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实现一个目标 实施五个一批 推进五大工程 执行五项机制 泸定县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列出时间表

甘孜日报 2015-09-29 00:50 大字

↑县委书记陈廷全在基层调研***工作。↑县委副书记、县长祝邦文在基层调研。↑硕果满枝果农乐。→ 德威乡成功试种羊肚菌?→ 杵坭乡红樱桃产业渐成气候?↑为移民群众提供特色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何家山村积极发展养殖业?

→灾后重建让得妥乡南头村旧貌换新颜。

→加郡乡如画的幸福美丽新村。

泸定县位于甘孜州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东与天全、荥经接壤,西与康定、九龙毗邻,南连石棉县,是进藏出川的必经之地,被誉为甘孜州“东大门”。县境内交通方便,国道318线和省道211线横贯全境,县城距成都285公里,距康定49公里,辖4镇8乡(其中,磨西镇、新兴乡属海螺沟景区管理局管理),幅员面积2165.35平方公里,境内居住有汉、藏、彝等16个民族,总人口8万余人。泸定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县城海拔1321米,大渡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境内山高坡陡,河谷幽深,气候宜人,平均气温16.7摄氏度,年降雨量664.4mm,无霜期279天。

时 间 表

近年来,泸定县通过高半山扶贫攻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变,产业结构优化显著,高半山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2800元增加到2014年的4600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55元,2867名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14年荣获“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殊荣。但泸定县高山、半高山村组多,地处高寒,区域偏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群众居住分散,生存、生产、生活条件差,农民靠天吃饭、靠天增收的局面仍然存在。截至2014年底,全县(包括磨西镇、新兴乡)建档立卡的还有贫困村44个、贫困人员3921户12025人。

2015年8月31日,州委十届七次全会通过了《中共甘孜州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会议提出,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全州17.45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360个贫困村和18个贫困县(市)全部“摘帽”,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全省2010年翻一番以上的目标。

作为甘孜东大门的泸定县,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部局及省州扶贫开发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中共甘孜州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和《中共泸定县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等中央、省、州、县相关部署,提出要把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把扶贫开发攻坚作为重要的民心工程,把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乡一村”,不掉下“一户一人”作为泸定县委向全县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困难问题,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致富,确保2015年至2018年,全面完成建档立卡44个贫困村“摘帽”,基本完成3921户12025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2019年,巩固提升贫困村和贫困户生产生活水平;202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一个目标

A确保在全州率先脱贫奔康

按照省委“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工作部署和州委“在全州率先实现小康,力争提前两年完成脱贫任务”的总体要求,泸定确定了扶贫开发攻坚工作目标,确保在全州率先脱贫奔康。

减贫任务提前完成。以省州核定该县3921户、12025人贫困人口为基数,全面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减贫进程。到2018年,全县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彻底摘掉贫困的帽子;2019至2020年,进一步巩固***攻坚成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确保贫困群众共奔小康不掉队。

群众收入达到新水平。到2020年,确保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省2010年5140元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进一步强化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处于重度贫困的农户的重点保障,提高标准,兜牢底线。

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到2020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乡乡实现“三有”(有标准中心校、有达标卫生院、有便民服务中心),村村实现“四有”(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宽带网),户户实现“三有”(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让贫困地区群众真正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都有一项以上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新生代劳动力具备转移就业基本职业素质,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贫困村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专业合作经营机制较为完善,基层党组织作用坚强有力。

实施“五个一批”

B着力改善民生

泸定县扶贫开发攻坚将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实施好“五个一批”攻坚计划。

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贫到户、分户施策,按照突出产业扶贫、体现地方特色、选准产业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优势、实现扶贫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产业、就业创业,实施精准支持产业扶贫。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因地制宜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扩大转移就业培训和就业对接服务,通过发展生产和务工实现稳定脱贫。继续推进高半山“五万亩优质魔芋、五万亩高产核桃、五万亩特色水果”“三个五万亩”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无公害优质蔬菜发展,培育羊肚菌、木耳、中藏药材等地方特色增收产业,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加大劳务培训力度,开展定向、订单培训。

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顺应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优化村庄、人口布局的要求,对不宜居住的贫困村、自然村庄和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全面准确摸清底数,统一群众思想认识,按整体搬迁的要求制定实施规划。整合移民扶贫搬迁、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避灾搬迁等政策,落实相关配套投入,大力帮助扶贫对象彻底摆脱恶劣生产生活环境。

低保政策兜底一批。认真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强化社会救助托底功能,统筹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等各项救助制度,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加强特困扶贫对象救助,实施精准特惠救助扶贫。

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资助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和特困供养人员等重点救助对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探索财政支持贫困户购买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办法。加强贫困户、残疾人患重大疾病的医疗救助。

