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带头人”办好基层事
“第一书记”王瑜(右)和村民一起田间劳作。中里镇党委供图
□本报记者 刘鑫
今年以来,四川省在务实有效推动基层党建全面提升方面,坚持真抓实干,分类实施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4916个,调整不称职不胜任村党组织书记684名,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建档立卡贫困村、灾后恢复重建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1.7万余名。
坚持干部走基层、接地气,强化基层基础保障,抓好基层党组织扶贫攻坚 “带头人”建设……成为四川省基层党建工作主旋律。
创故事
新班子,脱贫路上“领头羊”
雅安市雨城区中里镇郑湾村,雅安“4·20”地震灾后重建村之一,距离市区20公里左右,森林茂密、气候宜人,可谓“山美水美”。
然而,这一切却让去年9月从雨城区政法委办公室主任位置到郑湾村驻村帮扶的第一书记王瑜,以及2014年12月底通过村民高票推选出来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高兴不起来。
原因何在?村支书郑本文告诉记者,郑湾村地处山区,平均海拔1500米,地少林多,村里的劳动力长期外出打工,发展项目缺工缺劳。加之以前的村两委成员,对很多事情不作为,导致村里发展滞后,群众怨言颇大。2014年底,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郑湾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119户,郑湾村也成了后进村党组织。
对此,郑湾村的新一届干部们有着自己的探索。
“这里气候好、水质好,还离城区近,很适合搞蔬菜、猕猴桃等特色种植业。”刚到任不久的第一书记王瑜,通过近三个月时间的走村入户调研村情民意,抛出了自己的想法。
王瑜的想法,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拍即合。随后干部书记示范引领、党员群众跟着干,郑家湾村200亩新平整的绿色蔬菜种植园破土而出。而最让王瑜、郑本文等干部欣慰的是,群众积极性非常高。
“干部主动带头干事,我们当然愿意配合。哪个不想富起来嘛,肯定愿意包包里头有点儿钱噻。”九组的贫困户郑守超笑着说,他家已种植蔬菜1亩,今年纯收入7000多元,“这一届的干部不喊口号,实实在在为民办事。明年我不出去打工了,就在家里搞蔬菜种植,准备扩大规模到七八亩,争取脱贫摘帽!”
郑湾村干部们还上下联系,与雅安市政管办和市机关食堂签订了上门购销合同,彻底解决了“蔬菜卖难”问题。同时,鼓励党员、群众通过发展蔬菜、猕猴桃、茶叶等特色产业脱贫致富。全村种植蔬菜200多亩,猕猴桃900亩,茶叶1000亩。2015年一年时间,全村贫困户119户中已脱贫81户,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郑湾村也摘掉了后进党组织的帽子。
创观察
党建扶贫,基层发展主阵地
基层一线工作,往往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穿针引线、承上启下,为老百姓脱贫致富共谋福祉,是基层党组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为此,省委组织部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实行“三分类三升级”、开展 “万名人才回引工程”、坚持领导带头“走基层”等活动,目的就是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化造血扶贫力度,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积极贡献。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国庆长假来临之际,姐妹们都在为如何度假大伤脑筋,我却坚定地想到了上里古镇。上里位于雅安市上里镇,是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这里是红军长征北上的过境地,也是昔日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
雅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