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脱贫攻坚 打通“最后一公里”很重要

雅安日报 2017-05-14 09:41 大字

□ 杨青

渐入夏,比天气更火热的,要算雅安市各县区脱贫攻坚的势头。从茶园到农田,从乡镇到新村,不少地方的脱贫产业,已步入正轨,并朝着收获的方向行进。但在乐观之余,我们还应该看到,要想取得最后的硕果,就得努力在当下。而解决脱贫路上“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无疑是确保脱贫能否产生实效、胜利完成的关键。

“最后一公里”有多远?“最后一公里”考验的又是什么?在当下看来,“最后一公里”不仅指一段看得见的距离,它更涵盖着一种理念和态度,一份责任和坚持。“最后一公里”的意义,更关系着困难群众脱贫的质量和脱贫的成败。在以往,不少地区因为忽视“最后一公里”的作用,从而导致脱贫成果大打折扣。放眼看去,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譬如,群众栽培的水果成熟了,却尚未衔接好销售市场。又如,脱贫的好政策下来了,却缺乏干部有力、高效地执行好政策。

对脱贫攻坚而言,“最后一公里”的意义,就是百米冲刺的那根终点线。试想,你几乎高效跑完了全程,却在终点线前选择休息止步,那这无疑是将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农村脱贫,得靠各方齐心出力,而各级基层干部的作用,则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些干部们,既是党和政府政策的执行者,又是脱贫攻坚事业的亲身参与者。所以,对各级干部而言,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服务瓶颈,继而让好政策落地,让责任与担当不再缺失,这就显得格外重要。

要知道,“最后一公里”往往是致富路上最难、最苦,也最容易麻痹的“一公里”。不少人以为,脱贫希望已然光明,最后的时刻,无非顺水推舟而已。然而,“最后一公里”的距离潜藏挑战,需要大家众志成城。对于广大困难群众而言,只有在脱贫路上长期做到有决心、有恒心、有耐心,脱贫才能事半功倍,致富才能水到渠成。毕竟,群众才是脱贫的主体,只有让自己不懈怠,让自己有拼劲,致富奔康的愿景,才能早日实现。

走完“最后一公里”,除了需要干部的优良作风,群众的奋发向上,还得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取得一时一事的成功,不算太难,但要取得最终的胜利,继而让困难群众持续发展,这却是一大难题。

因此,只有社会各界继续瞩目乡村发展,从而在致富理念、经济扶持、技术支撑等领域,给予困难群众更多、更持久的关怀,这“最后一公里”的距离,才能消失于无形,各界困难群众,也才能尽快走上富裕之路。

目前,全市的脱贫工作,已在各领域内全面开花且成绩斐然。但越是在此时,我们越该清楚地明白,要让这些致富之花硕果广结,就得在“最后一公里”上着力,并加大对“最后一公里”的监管力度、重视程度。毕竟,只有让“最后一公里”不再成为阻碍群众脱贫、地方发展的距离,脱贫攻坚的全面实现,才能更有保障。

新闻推荐

塑造新形象 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11日,受训人员在雨中训练军姿。11日,动员大会现场。雅安日报讯11日上午,雅安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下称:城管执法局)举行“强、转、树”大练兵开训动员大会,拟通过三个月的强作风、强宗旨、强素质、...

雅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