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灾情,是命令更是责任

四川日报 2013-04-26 16:48 大字

灾情就是动员令。几天来,他们仍然忙碌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在每个安置点,每个受灾严重的乡村。

当灾区群众陆续被转移到安全地带,他们正冒着余震涉险,带领救援队伍寻找生命奇迹;当受灾群众在救灾帐篷里入眠,他们还在黑夜里奔忙,查看地质隐患点位的情况;当灾后安置点接连飘出炊烟,他们却饿着肚子,开始对接下一批物资到来的时间。

不敢松懈,更无法松懈。在灾情的声声“集结号”下,灾区基层干部们正以顽强的毅力,担当起带领群众积极抗灾自救的重任。

“开展群众工作不留死角”

采访对象:宝兴县委书记 韩冰□本报记者 陈四四 李思忆薛剑 李宇 发自宝兴

4月25日早上8点半,宝兴县委书记韩冰出现在宝兴中学安置点,直奔保定新兴医院救援队帐篷。两天后,宝兴中学等学校的高三学生将就地复课,他想和医生商量,让孩子们上的第一课是心理抚慰。

头一天晚上,他还在连夜指挥补助钱粮的发放工作。“每人每天10元钱、1斤粮,说起来不多,却需要细致,让每个受灾群众都能安心。”

这是“4·20”芦山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的第6天,他还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好在嘶哑的嗓音已逐渐恢复。几天来,他每天早晚工作开始前,都要到安置点看看,休息只能见缝插针。“群众工作不能留死角。”在韩冰眼里,每一项和群众相关的工作都是重中之重。接连几日,韩冰都在县城与灵关镇之间奔波。4月24日,飞石把他的车顶天窗都砸破了。

截至目前,宝兴县6465顶帐篷、1万余床棉被、145吨大米、4050件棉衣和2153件彩条布等物资已逐步发放到受灾群众手里,大批救援物资还在陆续运送和发放。

地质隐患排查更是紧锣密鼓。韩冰说,有6支专家小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省道210线宝兴境内路段已完成隐患排查。4月23日晚,宝兴启动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除了专家排查外,还动员群众报告灾害点。

截至24日,宝兴县已累计发现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36个,包括崩塌、不稳定坡、泥石流等。为了让群众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有所了解,宝兴县紧急制作了临时标识牌。

生活配套也在逐步恢复。在宝兴中学安置点,操场看台下的墙壁上挂着一台电视机,群众正在收看新闻。韩冰说,10千伏线路全体抢通,并带电运行,发电机全部到位,宝兴县各安置点已恢复供电。根据目前的房屋评估情况,对低压线路检查后就可对安全房屋恢复供电,“预计5日内,除硗碛乡外其余乡镇和农村可全面恢复供电。”韩冰对电力恢复工作比较满意。

4月25日下午,清凉的自来水汩汩流入了宝兴中学安置点,在管网损失严重的灵关片区,宝兴县水务局已派出精干力量从大渔沟接管取水,争取恢复安置点的供水。县城内的受损管网也在加紧修复,一些集中安置点已经接入了临时管网。县里还安排了消防车,为安置点集中送水。“3日内,50人以上的安置点恢复供水。”

目前,宝兴全县内有19支医疗救援队、7支疾病控制防疫队下乡驻村,逐户排查,开展医疗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眼看道路条件逐渐恢复,韩冰准备向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报一个新的交通管制方案,改单循环交通为“上午出,下午进”,从而实现宝兴往芦山双向通车。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采访对象:芦山县龙门乡党委书记 杨继康□本报记者 庞莹 发自芦山

脸被太阳晒破,声音沙哑,眼窝处明显浮现黑眼圈——这是记者面前的芦山县龙门乡党委书记杨继康。

搭建帐篷、接收物资、分发物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地震灾区的乡镇作为外界与基层群众沟通的中枢神经,显得尤为重要。地震过去6天,杨继康瘦了10斤。“大车一定要装满,多发几个村,争取尽早把救灾食物和水发到村民手中。”4月25日,在龙门乡政府办公大楼后,正在指挥分发物资的杨继康不住地叮嘱装车人员,行走时一瘸一拐——他的脚扭伤了。

