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脚步匆匆的“公益传播者”

绵阳日报 2016-05-13 14:03 大字

□本报记者 郑金容

八年前,一场地震震醒了穆光耀的公益志愿之心。在“5·12”特大地震期间,他不仅到灾区第一线参与救灾,还积极负责接收全国各地寄来的爱心物资,转送给灾民。地震后,他的公益脚步一刻也未曾停下,而是从一个普通的爱心志愿者,转变成自由公益人并积极参与到各类公益活动之中。如今,他还是“公益社会问题与发展”的研究者,用自己的力量去传播公益的价值与理念……

爱心志愿者积极转送救灾物资

1970年代出生的穆光耀,走上公益之路源于八年前的“5·12”特大地震。“地震发生后我立刻给红十字会捐了2000块钱,第二天就去抗震指挥中心做志愿者。”穆光耀帮着搬东西,和朋友开车送水、送物资,一天下来忙得完全没时间休息。“当时特别想去北川重灾区,去第一线。”机缘巧合下,穆光耀跟着找人的朋友到了曲山镇。眼前的一切彻底震撼了穆光耀,灾情的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5月底,一些网友知道我在地震灾区做志愿者,便联系我,希望我帮他们把筹集到的救灾生活用品转发给灾民。”穆光耀说:“心里特别感动,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不能辜负全国各地的爱心嘱托。”于是,他一边做志愿者,一边联系政府和相关团体陆续把物资送到灾民手中。

热衷公益事业的“自由独行客”

“虽然以前遇到受灾的人也会捐一点钱,尽微薄之力。但这次地震真的震醒了我。”穆光耀说经历地震的大悲痛,感受到全国各地的善心,他开始意识到公益对社会的存在意义。此后,他正式走上公益之路,甚至工作之外90%的时间都花在了公益活动上。

几年下来,穆光耀虽没有参加任何公益团队与组织,但他的公益脚印却散布在各地。他在北川、游仙促成了12所小学永久性图书馆的建立;他在青海玉树地震、雅安地震灾区、云南鲁甸做一线救援志愿者;他帮助绵阳山区的贫困儿童、孤寡老人、白血病患者等……“八年来,‘公益\’这两个字完全融入了我的生活。”穆光耀说。

除了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穆光耀开始对公益进行研究,写文章与业界探讨现代公益的形式与价值等等。他已经从早期单纯的热心志愿者、“自由公益人”变成了“公益研究学者”。

传播公益理念帮助更多的人

八年公益路,穆光耀坦承自己改变很多。“以前我会把成功和赚钱当作衡量人生的标准,而现在生活的重心都在传播‘公益\’上。”让穆光耀感触最大的是中国人从不缺乏做公益的善心,只是不懂得怎样更好去执行。“以前我不爱讲话,是典型的行动派,做公益就一个人安静地做,但现在我不仅做还要讲。”穆光耀说为了让更多人明白公益,他成了一个“话唠”,经常给身边的人传播公益理念。“正因为我在做公益,我明白它,才更有责任让人们真正了解公益。”“我希望绵阳从事公益的人越来越多,也希望公益活动与组织越来越规范、合理,让社会的‘善\’发挥更大的作用。”穆光耀说自己的力量虽小,但还是会坚持做,去传播公益,去帮助更多的人。

如今,穆光耀又把目光瞄准到志愿者身上。“我们总是看到志愿者们在做公益,但当他们生病受伤或者受难时,却容易被忽视。”为此,穆光耀策划并启动了“公益人互助计划”,创办组建了民间公益沙龙,号召更多人在参与公益活动的同时也关注“志愿者”这个充满善心的群体。

新闻推荐

积极支援雅安抗震救灾

本报讯昨(22)日上午,市政协主席张世虎召集市委统战部、全市各民主党派、市工商联,安排部署援助雅安地震灾区相关事宜。张世虎指出,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要密切...

雅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