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痴情丈夫坚守承诺 照顾病妻二十三载

雅安日报 2017-10-08 11:28 大字

10月4日,中秋。石棉县新棉镇城北村,月圆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忙碌地准备丰盛的团圆饭。 照顾病妻23年的刘开举家里也不例外,个个都在忙碌,唯独妻子王金莲躺在病床上。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23年了。如果不是1994年因肺部疾病并发症导致脑缺氧失去意识,刘开举的妻子肯定是家中准备家宴的主角。

qq图片20171007145026.jpg

刘开举照顾老伴

亲情唤醒“植物人”

当天下午,记者驱车来到石棉县新棉镇刘开举的家。

“去年我们还清了看病的所有债务,妻子也有了大大的进步,已经苏醒,有了知觉和反应,这正是我们全家人所希望的,日子现在渐渐好过起来了。”一见面,刘开举就满心的感恩之情。

在病床的对面,摆放着一张大床,那是这23年来刘开举和孩子们轮流晚上照顾王金莲的睡床。

“我们晚上每隔两小时就会去帮她翻一次身,所以这么多年她的皮肤都没有长褥疮。”刘开举回忆,1994年5月 ,45岁的妻子王金莲因肺部疾病并发症导致脑缺氧失去意识,全身瘫痪,形同植物人。当时两个孩子年纪还不大,刘开举一个人把家扛了下来,一边赚钱养家还债,一边照顾妻子。无论白天黑夜,刘开举都会及时给妻子换洗衣裤和床单;为预防妻子手脚抽筋、僵硬,他坚持每天帮妻子翻身十几次,早晚给她长时间地进行康复按摩。为了能给妻子补充足够的营养,他一边照顾妻子,一边耕种土地、喂猪挣钱,还专门为妻子养了几箱蜜蜂,保证她有蜂糖吃,增强体质。

由于照顾妻子的事务繁琐,刘开举每天上床休息时已是深夜,每晚要起来护理妻子五六次,每天休息不足5个小时,多年的劳累和睡眠不足导致刘开举经常腰疼和失眠,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压,双脚长期水肿。面对困难,这个硬汉选择坚强地面对。

刘开举坦言,这23年来,全家人围着王金莲团团转,真的都很辛苦,但全家人都心存希望。在家人的不懈努力下,王金莲的病情也逐渐好转。2005年的一天,刘开举放着妻子最爱听的音乐,弯下腰给妻子做身体按摩,突然感到一阵熟悉的温度——王金莲挪动着右手,轻轻拉扯着刘开举得衣角。刘开举的眼泪夺眶而出,没被生活击垮的硬汉此时失声痛哭。

希望每天进步一点点

记者走进王金莲的房间时,刘开举也走到妻子的床前,告诉她有客人来看望她,但躺着的王金莲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只听到她很响的鼾声,但眼睛却是睁开的,眼珠还会不时转一转。刘开举说:“伸出手来,摸摸我的手。”伸手,触摸,这是23年来王金莲最大的进步了。不过,这次王金莲对丈夫的请求并没太大的反应。刘开举没有放弃,他低下身,轻抚妻子的脸:“来,我摸摸你的手,你也摸摸我的手。”话语过了一分钟,王金莲的手慢慢地搭在了丈夫的手背上。尽管她的脸部没有笑容,但这刘开举已经感受到妻子内心的雀跃了。

“这23年她的进步很慢,一年的变化可能只等于婴儿半个月的进步。”刘开举说,“妻子只是反应稍微迟钝些,她现在已经能认清家人,能听懂别人说的话,只是她咿咿呀呀时,就只有我明白她的表达。”

当初,有人曾劝过刘开举,找个健康的人一起过日子不是更好吗?刘开举笑着回答:“看中她了,就要对她好,两个人相互搀扶就是要过一辈子的。”

记者临走前,刘开举家里很热闹,全家加起来有10多人一起吃饭,中秋团圆饭也很是丰盛。刘开举说,他的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了,但依然跟他一起坚持不懈地照顾母亲,没有半点怨言。刘开举说,一家人的愿望就是希望妻子每天都有一点点的进步。

就这样,23年,刘开举用内心的坚守兑现婚姻的承诺;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诠释着丈夫二字的真正内涵;用不离不弃的守候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

对于自己被评为全市“文明家庭”之一,刘开举一直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他觉得照顾妻子是他的本分,这是应该做的事。他还说,如今的社会需要这样的风气,他会尽力传递这种“孝老爱亲”的道德风尚。

雅安日报记者石雨川

新闻推荐

石棉县猛种堡子入选“拯救老屋行动”项目

四川经济日报雅安讯(黄伟记者庄祥贵)记者从石棉县相关部门获悉,近日,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公示的2017年评审通过的“拯救老屋行动”特色村落保护项目名单中,中国传统村落石棉县猛种堡子名列其中。据悉...

石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石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