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年 看大美雅安之变 “4·20”芦山强烈地震三周年系列报道

四川经济日报 2016-04-20 23:29 大字

石棉农旅结合

群众生活甜似黄果柑

一手抓特色农业产业,“中国黄果柑第一县”美名远扬,果农增产又增收;一手抓红色文化精品旅游,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系列纪念遗址等精品线路,年年吸引数十万游客,旅游经济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雅安市石棉县,立足藏彝走廊的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实施“农旅结合”发展战略,在“4·20”芦山地震后短短三年时间,就尝到了农旅结合的发展甜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灾后恢复之路。

借势“互联网+”黄果柑增产又增收

2016年,石棉县黄果柑又迎来一个丰收年,预计产量将达到4.5万吨。

曾经似乎有这样一个怪圈: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全国各地的农副产品往往会出现增产却不增收的尴尬局面——产量上去了,价格却降低了,甚至不少地方陷入了农产品因丰产而滞销的困境。

但今年石棉县黄果柑却没有走入这样的怪圈。“今年的收购价格跟去年持平,每斤一块七八,现在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县委农工办主任罗云说,“跟其他地方不断出现的滞销、贱价销售相比,黄果柑能稳住,很不容易。”

梳理原因,罗云认为,借势互联网+的产业宣传推介效果非常理想。3月上旬,该县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苏宁易购、善品公社等,在北京举行黄果柑上市发布会,宣传石棉,推介黄果柑;同月,又联合腾讯开展了一次公益活动,提供了10万斤最好的黄果柑在网上进行公益销售,短短两个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正是这一系列举措,加上一系列超常规的产业保障和扶持政策,理顺了黄果柑上市销售各环节信息,进而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采购商纷纷慕名而来,近4万吨黄果柑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被订购一空。

截至目前,该县黄果柑种植面积已达8万亩,覆盖80%以上的农村群众,成为该县重建脱贫“双攻坚”重要的产业支撑载体。硕果满枝的黄果柑,丰满着老百姓的腰包。

红色文化 成群众幸福生活“金钥匙”

石棉县安顺乡安顺古镇,在暖阳的映照下,一排排崭新而别致的川西民居格外吸引眼球。

作为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的渡河点,安顺场有着保存完整的红军长征博物馆、毛泽东曾住过的小木屋、刘伯承曾在这里发号施令的渡河指挥所……不仅如此,安顺场同时作为全国唯一以悲衬喜的旅游景区,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在这里黯然被俘,“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这张名片闻名于世。

独特的历史文化,年年吸引着数十万游客前来参观,感受那段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历史时光。也正因为如此,当地居民尝到了旅游经济带来的甜头。

“大假期间全部都爆满,我们家一天收入好几千元,大的餐饮住宿店甚至一天几万元,平时周末来的人也比较多。”安顺场一家名叫红渡园的居宿接待点老板熊勇说。安顺场本地居民虽然只有1000多人,但像他一样搞民俗接待的起码有上百家,占了安顺古镇居民户数的五成以上。

熊勇一家过去并没有搞餐饮住宿的想法,因他家的房子在“4·20”地震中受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帮扶下,安置住进眼下的新居。“房子很宽敞,所以看到越来越多游客来了找不到住宿,便搞了起来。场镇上大多数人的接待点都是这么(灾后安置房)来的,我们家改建了6个房间,规模算是比较小的了。”

不只是安顺场,在王岗坪、栗子坪等地,当地的特色旅游文化同样为群众带来了收入上的丰厚回报,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金钥匙”。

“这三年来,有一个变化体现得非常明显,就是以前搬迁安置时,老百姓关注的是补偿安置标准;而现在,同样是这些人,他们的关注点则变成了政府会在旅游方面有什么大的规划,以及给予什么样的扶持和支持政策,以便结合政策‘红利\’顺势而行。”县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关注点前后的变化,一方面说明老百姓灾后生产生活各方面恢复得很好;另一方面,也说明石棉大力实施农旅结合发展战略,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发展的甘甜。”

