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游世界 走进非洲贫民窟建学校
黎海森和伊斯特里贫民区的孩子们。
黎海森接受学校校长颁发的捐建证书。
□李强 杨嘉利
重庆男孩黎海森,8年前获全额奖学金赴新加坡留学,毕业后又进入商业银行从事项目管理,年薪30万元!可就是这样的金领生活,黎海森却在1年多后任性地放弃了,开始了“说走就走”的旅行。
2014年4月,黎海森前往非洲国家肯尼亚,他竟在短短1个多月,就从网络上为贫民窟的孩子筹款修建起了新学校。他也从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激动中,明白了人生中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
银行高管
任性辞职走世界
1987年6月,黎海森出生于重庆璧山一个贫困家庭,初中时考入了重庆名校南开中学。学校为他减免了学费,黎海森在学习上更加努力,2007年考上新加坡国立大学,并获全额奖学金。
2011年,黎海森大学毕业,进入新加坡一家银行工作,不久后就负责项目管理,年薪30万元。可越来越物质化的生活并没给黎海森带来他想象中的快乐。1年多后,黎海森有一天早上醒来,他看着床前一面很大的镜子突然问:“目前的生活,真是你想过的吗?”
接下来几个月,黎海森便一直思考。尽管在贫困中长大,明白金钱对于生活的重要,但他相信人生中一定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2013年6月一天,黎海森萌发了要去世界各地走走的念头,他“说走就走”,很快办了辞职手续。傍晚时,黎海森走出银行大厦,他拦下一辆出租车,坐上去就将笔挺的衬衣脱掉,然后又扯掉了标志性的领带,换上了宽松的T恤衫直奔机场。几个小时后,黎海森已来到了陌生的斯里兰卡。走出机场,黎海森才意识到他的生活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此,黎海森开始游走在世界各地。几天后,在巴基斯坦,他像当地人一样挤上了火车集装箱,一路上闻着扑鼻而来的汗味,身上的T恤衫也又脏又皱,连头发上也全是尘土。可这种落差,并没让黎海森有任何不适应。后来,黎海森又去爬雪山穿越草地,还去了印度、肯尼亚、伊朗等国家和地区,他的思想也一次次受到冲击。
在印度加尔各答,有个叫做“仁爱之家”的机构,里面住满了垂死的老人。黎海森刚走进去就被深深震撼了,因为这些老人坐在轮椅上被义工推出房间后,就被扶下来平躺在冰冷的地方,然后扒光衣服用水管直接冲洗他们的身体。奄奄一息的老人们,唯一还能做的就是用双手努力去捂住自己的下体!看着这些老人赤身裸体任人摆布,黎海森不由想到:如果时光倒回几十年,这些老人不是一样年轻、一样拥有很多美好的理想吗?可几十年过去,他们又打拼到了什么呢?黎海森不希望他的人生也会成为这样,他要趁年轻时多去做些有意义的事。
黎海森留在了“仁爱之家”做义工,他每天要为老人们擦屁股、做按摩,看上去简单,却一点不轻松。
“仁爱之家”有几百位老人,老人们只要有什么需求,黎海森就会很快给予满足。没多久,黎海森就和老人们熟悉起来,他也成为“仁爱之家”最为忙碌的义工。
2014年初,黎海森离开印度,继续游走在各地。黎海森几乎不看电视和新闻,除了每周打电话给母亲报声平安外,他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与世隔绝过着孤独的流浪生活——在缅甸的乡村公路上,黎海森曾躺在飞速行驶的面包车车顶上,很惬意地看着蓝天和白云,也曾在印度锡克教大金庙的通铺上听着美国女人半夜醒来,抱起吉他扯开嗓门大声弹唱。这样的经历让他有了越来越深的思考:“世界其实就是一面玻璃墙,你在这个玻璃墙里所看见的每个人其实都是你自己的影子。所以,只要你向外付出爱,爱也会汩汩流回到你的心里。”
走进肯尼亚
贫民窟建学校
2014年3月,黎海森在埃及旅行时,有一天给妈妈打电话后正要关手机,突然接到了一连串微信。有条微信的内容引起了他的注意:在非洲的肯尼亚,很多生活在贫民窟的孩子至今处境悲惨,不仅食不果腹,无法上学,还会遭受各种虐待,不少孩子才几岁、十几岁就会因为贫穷和疾病而死亡……这样的文字让黎海森难以平静。
10多天后,黎海森便来到了肯尼亚。在内罗毕,他很快和一个叫汉卡教育中心的机构取得联系,在工作人员帮助下去了贫民窟伊斯特里。
黎海森第一次来到伊斯特里的小学,他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这所小学的教室竟然还全是铁皮棚!而且铁皮也因年代久远早已破损,裂出了一个个窗户般大小的窟窿,走进教室,地面也到处塌陷了。
黎海森决定要修建一所新小学!然而,在这个拥有70多万人口的贫民窟,缺少水、电、气供应,一年四季痢疾频发。要想在这样的贫民窟修建学校,绝不是黎海森想象中那样容易。他很快了解到,由汉卡教育中心创办的这所贫民窟小学,不仅没获得当地政府的任何补贴,相反每月还需要向政府支付3.5万先令(相当于人民币2500元)的房屋租金。正因为这样,学校不得不向学生收取每人每月300先令学费,用于支付教室租金、教师工资及每日两餐的伙食费。
黎海森便找到当地政府谈判,政府方面最终答应他要是能把学校的4间教室修成砖房,房屋租金每月就将减少为1万先令;他要是有办法把所有教室全改建成砖房,地盘从此就归学校所有,不用再交租金了!
