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昆虫与读者的美丽邂逅
下里巴虫(文卷)
下里巴虫(图卷)
李公明文
编者按:自然界中,每一个物种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可以这么说,就算是蚊子如果突然灭绝,也会对整个自然界的生态链造成严重的打击。但实际上很多人其实体会不到昆虫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地球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依靠的正是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当中的不断进化。昆虫如果灭绝,很多植物和动物也会灭绝,从而导致人类受到极大影响。生态环境是由生态链组成的,昆虫是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雅安雨城区陇西河谷,这个只有108平方公里的盆地,昆虫种类的密集程度远超常人想象。
其实,雅安除了昆虫,还有大熊猫、绿尾虹雉、珙桐……青衣江边、大渡河畔,大相岭、夹金山……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大山,都养育着珍稀的自然精灵,营造着雅安的秀美生态。
能够先睹卢跃刚的新著《下里巴虫》(文卷、图卷),真是一场与昆虫图文的美丽邂逅。
2017年以来,卢跃刚在他故乡雅安下里周围二至四公里半径的陇西河畔用手机抓拍了八万张以上昆虫照片,经过挑选、剪裁后可供发表或展示的有四千张左右,收入《下里巴虫》“图卷”的只有五百多张。该书的“文卷:漫游昆虫王国及阅读博物学的通信”由杨浪的信(代序)和卢跃刚的十二篇书信体文章组成,主要的内容是作者关于进化论、昆虫学、博物学等领域中经典著作的研读心得,当然更有对昆虫的观察、研究和拍摄记录。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位著名作家、资深媒体人和历史学家在时代的皱褶中俯仰天地的昆虫学、博物学之旅,一个知识分子在昆虫学领域中延伸的思想之旅。
作者拍摄的昆虫
作者的昆虫世界在故乡雅安
卢跃刚的昆虫世界在他的故乡雅安,在他们那“代”人中,他与故乡的联系或许是最紧密的,这似乎是上天安排他注定要进入那个昆虫王国。
卢跃刚在书中谈当年知青生活,“农活很重,农具很落后,农作物产量很低,交公粮任务很重……”这段知青经历,奠定了他的人生观,颠覆了他的想象和人生目标。
在经历过许多、许多之后,十几年前,卢跃刚选择第二次回乡的意义非凡。用他的话说是,“专心温习历史,遭遇昆虫及重读博物学”,其实他完成了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写作使命,同时在个人的精神之旅中完成了一次重塑:在智性的、社会性的历史感之上及时地弥补了自然的、感性的和审美的人格熔铸。在历史的褶皱地带与踉跄时刻,能同时完成这两项工作真是他的幸运。能够以大自然的全部感性、美感和个体充盈的好奇心与继续学习的能力作为坚持社会批判和自我审视的坚实基础,这不能不说是真正的幸运之子。
卢跃刚的院子周围的环境很美,开满了花,鸟儿落在各种树上,还有无数的昆虫翻飞跳跃。与它们相伴的是法布尔十卷本《昆虫记》、达尔文《一个自然科学家在贝格尔舰上的环球旅行记》、爱德华·O·威尔逊《昆虫的社会》《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布哈林被斯大林处决前写的自传体小说《时代》、《中国动物志·昆虫纲》……更神奇的是,在书与自然之间有很多联系是难以想象的,比如他说认识雅安的昆虫,主要依据的却是台湾出版家送的台湾昆虫图谱,才知道原来台湾的昆虫与雅安有着高度的一致,比如凤蝶类、蛾类、黄蛱蝶、琉璃蛱蝶、豆芫菁、磕头虫……
其实,在卢跃刚的经历中有一段重要时光早已为今天的博物学研究埋下伏笔。他当知青的第二年就从田里上来了,到大凉山地质队工作,业余时间学习了地质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大地构造学,有了野外调查的经验和对金沙江畔植物、动物的初步了解。
