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晏场高台会:遗存民间400年的“非遗”盛会

雅安日报 2017-07-16 03:23 大字

7月13日上午。雨城区晏场镇。艳阳高照,人山人海。

“走!看戏去喽!”当天清晨一大早,雨城区孔坪、沙坪、上里、望鱼等乡镇的人们便纷纷邀约,前往晏场高台会看精彩的传统民俗高台表演。

“我们街上,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走光了,全都去晏场看戏去了!”在雨城区严桥镇乡场上,街坊们都关门闭户去晏场看闹热。

在晏场镇老街上,卖氢气球的、卖糖画的、卖冰粉的、卖油炸馍的,还有各色各样的小吃、玩具、服装、蔬菜、水果等生产生活用品……混合着嘈杂鼎沸的吆喝声,老街上相互熟悉的人们热情地打着招呼;排成长龙的汽车在交警的指挥下,早已停放到了一公里之外!

成都、眉山、乐山等地的游客和许多摄影师也都闻讯前来。“晏场高台会搞得好噢,热闹得很!”在精彩的高台会现场,记者也亲身感受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乡村新风。

民众争看巡游

当地村民祭祀李冰,祈求一年风调雨顺

新编《晏场高台舞起来》走进校园表演

各乡镇组织参加的化妆巡游队伍

“我们12日下午就来了。当天晚上,就已经演出了《归舟》、《坐宫》、《莲生殿》和《翠香记》4折川戏!”

站在晏场镇川主宫戏台上,今年已经70多岁的雅安川剧协会的汪永丽阿姨一边为小演员化着妆,一边向记者介绍他们在晏场高台会期间的演出情况。

万人空巷争看高台会

汪永丽介绍说,晏场高台会举办时他们每年都会来演出。今年,戏迷们同样没有落下,除了12日晚上已经演出的4出川剧折子戏外,13日下午还将演出8出川剧折子戏,晚上再演出4出戏,到14日早上吃过饭才离开。

“我们晏场举办高台会,已经有好多年的历史了!”据晏场镇老年协会一位负责人介绍,自1994年以来,当地便恢复了中断近半个世纪之久的高台会表演。

原来,从明朝初年开始,“湖广填四川”的许多先民们便携家带口来到了这里安家落户。到了明朝中期以后,由于晏场周边人口增多,在逢场的日子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们都会来赶场,乡场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十分热闹。而戏曲演出,也日渐开始出现在晏场当地人们富裕起来的生活当中。到了清朝和民国时期,晏场高台会早已在当地周边一带远近闻名。

“解放前,每年逢农历六月二十日,晏场都要演戏。有的年份演24本川戏,丰收的年份,更是要连续演出48本大戏!”一位当地老人介绍说,晏场高台会过去其实不叫高台会,最初人们称作“板凳戏”(也叫“坐唱”),后来为了让戏剧表演活动更有吸引力和影响力,当地人们便将“坐唱”改成了固定演出和高台巡游。

7月13日,记者在前往晏场高台会路途中看到,许多私家车行驶在路上。在还未抵达晏场镇之前的一个村口,为了预防堵车,交警便开始指挥人们将车靠边有序停放,然后让大家步行前往场镇老街。

早上8点多钟,晏场镇早已是人流盈街。摆摊的摆摊,忙碌的忙碌,人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在老街上的川主宫院坝内,大人、小孩们都在做着演出前最后的精心准备。

在高台巡游开始之前,由晏场镇、严桥镇各村组织的文艺汇演拉开序幕。在文艺汇演环节,演员们脸上洋溢着欢快的喜悦、载歌载舞地表演了《家乡美》、《好日子》、《礼仪舞蹈》、《红红火火大中华》等节目,歌颂当地的乡村美景,表现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憧憬。

“出发!”上午9点35分,精彩的高台会巡游开始了!