农旅结合 两头兴旺两头甜

4月9日,石棉县先锋乡松林地,村落一侧的山坡上,黄橙橙的枇杷漫山遍野。

松林地距石棉县城约12公里,是“5·12”和“4·20”灾后重建起来的新村聚居点。“原来泥巴房,现在像别墅”是餐馆奇缘农家老板罗康的直观感受,三年前搬进新房子后,大家开始琢磨怎么挣钱,后来统一搞起了乡村旅游。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特点,村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了黄果柑、枇杷。旅游为果品带来客源,特色果品丰富旅游内涵,依托农旅结合,石棉县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该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大机遇,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大文章,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推进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按照“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的要求,统筹实施农村灾后恢复重建和产业恢复重建,深度挖掘大渡河流域丰富的生态休闲和民俗文化资源,加快推进“一廊两片三线”建设,精心描绘农业生态文旅融合发展秀美画卷。

三年来,石棉县地区生产总值由52亿元增至70亿元,增长34%;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9%、41%,被省委、省政府表扬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三农”工作先进县、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特色农业精深发展,新增、改造黄果柑、枇杷、核桃基地8万亩,成功创建为全国有机农业基地示范县,启动石棉黄果柑产业园区建设,黄果柑精深加工迈出新步伐,基本建成“一县三基地”,特色农业成为农民群众致富奔康的支柱产业。

旅游产业方面,安顺场成为“4·20”芦山地震灾区首个创建成功的国家4A级景区,投资20亿元的王岗坪景区项目目前已启动实施;同时,该县结合特色农产品,精心打造了“黄果柑文化节”“大熊猫生态旅游节”等旅游品牌,成功创建了“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2015全年接待游客3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1亿元。

昔日满目疮痍的灾后景象,如今已变成一幅幅瓜果飘香的桃源美景。蓬勃发展的农业特色产业和日渐红火的红色精品旅游,正日渐“变现”成为群众灾后恢复和脱贫致富的新法宝。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侯云春庄祥贵

宝兴全域皆景

行走其间宛如画中游

近年来,宝兴县提出“全域旅游”建设,以建设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为总体目标,将熊猫古城、达瓦更扎、神木垒、邓池沟等重点景区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的核心部分重点打造,力争在全县范围内建成5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在此基础上把宝兴全域打造成国家5A级景区,进一步释放生态红利,有力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助推“三年跨越发展、五年全面小康”目标实现。

三年奋进 宝兴“全域旅游”向世界开启度假新视窗

熊猫老家·传奇宝兴,中国西部横断山脉青衣江源头的崇山峻岭中一颗璀璨耀眼的绿色明珠。随着“4·20”芦山强烈地震三周年逐渐临近,记者走进宝兴。经过三年的灾后重建,这片大地上百姓幸福安康的生活画卷在记者眼前逐一展开。

再次造访这座依山傍水的狭长县城,眺望远处青山顶上的薄雾,耳边是青衣江欢悦的歌声。作为雅安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县,宝兴的清晨宁静而悠闲。走进熊猫古镇,道路两旁是绕镇奔腾的溪水,迎客广场上依旧挂满了糖葫芦般的大红灯笼;熊猫基地里,“希梦”和“川星”时而调皮,时而慵懒,吸引着中外游客;从硗碛藏寨的达瓦更扎观景平台到雪山新村的民宿风情;从大溪乡的特色农家乐到烟溪口村的生态跑山鸡;从磨刀新村的湿地公园,到灵关新城的农旅融合……宝兴县在三年的重建中,实现了“全域旅游”,走在宝兴的任何一个角落用手指一框,都是一幅美景。

宝兴县县委书记韩冰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旅游书记”,面对灾后的满目疮痍,他说,宝兴丰富的旅游资源就是未来发展的希望!“安居和乐业不是一先一后,而是齐头发展,做足前瞻规划,使人民乐享创业成果。释放生态红利,助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以“全域旅游”为思路的“全域景区化”发展应运而生,这是宝兴县立足资源优势对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发展做出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在三年重建过程中,宝兴立足自身优势,让区位优势、生态资源、多种文化特色成为“全域景区化”的支撑点;在转化资源优势的过程中,积极做好旅游创建、打造旅游品牌、夯实旅游基础要素,让“全域景区化”有的放矢;并通过持续推进标准化旅游建设、狠抓旅游市场营销、快速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提升了宝兴旅游业发展的整体优势,为“全域景区化”找到了精准的切入点。

