芦山地震灾区旧貌换新颜,巨大变化中升腾起新的希望。

一年过去,灾区恢复重建、群众生产生活等具体情况令人牵挂——4月19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4·20”芦山强烈地震周年新闻发布会,向30多家新闻媒体通报相关情况。

省委常委、副省长、省重建办主任钟勉用了20余分钟通报完情况后,近1个小时的记者提问随之开始——

如何应对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的困难?

千方百计克服困难 科学有序推进重建

《人民日报》: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钟勉: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规模、体量小于汶川特大地震恢复重建,但随着重建全面展开,其特殊艰巨性也日益凸显。

芦山地震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五年内两次地震叠加,加上特大暴雨洪涝和重大地质灾害,恢复重建、自我发展能力很弱。芦山地震重建没有外省对口援建,所有重建工作都是以灾区市县为主体具体组织实施,面临着规划设计、投资评审、项目招标、工程管理等繁重的工作内容、组织管理和大量的人才需求,这对雅安市及相关县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管理水平和技术业务队伍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筹措重建资金缺口的难度大。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总投资约872亿元,中央安排460亿元重建基金,占重建投资的50%多,但仍有400多亿元的重建资金需多渠道筹集解决。去年以来,政府负债管控更严,市场化招商更难,筹资难度较大。

地震灾区在两次大地震后地质灾害频发,新的隐患不断被排查出来,给重建顺利实施增加了难度。

面临特殊困难,我们按照与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水平大体相当的原则,科学有序推进重建,千方百计克服重建中面临的特殊困难。

认真落实中央创新确立的“四川负总责、地方为主体”的重建领导机制,切实加强领导。

多渠道筹集资金,在中央下达重建资金的基础上,省级财政再筹集100亿元省重建基金,加强与金融机构衔接,争取信贷支持创新建立投融资平台,运用市场机制,放大财政资金的带动效应;争取发行政府债券,用于支持重大基础设施、产业重建项目;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省经信委、省投资促进局等部门协调帮助雅安做好点对点招商引资工作。

加大对灾区政策支持、人才支持,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将99%以上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下放到市、县;省直有关部门调派了100多名干部到灾区帮助工作;及时帮助解决灾区建材紧张等问题。

组织开展省内对口援建,安排6个市对口援建雅安市6个重灾县(区),在提供援建资金、实施一批项目的同时,对灾区提供规划、技术、管理、专业人才等支持。

充实加强雅安市、县领导班子,充分发挥灾区市县主体作用。

通过这些措施,努力解决灾区重建面临的特殊困难,确保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民生类项目建设情况如何?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灾区头等大事

中央电视台:雅安市城乡住房建设特别是特殊困难户重建、地质灾害防治、公共服务等民生类项目建设情况如何?下一步有何考虑?

雅安市市长兰开驰:雅安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灾区的头等大事。优先安排和实施城乡住房重建。严格落实灾损住房维修加固和重建补助政策,实施金融支撑和优惠政策,为百姓建房提供银行贷款担保及贴息等。建立建材保障机制,提供技术人才,确保建筑质量安全。全市“三孤”人员、“五保户”等625户特困群众由政府兜底建设保障房,春节前已全部完工入住;需特别帮扶才能建房的4482户困难户已全部建成新房。

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贯穿灾后恢复重建始终。优先安排实施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目前,全市1066个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项目已开工948个。

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重建。全市99个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已开工97个,完工27个。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正加快推进。

就业创业方面,全市开发1.1万个临时性公益岗位,重点解决困难家庭就业。实施就业培训,最大限度就业,直接扶持创业。

按计划,今年主汛期前,所有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全面完成;秋季开学前,完成学校重建60%以上;年底前基本完成农房重建,完成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项目603个,基础设施重建项目47个;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1%以上。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如何更贴近实际?

遵循规律 科学重建

《四川日报》:要让灾后重建恢复工作更贴近灾区实际、按照规划推进,四川是如何考虑又是怎么做的?