卢跃刚在书中谈了很多阅读进化论、生物学、植物学和博物学著作的收获,在他们这代人成长期间的阅读经历中这可是容易被忽视的一面。
到雅安看昆虫感受良好生态
至于用手机拍摄昆虫,卢跃刚已经是非常非常专业了。正因为不在昆虫摄影界的主流圈中,因此他完全不受那种虚化环境的唯美主义和昆虫标本主义的拍摄方法的影响,用的是“土八路游击队”的方法(手机、靠近、再靠近),目标是昆虫世界的生命、故事、情感、戏剧性,要捕捉的是昆虫界的丛林法则、正义伦理和基于本能的社会性情感。
卢跃刚还说,“我的一位艺术史家朋友将这种拍摄命名为‘iPhone时代的昆虫记’。真正的信息化、扁平化、自媒体化。手机——故事——\‘新闻’——戏剧性,命名来得恰到好处。”
在今天这个信息化、自媒体化的时代,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真、赏美之情的推动下,他以“iPhone时代的昆虫记”向法布尔的不朽经典《昆虫记》致敬,向科学、艺术与自然和生活致敬。
这些在手机上完成拍摄、编辑和传播的昆虫图像是典型的后IT时代的革命性叙事结构,虽然表面上只是完全改写了以往的技术程序,实质上是全新的影像叙事学,其后设要素是即时、打包、传播、反馈和互动,是图像生产的趋势。
另外,其根本要素和美学特征就是作者说的“结构”与“关系”,“这种美学特征包括由科学、新闻、社会属性所决定的时间关系。所有昆虫图像,有时间,有地点,有环境,有语境,有意境,都可以按照科学、新闻的专业要素追溯、验证,涵盖着丰富的主题……”
昆虫的历史很长,可以追溯到4亿年前,而人类进化的历史只有10万年。目前,地球号称有100至120万种昆虫被发现,而且这个数字据说每年正以一万种的新发现量递增,同时,一些昆虫物种在消失。
青年时代的卢跃刚读过达尔文《一个自然科学家在贝格尔舰上的环球旅行记》,向往登上贝格尔(“小猎犬”)号与达尔文一起航行。后来他知道了博物学家、“植物猎人”亨利·威尔逊和《昆虫的社会》《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的作者E·O·威尔逊的传奇故事,知道了家乡雅安的大熊猫和鸽子花树都是博物学家戴维发现的。
卢跃刚拍摄昆虫的地点也在雨城区,雨城区陇西河谷是一个108平方公里的盆地,海拔900米左右,秋天阴雨绵绵,春、夏两季多是晚雨昼晴,潮湿与阳光特别适合昆虫繁衍。不过,昆虫种类密集程度也超出了卢跃刚的想象。作家龙应台看了卢跃刚的昆虫照片后,用了“匪夷所思”四个字,说,“你那里就是昆虫博物馆。”
《下里巴虫》简介
包括《文卷:漫游昆虫王国及阅读博物学的通信》《图卷:昆虫王国里的生与死、爱与恨、哀与乐》,生动地展示了大自然中迷人的昆虫世界,被称为“iPhone时代的昆虫记”。
图卷:《昆虫王国里的生与死、爱与恨、哀与乐》收录了作者在四川雅安下里拍摄的各种昆虫图片500张。不同于普通的昆虫摄影,作者追求的是昆虫影像的精微,寻找和捕捉某种转瞬即逝的“关系”:人与昆虫的关系,昆虫与昆虫的关系,昆虫与自然的关系。在他的手机镜头下,不再是静止的时刻,而是有表情、有情感的故事,充满了悲欢离合。
文卷:漫游昆虫王国及阅读博物学的通信,是作者关于昆虫和博物的阅读笔记,涉及A·O·威尔逊、达尔文等多位著名博物学家的经典作品。既讲述关于昆虫和博物的知识以及发现,慨叹人类的命运,也回顾了自己的人生。
该书于2021年1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在三联韬奋书店2021年第1周销售排行榜上,《下里巴虫》名列前茅,深受读者喜爱。
作者卢跃刚,四川雅安人,当过农民、地质队员、军人。曾任《中国青年报》经济部副主任、新闻编辑中心副主任、《冰点》副主编。发表中长篇报告文学和历史著作十余部。
新闻推荐
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雅安市2020年职工桥牌锦标赛举行。比赛采用单循环,每轮8—12副牌(视报名队数多少决定牌副),不...
雅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