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医养融合1+1>2的产业咋破题

四川日报 2016-08-11 07:23 大字

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现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逐步完善医养融合运行机制和管理规范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健康养老服务领域,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医疗机构

□本报记者 李丹

8月4日,一份由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文件引起社会强烈关注。这个名为《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由省卫生计生委、民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老龄办、省中医药局共同拟定。按照《实施意见》,到2017年,全省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初步融合,到2020年,实现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对我们这些民营养老机构来说,能够把养老和医疗卫生服务结合起来,感觉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来临了。”绵阳云龙阳光康养服务中心主任王云龙说。在他看来,缺乏医疗卫生服务资质,是制约当前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相当于可以把医院搬到家里来了,你说吸引力有多大?”

而在一周前,省政协召开重点提案督办协商会,邀请省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就2016年重点提案《关于推进四川省医养融合工作的对策建议》办理情况进行说明和沟通。在协商中,一个关注的焦点就是如何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构建起适应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

养老服务+医疗卫生,该怎么破题,深度融合后能够迸发出什么样的光芒?记者进行了调查。

产业

前景喜人,每年产值至少上百亿

攀枝花市常年阳光明媚,尤其是在秋冬季,大批的省内外老人也如“候鸟”搬来此过冬。今年6月,攀枝花市和雅安市被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

“娃娃都在外地工作,老伴过世了,家里就我一人,生怕半夜发病连个喊得答应的人都没有。来这儿生活条件不错,不仅有医务室,每周还有医院的医生来给我们看病。”8月8日,住在攀枝花市德铭菩提养护院已1年的81岁老人刘碧琼很满意现在的生活。

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医学科的医生每周三都要来德铭菩提养护院巡诊,每月举办一次健康讲座,培训这里的护工如何做好老人慢病护理,每两个月给老人们统一体检。“我们都是义务服务。”科室主任杨勇刚说,医院给来此的老人就医提供了绿色通道,还有专业的医生指导,这是一般养老院所不及的。

省卫生计生委统计显示,四川省60岁以上人口达1582.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9.44%,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有超过半数的老人在选择养老服务时倾向具有医疗卫生保健功能。

正因为如此,在攀枝花规划建设的“中国阳光康养产业试验区”,“医养融合”的养老服务被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调查发现,到攀枝花的‘候鸟\’老人大多数都有这样那样的慢性病,非常适合‘医养融合\’这种养老模式。”攀枝花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近两年,攀枝花市每年从10月开始到次年春节前后,接待“候鸟”老人5万多人。

除了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也有吃“螃蟹”的。颐心苑位于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5楼,这个由医院开设的养老机构2014年启用,有日托床位21张,全托床位39张,大多数时候“一床难求”。

1+1巨大的吸引力背后,是一个巨量的市场需求。省有关部门曾经做过测算,只要有10%的老人选择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每个老人每年医养结合平均支出1万元,每年的支出就上百亿元。

对医院来说,“医养融合是医疗服务的一种延伸。”成都市成华区第六人民医院院长张聂认为,医院开设养老机构,老年人病情达到入院条件时可办理住院手续,仍然居住在原床位,待病情好转后办理出院,继续在原床位养老。这样一方面节约医疗资源,也免去了转院的麻烦,“老年人经不起折腾,有病看病,病好养老,所有的跑腿工作都由我们代劳了。”

烦恼

医养资源整合不够,未能形成合力

刘毅,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作为民进四川省委公共事业工作委员会顾问,他长期关注四川省医养融合问题。2016年初,《关于推进四川省医养融合工作的对策建议》被民进四川省委提交省政协会议。这份提案,被作为省政协2016的重点提案进行办理。

事实上,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朝阳产业”,医养融合机构受到社会各界欢迎,有的甚至“一位难求”,但其运行中仍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关于推进四川省医养融合工作的对策建议》就直陈,目前四川省的医养融合缺乏顶层设计,各地发展极不平衡;政府部门合力不够,管理运行机制不畅;医保报销范围有限,资金支助力度不够;缺乏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等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让不少老人最感不畅的是现行的医保政策。在实际中,医养结合医院里的老人大多是多种慢性病患者或临终关怀老人,需要长期住院治疗或养老,由于受住院天数及次均费用的限制,不少老人的报销成了问题。有些老人还需要进行一定的中医康复项目,而这部分费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报销政策的限制,医病的“医保钱”不能转为“养老钱”,这让很多老人不太满意,“希望医保能为医养老人‘松绑\’。”