黎海森一下子热血沸腾。然而,要把学校的铁皮棚全改造成砖房教室,黎海森所要面临的挑战也更大了。
在黎海森看来,他虽然没太大能力,为孩子们修建一所砖房学校也只能算小善之举,但他却不能因为善小而不为。所以,黎海森开始了全力以赴投身于这项“筑梦工程”。
在内罗毕,5月的天气已很热了,贫民窟蚊蝇乱飞,各种传染性疾病不断爆发。但为了完成学校改造,黎海森就需要冒着被传染上疾病的危险不停奔波——丈量土地,评估预算,然后再去找当地的建筑工程师做现场勘测;最让黎海森感到束手无策的是,他毕竟从来没接触过建筑行业,根本不懂如何修建房屋。为了能尽量节省开支,黎海森就只能一遍遍做预算,连设计图纸也多次推倒重来……半个多月后,新学校的设计图纸和预算做出来了,他便开始为筹款的事操劳。
黎海森联系上了他在印度“仁爱之家”做义工时认识的刘月宁。刘月宁已回北京,黎海森和他商量后,决定由刘月宁在国内负责捐款的统筹工作,黎海森则作为项目的具体负责人,留在肯尼亚监督学校施工。
中国小伙
在非洲书写大爱
按照黎海森的计划,修建砖房教室一共8间,预算为51783元。2014年4月29日,黎海森通过微博、微信和博客等网络方式,正式发出了筹款倡议,仅1个多小时后就收到了第一笔捐款5000元人民币!随后,网上的捐款热潮就一浪高过一浪。有位大学生看了黎海森的捐款倡议后,也呼吁他的同学一起来帮助黎海森完成这项工作;有位福建高中生,尽管家里很贫穷,但他将学校发放的生活补贴从网上捐给了“筑梦工程”;还有位肿瘤患者,他在捐款后给黎海森留言说:“贫民窟的孩子比我更需要这些钱……”
黎海森的捐款倡议同样被他曾经的银行同事看见了。银行一位高管人士曾是黎海森的上司,他在微信上对黎海森说:“你终于去为那么多人做了有意义的事,你做的事诱惑到我了!”并在当天就汇去5500元钱……就这样,仅一周时间,黎海森便筹到了修建学校所需要的金额——51783元!
让黎海森没想到的是,尽管他和刘月宁每天都要在网络上公布捐款数额,可在筹款金额达到后,仍有人不断汇来捐款,最终所筹的善款竟达79950元!黎海森于是决定,用多出来的这部分捐款为学校再修建新的厕所和操场,购买新的课桌和课本……
黎海森的想法虽然美好,但做起来却困难重重。在内罗毕,黎海森对周围环境一点不熟悉,任何事全都需要亲力亲为,每天吃住在贫民窟,硬是监督着把新学校修建起来!
2014年6月9日是黎海森27岁生日。这天,在伊斯特里贫民区,一所拥有崭新教室和操场的砖房学校落成了。看见学生们在烈日下就像过节一样欢呼雀跃,黎海森的双眼涌满泪水;特别是当很多孩子跑上前来拉住他的手,黎海森再也控制不住,他让泪水肆意流淌在了脸上——曾经的贫穷生活,让黎海森也多次哭泣,那是因为他感到生活亏欠了自己太多;可这次流泪,却是因为他发现和贫民窟的孩子相比,自己实际上拥有了太多,而这些孩子却得到太少……黎海森并不打算长期留在肯尼亚,他不需要孩子们过多记住自己。所以,学校建成后不久,黎海森就离开了内罗毕,他去了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区过了几个月隐居生活,然后回到国内,到四川雅安做义工。
2015年1月10日,黎海森走上了央视的 《少年中国说》栏目——这是两年多来,黎海森第一次回归主流社会。然而,对于这个年轻的旅行者,一边游走在世界各地,一边做着各种有意义的事,这样的生活具有很大的诱惑,已让他无法抗拒。2016年3月,黎海森在上海一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公益机构做义工1年后,他说他最终还是希望自己能始终保持一种旅行或叫流浪的生活方式,竭尽全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体会生命中有意义的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7月7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走进雅安,在依山傍水的三雅园广场举行了《美丽新家园——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四川雅安慰问演出》活动,在地震重建三周年之际,通过歌曲、舞蹈、魔...
雅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