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生命至上 演练不怕麻烦

四川日报 2013-04-27 16:48 大字

特写

□本报记者 刘云云 张明海发自芦山、天全

“嗡……”4月26日16:00,芦山县思延乡清江村前后坝组,响起了一阵刺耳的警报声。组长杨开春用手摇报警器发出预警信号后,住在村道两侧的几十户村民从家中奔跑出来,沿着预先设定的路线,迅速向村道丁字路口旁的开阔处集中。

这是芦山县地质灾害避险演练的第一场,假设情景是,前后坝组乐山脚下的滑坡点有变形迹象。

“民兵连长,请马上带队伍赶到现场。”村干部向救援力量发出求救。30个民兵听到“指令”后,迅速分成三个小组,赶往各户人家,搜救“被困人员”。2分钟后,一名“受伤”的村民被民兵架了出来,等在一旁的医疗队立即把救护单车推过去,“伤员”被及时“救治”。

16:36,民兵们“搜救”结束。

“报告,救出一名伤员,没有发现受困群众。”“地质专家请迅速进入,查看灾情是否扩大。”现场指挥用手持喇叭发出“指令”。三名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旋即出列,冒着“危险”前去灾害点查看灾情。

用了6分钟,前后坝组村民和外来的救援力量共100余人,完成了一次地质灾害避险演练。村民们反应快速,直奔避险点。“平时的演练一般是四五月份一次,八九月份一次,”村民王永莹说,“大家都晓得该往哪儿跑。”

参与医疗救援的思延乡卫生院院长马永双也不是第一次参加救灾演练,每年他和同事都要参加乡上组织的防灾演练,场镇和每个村都要去,“演练前要对防灾救灾专门开培训会。”

杨开春说,这次地震后,大家就更加小心了,演练都很积极,连停课在家的学生娃也来参加了。

杨开春打开随身携带的一个文件夹:“你看嘛,我现在每天都要对滑坡点做记录。”从4月1日开始的记录已经填满了一张A4纸。在这张纸的下方还有乡上联系人的电话,“一有情况,我就打这个电话”,杨开春的文件夹里装的都是和防灾避险有关的表格。

同一天的上午9:40,天全县新华乡下冷村也举行了一次地质灾害防灾演练。老人、小孩、妇女先走,相互协助、有序撤离,在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指导下接连演练了5遍。“我们不怕麻烦,为了生命安全,再多演练几遍都不过分。”村民们对专家说。

声音

“参加演练,我们一早走了半个多小时的山路,但大家都很配合,关系安全的事情都上心得很。”

——天全县新华乡下冷村村长赵世富

“很多村民都住在帐篷里,对安全还很担心。通过演练来增强大家的防灾意识,也起到宣传作用,让村民都行动起来。”

——芦山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徐崇辉

“做好震后地质次生灾害的预防,宣传要到位进村入户,预案编制要到位,监测人员要落实到位。我认为‘三到位\’很重要。”

——雅安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宋贤忠

记者手记

群测群防 防灾从最基层做起

在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隐患紧急排查的同时,群众防灾演练也全面铺开。

点多面广、隐蔽性强、治理难度大——省内外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对灾区的隐患点做了分析和判断。难题如何破解?从四川多年的地质灾害防治经验来看,建立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是一条被证明了的成功做法。芦山、宝兴、天全等地也正在沿着这一条路走。

防灾减灾,从最基层做起。以村组为单位,雅安即将开始全面的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演练。群众、基层监测员、市县乡三级相关部门、省级专业技术力量等齐心协力,在演练中获得经验、弥补不足,只有平时积累了相关的防灾避险经验,才能在灾害来临前快速安全地转移避让。

在防治次生灾害的“攻坚战”中,灾区人民已经行动起来。

新闻推荐

抓紧开展生产自救 科学组织过渡安置

魏宏在天全县检查抗震救灾工作时强调本报讯(记者胡彦殊)农村受灾群众对过渡安置有什么意见建议?如何科学、有序加快推进?4月27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

天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天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