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取“爱心积分”让爱无限循环
□ 本报记者 张伟 陈正
“没有互助信用社来帮忙,我们那一亩多的花生就只有烂在地里了。”涪城区石洞乡三青观村张世荣夫妇都已年过六旬,且长期患病,唯一的一个女儿远在外地务工。今年8月,得知张家无人下地收花生,村里劳动力互助信用社招募了6位村民来到他们家,仅用半天时间就把地里的花生全部收了。村民们的爱心以积分的形式存入劳动力互助信用社的“存折”里。
建立劳动力互助信用社、引导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存取爱心积分,是今年5月石洞乡在深入实施全区“凝聚党心民心工程”中,探索实践的一种加强党群联系、有效帮扶困难群体、培育公益精神的新工作机制。
“爱心存折”党员成首批储户
“劳动力互助信用社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要让群众迅速理解并接受,我们的做法是先让乡里的党员示范,成为信用社的首批储户。瞧,这是我们部分首批党员储户的‘爱心存折\’。”负责劳动力互助信用社项目推进的石洞乡副乡长陈柯伊,从办公桌上拿起一摞部分党员的爱心存折本介绍道。这本存折在外观上看起来与真实的银行存折一模一样,里面内容设计有“存入积分”、“支出积分”、“结余积分”等信息表格,每一栏都清晰地标注着积分的存支情况。“存入积分表示帮助别人而得到的,支出积分表示接受别人帮助支付的。”陈柯伊取出一本存折翻开,道出每一个积分的由来。
参与扶贫、帮困、助残、失学儿童结对等慈善活动;深入留守老人、劳动力缺失家庭、敬老院,为孤残群体提供生产生活、文化娱乐、心理疏导等服务;对生产生活落后家庭提供先进生产技术或指导服务;对农户进行代购代卖农产品、生产用品等服务……
陈柯伊告诉记者:“做了一件好事,就由互助信用社工作人员把相应的‘爱心积分\’存入存折。当自己有困难急需帮助时,可以支出爱心积分,及时得到他人帮助。这就叫做闲时攒来急时用。”党员储户的爱心积分越积越多,从1分增加到100多分。这让身边的群众也心动不已,纷纷到所在村开设的互助信用社申请开户。
“互联网+”催生爱心“网上银行”
“除了纸质存折外,我们还有互联网‘爱心银行\’。”陈柯伊自豪地表示,“只要扫一扫这存折后面的二维码,就可以登录使用你的专属爱心银行了。”陈柯伊所说的“爱心银行”,就是今年9月底正式上线的石洞乡劳动力互助信用社网络服务平台。登录服务平台后,即可申报任务,领取任务,存储或支出积分了。
陈柯伊用手机地向记者介绍了网上“爱心银行”的操作流程。网上注册的储户,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发布帮扶申请信息;收到申请后,由劳动力互助信用社对申请服务内容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核,对符合要求的服务项目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和本辖区进行公布。注册会员会领取有意愿的服务项目,及时对接服务对象,完成服务项目。两天内无人认领的项目,由互助信用社按照申请类型从“劳动力互助信用社”注册会员中挑选符合条件的会员进行服务。
在陈柯伊的手机界面上,记者看到了“急需2人帮助栽油菜”、“家里有5只土鸡,须请人代卖”等寻求帮助的信息。
“这些信息,就是我们劳动力互助信用社行动的方向。”石洞乡大学生村官石寒梅子就在不久前用石洞乡的“农家小院”网店帮助泡桐树村村民李其友卖出了10余只土鸡土鸭,其中最远的一单销往雅安市。“‘农家小院\’今后将为更多年老体弱、家境贫困的村民服务,解决他们卖难与买难的问题,让‘农家小院\’变成‘爱心大院\’。”石寒梅子信心满满地说。
“爱心积分”让爱源源不断
“以前大家感情比较淡漠,对公益活动没有多少热情。现在明显有变化了,大家都争着参与公益活动。”作为石洞乡第一批实行劳动力互助信用社的三清观党支部书记余华荣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中。“龚远近老人长期患病,需要有人照料他的吃喝拉撒。村劳动力互助信用社将老人需要帮助的信息发布出来,立即有20余位村民报名参加。报名的人太多,信用社只得将报名参加的人排班,轮流照顾老人。”
余华荣将这种变化归结于劳动力互助信用社采取的“爱心积分制”。做一件好事,得相应的积分。这积分既可以存着以备自己将来的需求,也可以到村里开的“爱心超市”兑换一些肥皂、药膏、毛巾等生活小商品,积累到一定量,年终还能受到全镇的表扬奖励。“爱心超市”将交换回来的爱心积分,无偿地贴补给村里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鳏寡病残的老人,让他们享受到互助信用社的大爱心。对于到“爱心超市”兑换小商品的储户而言,这是他们献的第二份爱心。“付出的爱有了回响,自然做好事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感情也越来越热乎。”余华荣坚定地说道。
新闻推荐
在绵阳,说起兴达广场、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上海裕都集团、四川兴力达集团董事长张钧的名字不能不提。曾是一名普通教师的他,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投身商场,以其卓越胆识和果敢魄力,带领企业员工在地产...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