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青年的“中国情”

雅安日报 2018-09-12 09:40 大字

Tony给孩子们上课

金秋九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闭幕,但开启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

在峰会,几内亚比绍总统瓦斯上表示,几内亚比绍愿借鉴中国治国理政、减贫方面的经验,以这次北京峰会为契机,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同中国的合作。

通过电视,旅居雅安的几内亚比绍青年Tony,聆听了人民大会堂传出的热情洋溢的声音。这声音,凝聚着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让两个遥远的国度始终亲如一家。

Tony自己,也是这份友谊的亲历者、见证者。

2006年,Tony到中国留学

2006年,一个值得铭记的岁月年轮。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

这是中非外交史上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与会非洲国家领导人最多的一次盛会,是中非关系新的里程碑,两个古老文明携手共建和谐世界的集体行动。

也在这一年,Tony申请到了中国的奖学金。为了这笔奖学金,他苦等四年。期间,他曾先后学习体育和计算机。“如果不来中国,或许我现在在国内从事足球方面的工作。”Tony说。

来中国之前,父亲告诉他,在中国不要撒谎,不要迟到,做事要认真努力。这或许也是父亲深切的“中国感受”。作为军人的父亲,曾在中国学习。

而今,父亲的叮嘱仍是Tony生活工作的准则。而当时,父亲的殷殷期盼,构建了Tony对遥远中国的模糊认识。

翻越千山和万水,Tony来到中国西部的内陆城市重庆。在重庆大学学习一年中文后,正式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城市规划;而后再次申请奖学金,攻读重庆大学的建筑学研究生。

Tony或许不曾想到,这一来便再也不会离开。但眼前的现实问题还是挑战着他的适应能力。

几内亚比绍是位于北大西洋岸的西非国家,一年只有两个季节;而重庆四季分明,尤其是夏季,更有“火炉”之称。不仅仅是气候,还有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的差异。重庆火锅名扬四海,但Tony至今也没学会吃辣。

最大的差异莫属文化。非洲的文化充满原始性与神秘性,非洲人的性格底色也透露着激情奔涌的热烈、恣肆率性的欢快。而中国文化属性是中庸,性格也属含蓄、内秀。“非洲人的高兴,随时可以通过唱歌跳舞来表达,但中国人的欢快和悲伤都藏在心里,只在KTV才能放开欢乐。”Tony说。

在重庆,Tony认识了五湖四海的同学,结识了天南地北的朋友,还遇到佳偶成就一段金玉良缘,这注定了他这一生都与中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2015年,Tony留在中国发展

Tony完成研究生学业已是2015年。

这一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举行。峰会的主题是“中非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推动中非重点围绕工业化、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减贫惠民、人文交流等领域展开务实合作。

回归祖国怀抱?留在中国发展?这道留学生的选择题,Tony必须作答。

如果回国,自己的工作依然会和中国发生交集,“担任中国和非洲国家各方面合作的友谊桥梁。”

但他作出情感上的回答,“没办法回去了。这边有家庭,有爱人,有小孩。”

提及妻子和孩子,Tony的笑有些腼腆。

他的妻子是地道的重庆姑娘,现供职于一家国际旅行社,担任东南亚地区旅行团的导游,飞一次常常一两个星期才回来。

混血宝宝也有自己的苦恼。不管走在大街上还是校园里,都有小朋友说他是外国人。Tony总是鼓励孩子,“你就大方告诉他们你的名字”。

陈烁丞——一个中国味十足的名字。名字是妈妈起的,宝宝也随妈妈姓。虽然Tony也给孩子起了英文名字Carlos,不过这个名字一般只有Tony夫妻俩叫。

孩子还小,纵然知道爸爸来自遥远国度,但印象仅停留在电视上看到的非洲森林、动物,还不具备和Tony的非洲亲人沟通的语言能力。

Tony也会教孩子学英语,涉猎非洲文化。只不过孩子生长在中国,性格底色、思维方式、文化教育自然都是中国式的。Tony支持孩子在中国接受教育,他坦诚自己对中国文化的喜欢,比如中国非常乐于助人,愿意帮助朋友等。

起初,Tony在北京的公司做本行,几经辗转到了成都,后又在朋友的推荐下只身来到雅安。

2018年,Tony想定居雅安

2016年到雅安之后,Tony很喜欢“雅安的安静”,只不过一时难以适应雅安的雨,“说下就下”。

令Tony不曾想到的是,他这一来便不想离开,就连职业生涯也翻开全新的一页。

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机缘巧合下,Tony认识了正在准备兴办幼儿园的古涛。几番结交,古涛问Tony有没有当英语幼教的兴趣和经历。

这对Tony并不陌生。几内亚比绍的母语虽是葡语,但也从小学习英语。申请奖学金时,除了学习成绩好、勤奋好学,英语也是硬条件。大学期间,Tony也从事过外教的工作。

古涛邀请Tony到当时尚在装修的幼儿园参观。这一去,Tony与幼儿园结下不解之缘——他成为一名英语幼教老师,同时他还把孩子从重庆带到雅安的幼儿园上学;后来,又把孩子的外婆一并带过来照顾孩子;而他的妻子,每每休假也到雅安陪他们。

“Tony在工作方面有很多想法,工作很认真、勤奋,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也在积极支持他开设新课程,积极协调他在雅安的工作和生活。”古涛说。

两年多的时间,Tony自学自考了很多关于英语教育的证书。在他带的班级里,不管是大班还是学前班,他都给班里的每个孩子取英文名。他非常喜欢现在的工作,总说孩子天真烂漫的笑颜让他放松,虽然有时会很累,但“离开一两天,又会想孩子们”。

工作之余,Tony也会和朋友,当然都是雅安当地的朋友一起出去吃吃饭,或带着孩子骑车逛逛雅安。他说孩子在雅安交了很多朋友,他很高兴,现在希望孩子的外婆也能在雅安交到同龄的朋友。

就在这个九月,当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再次启幕。陈烁丞已升入雅安的小学,就读一年级。学校也在整合资源,邀请Tony加盟学校,担任足球教练。Tony当然愿意,因为他非常喜欢足球,也想借此更好融入雅安、定居雅安。

他乡成为故乡,Tony发现已经整整三年没有回几内亚比绍。他在计划,明年带着全家回非洲省亲。至于孩子今后生活在中国还是非洲,他说这个得等到孩子18岁以后自己决定。

雅安日报记者 唐小未

新闻推荐

提升市民金融素养 增强市民保险意识

活动当天,市保险行业协会工作人员向市民普及金融知识雅安日报讯9月8日,雅安市保险业联合银行业等金融机构,以“金融知识...

雅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