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每个受灾群众心里有着落”

四川日报 2013-04-27 16:12 大字

采访对象:天全县委书记 赵昌林□本报记者 张立东 张明海发自天全

4月26日上午9点,记者在天全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见到赵昌林时,他正在就救灾物资组织小组开会。“不能光有干巴巴的数据,每一车物资来自哪个地方,都要记录详细,以后要让大家知道恩人在哪里。”赵昌林说,大量物资源源不断进来,信息记录不能打马虎眼。在他看来,每一瓶来自外界的矿泉水都是一份正能量。

一组实时更新的数据也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印证赵昌林的话:截至26日下午2点,天全县已经发放帐篷 22753顶,彩条布114.655吨,棉被71146床,饮用水154120件,食品192469件,大米516.005吨,与此同时,水、电、气、道路、通讯已经基本恢复。

“让每个受灾群众心里有着落。”赵昌林说,地震后,天全县委县政府组织了15个工作组,由县级领导带队,分赴全县15个乡镇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安抚受灾群众情绪,组织救灾物资的调配。

在天全县中医院,从上午开始,已经有伤病患者从临时帐篷医院转移到已确认安全的住院部大楼。赵昌林鼓励大家安心养病,“一定要让大家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

他说,这份信心的树立,正是来自震后党组织发挥的战斗堡垒作用。从县城到乡村,只要是党员,都把抢救群众生命财产、维护灾区秩序放在第一位,很多人坚持在工作岗位上,自己家都照顾不到。

目前,在天全县设置了1375个安置点,安置群众112577人。安置点里,都有党员突击队、志愿者队在为群众服务。“现在群众都晓得,有困难,就找带着红袖标的党员。”全县389支6000余人的党员服务队、党员抢险队、群众工作队活跃在灾区一线,基本做到了受灾群众户户有党员联系,集中安置点个个有干部负责,不留一处空白。

中午,赵昌林来到受灾较重的仁义乡,在场镇救灾安置点检查卫生防疫工作。“这两天天气晴热,一方面有利于安置工作进行,另一方面防疫压力增大。”他说,天全县城每天有14个组28人对县城区环境早晚各消毒一次,每个乡镇卫生院派出两人专门指导各村环境消杀队对安置点、公厕、垃圾点进行消毒。

平均每天跑3个乡镇,赵昌林的疲惫可想而知。“天全县是农业县,过渡安置和生产恢复的大部分工作都在乡镇,来这里也是给党员干部们加油鼓劲。”赵昌林说,在党员的带动下,天全县的15个乡镇生产自救已经开始,抢救危房内的生产生活用品,抓住秧苗移栽有利时间恢复农业生产。

赵昌林说,娃娃复课、大人复工是生产生活秩序正常的表现。4月25日,大坪乡小学在帐篷教室内复课,成为天全县第一所复课的小学,第一堂课就是心理辅导,让学生们知道“天灾无情人有情,再大困难能战胜”的道理。

新闻推荐

流动办公点

4月26日,天全县新华乡银坪村一组村民安置点。68岁老党员罗洪沛戴着老花镜,一一登记村民家庭的基本信息,以保证村民们能及时领到政府发放的补助和社会各界的捐助。一个小桌、一张木凳,成了罗洪沛的流...

天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天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