省发展和改革委主任唐利民:我们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把握“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坚持尊重自然、绿色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着眼长远,坚持安全第一、保证质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等方面的工作。

比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就综合考虑受灾地区大多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地区,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地质灾害的防治,探索建立“飞地园区”、发展“飞地经济”,促进灾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在优化项目建设环境方面,调整下放恢复重建项目审批审核权限,及时规范重建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在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方面,加强项目建设方案的评估论证,加强重建项目稽察和监督指导,并开展各种培训,抽调管理和技术等人才派驻灾区,开展规划实施的相关指导和协调;在实施项目优化调整方面,尊重实际需求和建设条件变化,调整优化,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财政重建资金和社会捐款如何使用?

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已实现支出68亿元

《中国日报》:目前,中央和四川的灾后重建资金使用情况如何?

省财政厅厅长王一宏: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总量为560亿元,占重建规划总投资的64%,缺口的300多亿元资金如何筹措?给大家报个账:灾区市县投入5.5亿元,省内对口援建资金2.4亿元,使用社会捐赠12亿元,使用地方债务资金5.2亿元,灾区个人、企业、单位自筹和银行贷款286亿元,共计300多亿元,形成个人、企业、政府共同筹资、统筹互补的重建资金保障模式。

截至3月底,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已下达到灾区补助资金预算288亿元,占补助总额的52%。目前,这些资金已实现支出68亿元,支出进度为23.5%。

为保障重建补助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我们通过强化预算管理、实行专账核算、加大监管力度、健全规章制度等措施加强监管。

《大公报》:香港特别行政区通过赈灾基金拨款1亿港元给四川赈灾,这笔资金使用情况如何?如何保障资金用到实处?

省外侨(港澳)办副巡视员郭嘉农:

为规范捐赠资金的接收、使用和管理,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出台相关管理办法。省港澳办开设资金专户,专门用于接收港、澳特区政府和香港赛马会的捐赠资金。雅安市政府也按规定在指定捐赠账户下设立专账,专门核算、管理相关资金。

资金使用过程中,使用方案要事先征求捐赠方意见,使用过程也很规范,监督严格。截至3月底,香港特区政府捐赠资金政府公开招投标预算价为7924万元的各类设备全部开标,成功采购设备146台(套),结余资金201.74万元。3月,香港发展局一行赴雅安考察时,对雅安市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使用管理香港赈灾资金很放心,对设备合理使用等表示满意。

中国新闻社:广大华人华侨的捐款使用情况如何?

钟勉:华人华侨的资金捐赠有分散、多渠道、多方式、接受单位多等特点。省委省政府对这批资金安全高效的使用高度重视。要求各接受单位对有明确使用意向的,按捐赠人的意向使用,并将使用情况一对一回复;对没有明确使用意向的,则选择与捐赠方工作性质相近的民生项目或交由当地政府统筹用于民生项目建设。所有单位都在门户网站对捐赠资金的接受、使用和管理予以公示。

建筑物抗震和质量标准如何落实?

大力推广减震、隔震新技术

中国新闻社:如何保证建筑物抗震和质量标准落实?

省住建厅厅长何健:首先是完善法规规章,出台一系列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抗震设防标准落实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将农村住房自主重建纳入规范化管理。

其次是坚持科学重建,规划先行。严格遵循“避开地震断裂带、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避开行洪通道”原则,高质量编制《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建设专项规划》、《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乡住房建设专项规划》以及3县、7镇、19村的重建规划。

强化过程监管,确保落到实处。在全省范围抽调大量技术人员,在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强化监管。专业巡查队定期到灾区检查,重点加强对农房重建的监管。

积极加强基层技术力量培训,免费对灾区1000余名干部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农房重建专题培训,与省委组织部一起培训近5000名灾区农村建筑工匠。

大力推广减震、隔震新技术,目前天全县中医院住院综合楼等一批重建工程采用隔震技术,将大大提高抗震性能和灾后重建工程的科技含量。

新闻推荐

天全群众自发为鲁甸灾区捐款

本报讯(周代庆记者游飞)8月13日下午,在天全县城区二小的操场上,天全县城厢镇的几百名群众自发赶来,参加为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群众的集体募捐活动。“去年,我们遭受地震灾害,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帮助...

天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天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