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引领 石棉“懒人窝”变身“幸福窝”

四川经济日报 2019-10-24 06:51 大字

从2012年前的年人均收入低于2700元,到如今年人均收入1万多元;从因贫困而“闻名”的“懒人窝”,再到拥有神泉、神树、枇杷、黄果柑、民宿、农家乐等多张产业名片的“幸福窝”……近年来,在党旗引领下,石棉三索窝实现了脱贫致富的华丽变身。

建起来 贫困山村换新颜

近日,记者来到雅安市石棉县迎政乡新民村三索窝,一排排灰瓦白墙的小楼依山而建,宽阔的水泥村道,景观绿树、健身器材、休闲座椅一应俱全,大片的枇杷树和核桃树绵延在乡道两旁。“现在的三索窝,真算得上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新民村第一书记陈涛对记者说道。

陈涛告诉记者,如果早些年来,三索窝完全可以用糟糕来形容,三索窝是新民村4组、5组的“小地名”,海拔1400米左右,属于中高山村,加之基础道路的不便,让三索窝几乎成为一个“孤岛”,想要致富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想要让三索窝富起来首先要从基础设施抓起。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而这副重担也压在了村支书王立军和村主任郑凤兰身上。

“4·20”芦山强烈地震后,村两委积极向上争取,经过考察最终把三索窝定为了雅安市重点打造的灾后重建新村之一。

王立军表示,一开始,三索窝没有被纳为重建新村,村两委和乡党委争取了多次,最终才被纳入。“过程虽然艰难,但是我很欣喜,因为我知道基础建设是三索窝致富的必经之路。”

终于在2013年9月三索窝新村正式动工,2015年2月举行集体乔迁仪式,共安置受灾农户82户327人,面积约50亩。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三索窝的颜值提高了,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里、来到这里、喜欢这里了,昔日的“孤岛”也变成了世外桃源。

干起来 贫困山村产业兴

新的村子建起来了,要实现脱贫目标,干什么、怎么干,乡党委和村两委动起了脑筋。

经过多方考察,迎政乡党委根据实际制定了以“灾后重建靓新村,基础设施惠民生,枇杷核桃兴产业,乡村旅游助奔康”的发展思路。

村两委也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推选出脱贫示范户,并在专业服务队的直接指导下,规范实施枇杷生产修枝整形、肥水管理、疏花疏果、套袋等一系列田管技术措施,改造提升低产低效枇杷园,使枇杷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同时,依靠景区的建成与发展,形成以安置居住、农旅联动为主,兼顾农产品营销、特色文化展示、农家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综合开发的发展模式,成为具有现代田园风光,宜居、宜游的首选之地。2018年,三索窝圆满举办了石棉县第八届黄果柑会场活动和枇杷采摘体验活动,旅游人数年累计达5万人次,带动餐饮、民宿、农副产品等增收达250万元以上。如今,“神泉三索窝,美丽新家园”生态旅游品牌逐步形成,全村农旅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同时,产自当地的枇杷,以其优良的品质,甜美的口感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先后获得了“中华名果大五星枇杷”、“中国优质晚熟枇杷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

富起来 贫困山村奔小康

从2012年的人年均收入低于2700元的省级贫困村,到如今人均年收入突破1万多元,三索窝在党旗引领下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陈涛对记者说:“2017年这里农民夜校开办时,只有几个人来,我和村两委只能搞一些听课积分送礼物的活动。随着课程的深入,课程也从10分钟到半个小时再到一个小时,村民的兴致也越来越高,现在每次夜校开课都有上百人来。”

村民的思想改变了,致富的道路也越走越宽。如今,除了枇杷和核桃等产业,“神树”、“神泉”、休闲垂钓、观光采摘,都是这里的特色亮点。随着游客的增多,很多农家乐一天就有五六百元的收入。

如今,三索窝在村支书王立军和村主任郑凤兰的带动下,投资建起了枇杷加工厂,拓宽了村民致富空间,促使枇杷产业有了多元化的发展。“我希望厂子越做越大,成为三索窝新的名片。”王立军说道。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程强

新闻推荐

雅安市慰问组看望慰问“最美奋斗者”代表赖宁的亲属

雅安日报讯国庆前夕,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决定授予278名个人、22个集体“最美奋斗者”荣誉,雅安市的赖宁、李桂林...

石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石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