灾后重建帮扶一批。将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统筹解决好灾区贫困人口脱贫问题,重点抓好地震、泥石流等灾害乡村的重建工作,确保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切实解决因灾致贫问题。推进灾区迅速恢复生产,并结合当地优势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灾区群众增收致富能力。

推进“五大工程”

C夯实发展基础

坚持***与区域发展协调推进,统筹贫困地区一体化发展,帮助扶贫对象建设美好家园、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小康成果。

推进基础扶贫工程。科学优化村庄建设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面实现贫困村通水泥硬化路,并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客运班车通村率;彻底解决贫困村人口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危旧房改造问题和用电问题。加快专项扶贫工作实施,统筹抓好整村推进、彝家新寨、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两资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等专项扶贫规划编制实施,全力推进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

推进产业扶贫工程。大力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特色扶贫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发展贫困村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提高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到2020年,彻底解决80%贫困村农田“望天收”现象,促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发展,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和观光农业发展;力争实现具备条件的贫困农户至少掌握一至二项实用技术,至少参与一项农业产业发展增收项目。

推进公共服务扶贫工程。不断健全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保贫困人口参保率在95%以上;全面实行贫困人口大病救助制度,适当提高大病救助额度;推进贫困村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县、乡(镇)、村三级传输网络布局,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带来的差距;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习惯,到2017年,全面实现广播村村响,基本实现电视户户通。到2020年,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

推进能力扶贫工程。在教育部门普惠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部门进一步加大扶贫对象培训特惠扶持力度,增强其就地发展产业、进城进园就业、自我发展创业的能力素质。对贫困户新生代开展职业学历教育和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加强致富带头人培训,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就业。

推进生态扶贫工程。处理好生态保护与扶贫攻坚关系,积极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机制,争取提高补偿补助标准,支持群众直接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增加其生态建设管护收入。结合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立体林业和循环经济,促进生态资源转变为经济效益。加强防灾减灾避灾能力建设,减少各种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执行“五项机制”

D保障扶贫攻坚成效

泸定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把实施***工作牢牢抓在手中,把确保精准脱贫责任始终扛在肩上,严格执行五项工作机制,确保扶贫开发攻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建立目标责任机制。成立县扶贫攻坚工作指挥部,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牵头抓总、分类指导,做好目标确定、组织动员、进度安排、推动实施、督促检查等工作;定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对全县扶贫攻坚作出总体评估和进度安排。县级相关部门要在行业上加强统筹,围绕全县同步小康安排工作进度。乡镇、村(社区)要做好组织带领群众推进项目实施、监督管理、信息反馈等工作。要严格落实领导和部门联系指导贫困乡(镇)、村工作制度。县、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扶贫开发第一责任人,要逐级签订脱贫责任书,每年专题报告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层层压实扶贫攻坚责任,切实将扶贫开发任务落实到村、精确到户、精准到人。

健全投入增长机制。建立动态稳定的投入机制,逐年增加财政专项投入,提高扶贫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盘活用好财政存量资金和增量资金,真正把每一分钱都用到扶贫开发“刀刃”上;新增财力重点用于扶贫开发,优先解决最贫困乡村和群众面临的难题;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扶贫攻坚。

构建资产扶贫机制。加大广东、浙江和省内对口帮扶地区等招商引资力度和高原生态农牧业、民族特色手工业等扶贫企业落地力度,不断提升扶贫攻坚的产业基础。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村将集体资产、贫困户将承包土地、草地、林地和个人财产入股,采取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确保贫困村和贫困户多渠道增收。

创新社会扶贫机制。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充分发挥院校厅战略合作及群团组织、驻县驻训部队等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鼓励、支持、帮助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个人以自愿定向、包干等方式参与社会扶贫,增强扶贫开发攻坚社会合力。搭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信息平台,探索社会扶贫参与机制,引导社会力量自发自愿参与扶贫。

完善绩效评枯机制。制定减贫验收办法,明确贫困户脱贫标准、贫困村“摘帽”标准,完善扶贫开发统计与贫困监测制度。把扶贫攻坚作为全县考核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主要指标,完善实绩考核办法,配合省、州做好全县扶贫开发考核工作,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研究制定扶贫开发攻坚工作的目标考核方案,把考核结果作为各乡镇、各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姜涛 罗楚凯 文/图)

新闻推荐

科普大篷车开进石棉

无皮鼓。神秘的磁力。3月17日上午,四川省“感恩行动”二辆科普大篷车开进了石棉县先锋藏族乡中心小学和小河坝集镇。活动现场热闹非凡,省科协老师向师生们展示了三维立体科普展板和“锥体上滚”...

石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石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