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二郎山下的“震生文学”

四川日报 2014-04-18 13:35 大字

□本报记者 朱雪黎

“他们出生的一刻/就有了同一个名字/震生宝宝/一声声有力的啼哭/让缀满忧伤的医院帐篷/顿时盛开出一大片向日葵”。4月12日,天全县作协会员何文为记者念起好友龙晓勇创作的诗歌《天全医院的九个“震生宝宝”》。

何文告诉记者,天全县“二郎山文学部落”聚集了40余位文学爱好者。他们常年以家乡为题材,吟诗作文。“4·20”芦山强烈地震后,他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笔,为群众传递温暖,鼓劲加油。

记录人间温情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天全中医院骨外科医师李存刚第一时间投入抢险救灾。与其他医生不同,除了手术刀,作为省作协会员的他,也用文字为经历灾难的人们“疗伤”。去年5月初,媒体以《天全县一个医生的地震记录》为题,原文刊登了他在救灾中抽空记录的凡人小事。同时,他的系列散文《病区杂记》在网络和杂志推出,引发关注。

“灾难让人性中的温暖更加耀眼”,李存刚告诉记者,地震后的医院,承载了太多悲伤,但他也感受到其中的温情。因此,他总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像“震生宝宝”的降临一样,带给人希望和温暖。

“在地震抢险现场/如果还是用雷锋来概括你们/是远远不够的/你们伸向灾区的手/形象地诠释了手臂上的袖标/抓住你们的手/就能随着鸽子飞翔——致志愿者”。在通讯部门工作的何文,也在抢修抢通间隙,创作了大量诗歌。其中,《在天全祈祷地全》《我的4·20》等作品,被不少报刊转载。

何文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仅天全文学圈以亲历者视角,记录震后人间温情的“震生文学”作品约有100余篇。

大写重建情怀

在灾后重建中,天全文学圈的创作更加活跃。“今年,会员们积极参加了雅安市主办的‘梦·家园\’征文活动。”天全作协会员杨中兴告诉记者,23件获奖作品中,有11件出自天全作者之手,组委会为此专门为天全作协颁发了最佳组织奖。令杨中兴自豪的是,他的短篇小说《带燕子窝的新房》获得一等奖。“我想通过坚持要在新居修建一个燕子窝的倔强老头,展现灾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由于地处进入康巴地区必经之路,天全县素有“汉藏文化走廊”的称谓,历来就是文人墨客探访采风胜地。何文介绍说,2012年“诗歌万里行”走进天全活动,吸引了全国作家对天全的关注。震后,全国已有近30名作家到天全采风。“与外地名家的交流,进一步激发了我们本土作家的文学创作热情。”何文介绍说,今年以来,李存刚发表了小说《住院部》,蒋贤忠发表了散文《一块土地的疤痕》。他近期也创作了反映灾后生活的诗歌《春暖花开,是描述,也是祈祷》。天全作家的一套文学丛书也即将付印。

新闻推荐

四川省举行“4·20”芦山强烈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

王东明李作成魏宏等与各界群众代表出席悼念仪式雅康高速公路和246个灾后重建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本报讯(记者张宏平张彧希陈岩)4月20日,芦山强烈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四川省在芦山县举行“4·20...

天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