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服务 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雅安日报 2019-09-22 08:30 大字

提要:

法律援助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其对象是困难群体,其目的是维护这一群体的合法权益。2012年,雅安市就把实施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工作纳入民生工程。法律援助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覆盖范围逐步拓展至低收入人群,惠及更多困难群众,法律援助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为落实好这一民生工程,雅安市建立以市法律援助中心为终端和核心,覆盖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服务网络,使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咨询和服务能及时就近得到受理,真正实现法律援助一站式、零距离,让困难群众维权不再难。

案例:

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千家万户安居乐业的根本保障,而在保障社会和谐文明的进程中,法律援助工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法律援助,我们的工资怕是没指望了!”说这话时,一脸憔悴的万某某感慨万千。历时一年多的万某某和唐某某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终于得到圆满解决。在这圆满的结局之前,是石棉县先锋法律服务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张光明付出的努力。事情还得从8年前说起。

2011年3月31日,某公司在四川蜀通运业有限责任公司石棉分公司处承包石棉县汽车站建设工程项目时,项目负责人王某聘请唐某某、唐某某丈夫罗某某(已故)为其看管工地和建筑材料,项目完工后,王某又聘请万某某为其看管汽车站,由万某某看管白天,唐某某、唐某某丈夫罗某某看管晚上。

2016年10月1日,该公司及王某把石棉汽车站移交给四川蜀通运业有限责任公司石棉分公司。由于企业法人变更,公司及王某尚欠万某某、唐某某工地工资尾款25400元,虽然出具欠条一张,但万某某、唐某某多次催收未果。

“我们在某公司为别人干了活,但是却拿不到钱,遇到这种问题,你们可不可以帮忙解决嘛?”经人指点,两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石棉县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法援中心当即为他们敞开“绿色通道”,指派石棉县先锋法律服务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张光明作为其代理人办理此案。张光明在充分了解情况后,帮助两人理清了其中的法律关系,并帮助制作诉状,最终在法院调解下,本案劳务工资已全部执行到位,受援人对援助结果满意。

“法援工作者的帮助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希望,太感谢他们了!”万某某甚是感激。

做法:精准发力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

实施法律援助,体现更多的是社会的公平正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法律援助作为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民心工程予以重视。精准发力、服务重点人群,就成为考量司法行政机关工作成效的一把标尺。如何找准特殊人群?提供何种专项服务?采取哪些方式化解社会难点、热点领域纠纷,保障困难人群合法权益?

法律援助惠万家

近年来,市司法局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为一项重要而急迫的任务,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特殊职能,主动与有关部门、用人单位等联系和沟通,调查农民工讨薪、工伤等法律援助需求,排查涉及拖欠工资、意外工伤、劳资合同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对发现的矛盾纠纷和隐患苗头及时登记,建立法律援助需求及工作台账,掌握讨薪农民工动态。同时,还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建立讨薪法律援助便捷网络,以县区援助机构为中心,依托各乡镇司法所和法律援助工作站,积极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第一时间向人民群众公示各法律援助中心及援助律师的电话号码,保障农民工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开通农民工讨薪维权绿色通道,优先解答农民工讨薪维权咨询、优先受理农民工讨薪维权法律援助申请,落实“最多跑一次”的工作要求,在做好农民工讨薪、申请工伤赔偿案件100%法律援助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农民工法律援助范围,放宽受理条件,简化受理程序,实现当天受理、当天指派。

法律“近”民

“老乡,这是我们编印的《农民工讨薪手册》,在外务工遇到拖欠工资的情况可以参照手册上的方法依法维权,如要申请法律援助,可以现场咨询受理,也可以拨打电话咨询。”去年底,芦山县司法局联合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在县城开展岁末年初农民工讨薪宣传活动。

“这一年来我多次催款,对方均以各种理由搪塞,拒绝支付欠款,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从外地务工回家的老李刚下车,就拿着一年前包工头为其出具的工资欠条来到咨询台前,工作人员认真查看了欠条后,现场指导老李填写了法律援助申请,并受理了该案。

为切实做好春节前治欠保支和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进一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每年岁末年初全市各县区法律援助中心区都会定期开展为农民工讨薪维权法律援助专项活动。

一方面,利用农民工节前返乡节后返城两个高峰期,深入乡镇集市设点咨询,宣传普及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等与农民工维权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一方面,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强微信、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12348四川法网”等平台在普法中的运用,不断增强针对农民工普法的力度和效果。

法律“亲”民

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划过,守候在“12348”法律服务热线接听台的工作人员立刻拿起听筒,为对方开启“一对一”的“电话法律援助之旅”……

这是近日记者在市法律援助中心看到的一幕。据工作人员介绍,电话咨询只是国家众多法律援助方式的一种。在雅安市还有网上申请、现场申请、上门服务等方式。多年来雅安年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00余件。

近年来,市司法行政系统推动法律“亲”民工作创新,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为切实维护困难群体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党的这项惠民政策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市司法局不断降低法律援助受理门槛,合理扩充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将经济困难标准确定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倍以下,涉及劳动保障、婚姻家庭、教育医疗、房屋质量安全、房屋征收补偿、脱贫攻坚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进一步发挥法律援助在促进民生问题中的积极作用。凡是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实现应援尽援,援助覆盖率达100%。

如今,不论是在外地务工的雅安人,还是在雅安的外地人,都能享受到雅安法律援助机构提供的优质服务,法律援助已成为困难群体的“贴心人”“守护神”。

法律“助”民

怎样打通法律“亲”民“最后一公里”?

截至8月底,今年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479件,其中216件是推行“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后增加的,占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总数的45.09%。“这是司法建设的一次重大突破,律师辩护多一分覆盖,司法就多一分公平、公正、理性,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就多一分保障。”雅安律师协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是指刑事案件审判阶段,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如果二审人民法院发现一审人民法院未履行通知辩护职责,导致被告人在审判期间未获得律师辩护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2018年刑事案件审判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在市本级和汉源县开展试点,2019年在雅安市全面铺开。结合雅安实际,与法院联合发文,制定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确保相关工作能在雅安落地生根;对驻法院和驻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进行规范化建设,在法院、看守所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室,安排律师值班,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帮助;建立刑事辩护律师库,提升律师辩护质量。由每个律师事务所擅长刑事辩护的律师组成刑事辩护律师库,在遇到重大案件时,组织律师库律师共同探讨,确保辩护工作有效开展。

推行“全覆盖”保障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诉讼权利,推动了雅安市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升了相关人群的法治获得感。

层层推进,步步为营。桩桩件件的成绩与收获面前,我们看到雅安法援工作者艰辛的脚步和不懈的努力和付出,更能看到参与法律援助律师团队的无私奉献。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了社会中的特殊人群更好地享受安康祥和的幸福生活,请牢记:法律援助,时刻在身边!

雅安日报记者石雨川

新闻推荐

高速公路上逆行 被判有期徒刑4年

提要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相信很多人在学开车的第一天,就会接触到交通法规,也知道违反交通...

石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石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