在一阵鞭炮声中,抬轿的壮夫弯腰起身抬起轿子,里面坐着化了不同彩妆的小孩,他们则扮演着不同的戏曲和神话人物。在开行缓慢的一辆开道车上,十一二岁的4名小男孩,神情专注而卖力地敲锣打鼓,引导着后面的巡游队伍向前而去。

“闪开喽,闪开喽!”在巡游的两边,是高台会安保工作人员,提醒着街上的行人让开通道。

来自雨城区各乡镇的一支支巡游队伍,身着五颜六色的服装,或鸣锣开道,或舞狮助阵,绕着晏场镇老街和新街行进,人们追逐着巡游队伍,争相拿出手机与相机,记录着这喜悦的时刻。在新街头的一处表演台上,还有舞蹈、独唱、柔力球等表演轮番登台,而场下的观众同样犹如似火的骄阳,热情高涨。

“让我拍一张,让我拍一张!”在巡游队伍出发后,摄影师们交替换位,咔嚓咔嚓快速按下相机快门,记录下巡游的一个个精彩瞬间。

“来了!来了!快看站在那个小娃娃手上的人!”一位带着小孩的妇女手指着巡游队伍里高高在上的几个演员说。原来,晏场高台表演中最精彩、最吸引人的部分,是让几个小孩子化妆成穆桂英、南海观音等造型,站在高高的支架上,远远看上去仿佛凌空站立一般,惊险刺激。

“我们晏场高台台架高约1.5米,用牢固结实的实木材料或者钢筋做成,先用钢筋搭支架,做成能够固定站人的保险圈,有脚踏之处。待扮大神、或是扮药王观音、或是扮川主李冰夫妻的演员们站上去后再穿上戏剧表演的衣服,在站立和靠手位置做好遮掩隐藏,就像凌空了一样惊险,实际上则是很安全的。”

民俗文化带动旅游发展

晏场高台舞起来!

晏场高台会巡游表演后,由省歌舞剧院编导赵青老师编创、市文化馆丁一老师编曲、雅电集团职工表演的一曲创新节目舞蹈《晏场高台舞起来》登台,古老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晏场高台节目得到了演绎创新!

“我每年都会去晏场看高台会,感觉今年特别热闹。”严桥镇一村民乐滋滋地告诉记者。

“晏场古镇的高台艺术,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是雅安民间艺术中不可多得的财富,这样的财富需要年轻一代去将它发扬光大。”

据介绍,目前,晏场当地政府从镇中心校挑选部分小学生成为传承人,培养出的一批年轻高台艺人都有自己的绝活,使得晏场古镇的高台艺术不断推陈出新。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高台表演的内容也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比如从形式上来说,以前高台的抬架主要以人力为移动动力,而如今则变成了用车、船等现代工具替代。

记者在高台会现场注意到,13日的高台会表演,至少吸引了周边上万人前来观看闹热,带动了当地乡村避暑休闲旅游和餐饮发展。13日中午时分,表演活动结束。前来观看表演的外地游客吃过午饭,他们纷纷询问起晏场、严桥的乡村旅游美景。

“晏场高叠洞瀑布好耍,那里非常凉快!”“大里红豆沟也不错,那儿环境清幽,有农家乐,吃住也巴适。”

原来,在市、区文明办的指导下,晏场和严桥,今年当地党委政府联手推进移风易俗+旅游活动,通过乡村民俗活动,助推乡村旅游,并聘请专业策划、设计人员推出“绿美公社”乡村旅游品牌产品,将大里民俗村落、高叠洞瀑布、碧螺谷小瀑布群、万亩高山湿地和严桥、晏场集市文化等旅游点集中起来,抱团打造乡村旅游品牌。而相关统计数据则显示,仅2016年,来到这条乡村旅游线的游客就超过了15万人,秀丽的风光、淳朴的民风吸引许多外地游人前来,也带动了周围餐饮、住宿、土特产等旅游配套产业的蓬勃发展。

“晏场高台会这样的民俗活动,能够丰富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间接地带动旅游发展,让大家的收入多元化,同时也让晏场高台这项非遗技艺能够得到传承与发展。”晏场镇党委副书记唐欣介绍。

雅安日报记者 罗光德

新闻推荐

“熊猫山谷”引领发展 雨城生态旅游再升级

“床位已经定到了7月底,还在不断往后排。”话语间,蔡兴又接到了几个旅游团体的预定电话。蔡兴是万森康养庄园的经理,对于在雨城区上里镇白马村投资打造康养胜地,他信心满满,认为一定会实现经...

雅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