有十几辆车还停在大院里,有的村道路狭窄,大车进不去。这让杨继康很焦急,“必须趁着今天天晴把东西发放下去。现在帐篷问题很紧急。天气多变,后面不晓得是不是还有阴雨天气。”

半天的时间,这么多物资怎么发?杨继康赶紧向支援部队请求支援,同时动员各村组长党员和民兵、青年积极分子来搬运。

一会儿功夫,5台货车,10台四轮车、5台三轮车,陆续到位。“组长随车到村上,边卸货边发放,村干部要把发放的单子交回来。”杨继康大声喊。

这是中午12点,烈日当头。杨继康的汗水大颗大颗地往下流。经记者提醒,他才想起自己穿着毛衣和外套。“没办法,帐篷优先发给群众,我们都在大院的凳子上休息,晚上太冷了。”

他说的凳子,摆在乡政府进门一侧。旁边的桌上,一块写有“党员服务队”的黑板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另一块牌子上写着龙门乡党委政府所有工作人员的电话。白天,这里是乡党委的抗震救灾指挥部,晚上就是政府工作人员的休息处。这几天,所有人平均每天只睡两个小时。

救灾物资基本运完,杨继康才发现他的脚痛药还没吃。电话又响起了,附近的外地支援人员希望他帮忙协调,用附近一家采石场的石头来填补一条因地震悬空的道路。杨继康放下药,又抓起电话。“明天要下乡发动群众积极搞生产自救,不能总靠外界的救援,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杨继康说。

“党员要发挥主心骨作用”

采访对象:天全县大坪乡大坪村支书 高忠□本报记者 张明海 张立东 发自天全

“您放心,我马上找人过来给您搭建!”4月25日上午9点半,天全县大坪乡大坪村第五、第六村民小组安置点,村支书高忠正忙着指挥电力工人给帐篷里外搭设电线、安装灯泡,70岁的高伯强打来电话申领帐篷。

长时间缺少睡眠、高忠一脸倦色。他说,目前,全村275户村民全部都住进了部队和政府发放的临时帐篷,但有的村民像高伯强一样在外地打工或走亲戚,“只要他们一回来,找到村里,我们马上协调解决。”

4月20日,芦山地震发生后,高忠第一时间召集全村30名党员、2名预备党员和在村的民兵预备役人员,召开临时党支部会议,迅速派出20名村组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挨户排查,开展救援和了解救灾情况。党员带着村民们对安置点进行喷洒消毒,进行垃圾分类和防疫处理。“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大灾面前,党员要发挥主心骨作用。”高忠说,大坪村抗震救灾,30名党员始终冲锋在一线。

震后当天,村里恢复供电,第二天供水恢复,乡卫生院人员入驻安置点,发放药物和进行日常诊治……尽管形势逐渐好转,高忠仍然不敢大意,“排危、防疫、防火、防病,恢复生产,这些都是重要工作。”

村里的大部分房屋已经无法居住,村里正配合专家在进行房屋受损登记,并清理瓦砾残垣,防止伤人。每天晚上8点半到9点,高忠还要带着党员干部巡视3个安置点,一趟至少是两个小时以上。“每天晚上接近3点钟睡觉,早上6点就要起床,都没咋顾上洗脸漱口。”看到前来探访的记者,高忠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在高忠看来,当前的困难都是暂时的。“我们相信,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大坪村一定会尽快地恢复正常生活。”村民高明英对他说。

新闻推荐

运往灾区食品药品 可免费检测

本报讯(记者李丹)4月27日,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社会发布信息:为了确保运往雅安芦山地震灾区食品药品的安全,成都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开放抗震救灾食品药品免费检测平台,对公司、单位、社会团体运...

天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天全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