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共和村有位“冯妈妈”

四川农村日报 2016-07-22 07:50 大字

□本报记者 刘鑫

7月13日,在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共和村谭鑫磊和谭鑫华小朋友家里,走进来了一位手里带着礼物的陌生叔叔。这人是谁?为什么来看我们?……两名只有5岁的小家伙犯起了嘀咕,腼腆地笑着。

原来,从2015年10月开始,共青团四川省委、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公益研究院在四川省启动了留守学生 (儿童)关爱项目——童伴计划,在先期试点村培训一名“童伴妈妈”,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儿童)生活成长。谭鑫磊和谭鑫华家里那位叔叔,就是在当地“童伴妈妈”冯月梅的牵线搭桥下,专门来看两个小娃娃的。

“冯妈妈”称号广传乡里

“吃饭,找‘冯妈妈\’(冯月梅);做作业,还是找‘冯妈妈\’。”今年6岁的文军(化名),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文军做什么都找“冯妈妈”。

“孩子的父亲一直喜欢打牌,母亲又没有文化,在娃娃教育、生活等方面几乎没怎么管过,一直都是丢给爷爷奶奶。”冯月梅谈起小文军的故事,显得既无奈又惋惜,“我第一次见到小文军的时候,3岁的娃娃居然站都站不稳,双腿细得跟竹竿一样,后来到卫生院一检查才发现娃娃严重缺钙。”

更让冯月梅感到吃惊的是,在掌握了小文军详细情况后,希望能引起他父母和爷爷奶奶的重视,结果文家人却不以为然。看着瘦弱的小文军,冯月梅开始借助自家开幼儿园的渠道,让小文军免费入学生活,一直到小文军6岁上小学才分开。

今年6岁的王冰汝(化名)从3岁起就一直跟在冯月梅身边。由于父母离异,后又各自重组家庭,爷爷奶奶虽然十分疼爱王冰汝,但无奈收入和文化都十分有限,王冰汝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时常低着头。直到遇到“冯妈妈”,王冰汝才逐渐自信起来,变得爱说爱笑。她现在都上小学了,一到寒暑假就往“冯妈妈”那儿跑。

冯月梅这个“冯妈妈”称号广传乡里,受到当地老百姓的一致称赞,她自然而然被推荐成了一名“童伴妈妈”。

40多个孩子的“冯妈妈”

上里镇共和村,绝大多数青壮年都会选择外出打工挣钱,留在家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由于受缺少关爱、隔代教育等因素影响,这些留守儿童有的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有的十分叛逆,难以管教。

冯月梅从成为“童伴妈妈”的那一天起,主动给自己加担子,几乎靠一己之力承担起了全村40多名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每年自费投入3万元以上,为娃娃们添置衣物、书本等日常用品。

对于妻子的善举,冯月梅的丈夫非常赞同:“都是为了娃娃好!”不过,冯月梅却有话要说:“我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单薄了。”冯月梅说,娃娃的初段教育更多得依靠家庭,但现实问题是现在农村父母基本都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子女。“我希望政府能组织家长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提前跟在外打工的孩子父母沟通好,返乡住上一段时间,多陪陪孩子,有些东西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

新闻推荐

海螺沟秋天的画卷 ——寻找最美的红叶

秋日温泉。海螺沟景区供图海螺沟交通线路图。海螺沟彩林。海螺沟景区供图海螺沟-梦幻的“香巴拉”门户,秋天,层林尽染、色彩飞扬,是贡嘎山向游人奉献的优美画卷。每当秋风送爽,寒...

雅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