另一方面,尽管全省2114个养老机构已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协作机制,采取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方式,建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提供医疗救治的绿色通道,全省798个养老机构已内设门诊、医务室,护理床位10.17万张,但在张聂看来,这依然不够。

“在现有医院转型基础上,政府新建或改扩建更多、更大、更好的医养结合机构是必须的。”张聂说,根据相关部门预测,2020年,成都市(包括简阳)老年人口将达340万人,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48万人。他认为,作为特大城市的成都市,政府应考虑在每个区建设一家拥有千张床位的医养结合机构,满足不断增加的老人们的需求。

与具体的医养结合问题相比,管理运行机制不畅也制约着医养结合的发展。目前,由于行业差异、行政划分和财务分割等因素,民政、卫生、社保等部门都要介入“医养结合”养老体系建设,“多头管理”或“多头不管”的局面使得推动医养结合未能形成整体合力,难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而缺乏老年人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是养老机构、医院面临的最大困难,多层次培养养老护理教育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调查显示,有超过五成的老年人希望到有专业医务人员的养老院居住,但目前医养结合机构并非让所有的老人中意。年近八旬的刘富贵老人患有肺纤维化等疾病,自己唯一的孩子在国外,平时只有一个保姆在身边,但保姆只懂日常生活,不懂护理。“虽然知道有些医养结合机构,但基本上条件都不太好,有的还是五六个人一个房间,生活习惯不同,彼此之间会有影响。”刘富贵说,政府能不能多开设一些差异化的医养结合机构,满足不同需求的老人。

此外,在城市和乡村,医养融合也存在较大差异。城市中心区域配置标准、管理规范的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普遍存在养老床位“一床难求”的现象,而在偏远农村和乡镇养老院、乡镇卫生院和民办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往往不高。

而在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方面,医养融合探索严重不足。根据2015年四川养老服务现状与需求调查,居家式社区养老将成发展趋势,而目前四川省的医养融合试点和实践大多集中于机构养老方式上,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方式涉及不足。

融合

打破职能部门条块分割+市场化运作

“消除医养结合‘烦恼\’迫在眉睫。”业内人士呼吁,在护理、医疗、病人准入等方面,政府应出台统一明确、操作性强的标准或评价体系。同时在所有的医疗网点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将医疗和养老信息打通。刚刚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鼓励医疗机构提供健康养老服务,统筹医疗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推动医养深度融合。

对这个《实施意见》,刘毅评价很高。“我们建议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强民政、卫生、社保、老龄办等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打破条块分割,这些在《实施意见》中都有了充分的体现。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的责任单位,把相关部门都囊括了进来。”

事实上,作为医养融合的两大牵头部门,省卫生计生委和省民政厅早在去年就已“牵手”。2015年5月,双方签署《四川省医养融合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从统筹医养融合发展规划、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进医养协作发展健全长效运行机制、开展“家庭医生”契约服务、医养融合人才发展保障、强化资金保障等七个方面展开全面合作,促进全省医养融合保障体系建设。

成都市鼓励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转型医养结合机构,但前提是必须要有养老机构许可证。可是,现行的养老机构申办准入中,却没有明确的关于公立医疗机构(事业单位)申办养老机构的具体审批标准,这导致已试点开展医养结合、老年护理等工作的医院,无法实实在在享受到国家相关养老补贴政策。而根据《实施意见》,这一难题有望得到解决。

对社会资本进入医养融合领域,刘毅也寄予厚望。在他看来,这是推进医养深度融合发展的又一“加速器”。“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医养融合机构,建立项目申报和机构设立的‘绿色通道\’。”在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建立的《2015年四川省养老健康服务业重大项目库》中,医养结合项目有104个,投资额达938.11亿元。

与此同时,四川省先后出台《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四川省养老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四川省健康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等多个文件,同时制定税费优惠、鼓励公益慈善组织支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40个,加大对医养融合的扶持力度。从2015年起,省财政每年确定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养老健康服务业重点项目发展,并连续两年给予26个医养结合项目财政补助,总额达7750万元。

而优先发展领域,刘毅则认为是“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这可以满足老年人康养最基本的需求。”

新闻推荐

雅安推进减刑假释案件开庭审理

本报讯(伍子刚记者罗孝伟)7月23日,雅安中院向社会通报了开展减刑假释审判工作的情况。从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雅安中院共审结减刑、假释案件1125件,其中开庭审理减刑假释案件34件。据悉,雅安中院建立...

雅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