全域皆景 八方游客至返乡创业热

在宝兴县的红军长征广场上,记者和一帮澳洲来的客人相遇。“澳洲的伙伴对宝兴县非常感兴趣!”Thomas是澳洲本土一家旅行团的导游,他告诉记者,每个月,公司都会发送至少一批客人到宝兴旅游。之所以选择宝兴,因为这里是中国红色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藏羌彝文化产业的核心地带,还是地震生命通道旅游线,具有教育意义。

据了解,除了澳洲,每年来宝兴旅游的还有日本、韩国、美国等十多个国家的旅行团,这里已经成为国际新兴旅游目的地之一,成为很多外籍年轻游客热议和向往的好去处。

“我在外打工一年就急着回来了,这里做旅游有希望!”说这话的是熊猫古镇上一家早餐店的老板陈华。他正在鼓励店里的另一位回乡旅游的商人留在家乡发展。“国道351线今年7月20日就要开通了,串起夹金山、宝兴、阿坝一条线,成都到宝兴不再颠簸,2小时就能‘杀\’到神木垒吸氧洗肺!”说话间,陈华端上一碗红烧牛肉面,2两仅6元钱,而且分量十足。

去年,陈华和几个同乡在当地政府的创业基金支持下,分别在G318和G351旁开起了几家旅游客栈,就等着旺季迎客。如今返乡发展旅游的宝兴人越来越多,以80后的年轻人为主力。宝兴县专门成立了创业扶贫基金的相关机构,三年来,超过一百多名创业青年在这里获得了自己的项目资金,深入新村,扎根景区,为宝兴全域旅游发展贡献力量。

宝兴得天独厚的生态、人文资源令人艳羡,它拥有全省唯一以县城全城区为核心打造的熊猫古城景区、国家级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和全省七大旅游精品景区之一的蜂桶寨——邓池沟景区,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小峨眉”之称的铁坪山景区。它是全世界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县域面积75%被划入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核心保护区,当之无愧的“熊猫老家”;少数民族乡硗碛藏族乡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同时硗碛乡还是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的始发地,红色遗址遗存丰富,毛泽东、朱德的旧居,偏桥栈道、红军小道让人追忆。

农旅融合 山沟里开起藏羌文化酒店

“请来游客,还得留住消费!”宝兴旅游局负责人坦诚地说,宝兴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三年重建中不断的改善全域“软、硬”件设施水平,继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高标准建好旅游公路,大力完善自驾游车服务体系,完善星级酒店、农家乐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现“快旅慢游”。

一大批富有民族特色和人文风情的旅游城镇和特色景观拔地而起,高水平打造的旅游度假产品和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休闲度假需求的度假地也随后跟进建成。原本穷山恶水的山沟沟里,现在也能看到休闲街区、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不同档次和不同消费兴趣的旅游者随处可见。

从省道210线进入宝兴县,路过的第一个村子就很有特色——灵关镇磨刀村。“游客来这里就是冲着吃绿色无公害的蔬菜,享受田园生活,再去湿地公园走走就更惬意了。”顺着村支书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片规划面积23300余平方米的滨水绿带,这原本是当年重建新村居民点时周边闲置的滩涂地,如今,建造成磨刀新村开放性滨江湿地生态公园,不仅成为居民休闲、游憩、交往的好去处,也成为川西旅游线上的一个新亮点。

“全域景区化”作为一种推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方式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形态,已经成为宝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洋 庄祥贵

新闻推荐

乌鸦报警盗牛贼束手就擒日前在甘洛县发生了一起盗牛案

乌鸦“报警”盗牛贼束手就擒日前,在甘洛县发生了一起盗牛案,3名盗牛贼在驾车仓皇逃跑途中,撞伤了一位村民并逃逸。一只乌鸦的几声鸣叫,引起了民警的注意,民警加紧搜索,成功将一名盗牛贼抓...

石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