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创业 创业都成
制图杨仕成
成都创业,创业都成。天府之国成都,在这个以“安逸”著称的城市里,创业者已经超过百万,每12人中就有一个人在“做生意”。蓬勃的创业和商业基因,镌刻在这座城市独特的个性中。
11月9日,2015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暨第十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在世纪城会展中心召开。成都,正以“创业之城、圆梦之都”的城市品牌为全国、全世界熟知,在西部、在全国“双创”大潮中成为支撑和引领者。
首届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落户成都,将为其努力对接硅谷、推动创新创业带来新的启发和机遇。150余家欧洲企业,美国、俄罗斯、奥地利等30个国家的政府部门、机构和企业代表,以及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清华大学等国际国内知名高校来蓉“找朋友”、找项目。届时会有中欧企业就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进行一对一项目配对洽谈,预计规模将超过500场次。
华西都市报将用大数据分析,找到成都“最接地气”的创新创业激励政策,为你解开成都创新创业活力持久强劲的秘密。
成都“双创”热潮
今年前9月
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18万户 高于全国18.6%
仅有员工150余人的四川迅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5月28日正式挂牌创业板交易,成为首家成功上市的四川互联网企业,成为成都创业故事的典范之一。
该创始人袁旭,生于四川雅安。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电脑,初中通过网络开始第一次创业,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高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大计算机系,但一年后袁旭选择休学,回到雅安经营自己的双线IDC机房。
在经营机房的几年里,袁旭发现互联网游戏在这几年内蓬勃发展,而游戏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玩家普遍意见最大的“卡机”。游戏速度不够流畅,影响了游戏体验,从而决定自主研发“迅游游戏加速器”,该技术把网游数据从互联网中剥离出来,以解决从服务端到客户端的游戏提速问题,并于2008年成立了四川迅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奇虎董事长周鸿祎成为了他的天使投资人。
“为什么选择在成都创业?边喝茶边交流,边创新边创业,我喜欢这种符合年轻人的创业方式。”袁旭说,在成都,每个月有20多场创新创业活动,几乎每天都有年轻人在这个城市迈出创业的第一步。而像“蓉创茶馆”这种利用成都人一直以来在茶馆进行商务谈判的传统,吸引了很多创新创业者。
记者从成都市科技局获悉,今年1-9月,成都新增创业板上市企业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8家,新增注册资本4836.1亿元,同比增长94.4%,高于全国均值56.2%;成都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8万户,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8.6个百分点,新增注册资本总额4836.1亿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6.2个百分点。新登记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类市场主体近6000户,同比增长48.6%,预计全年将突破10000户。
成都“双创”政策
今年上半年
46条“接地气”激励政策 推动774项成果转化
今年以来,成都先后获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获评《财富》杂志“2015年中国十大创业城市”,阿里研究院提出成都跻身“中国硅谷”六大创新创业城市之一,清科集团发布报告称成都与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共同构建了中国创新创业的“3+2”格局,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2015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中成都在全国100个城市中排名第三。
今年2月,成都诞生“创业天府·菁蓉汇”创业品牌,这个创业者、投资人、企业家现场对话的平台,短短数月,从成都到北京中关村到美国波士顿,已经成为全国创业者熟知的品牌。
9月14日,成都高新区——波士顿招才引智推介会暨“创业天府·菁蓉汇”波士顿生物专场举行。此次活动是成都首次到美国波士顿进行生物产业推介,吸引了来自波士顿、华盛顿、纽约等地的100多名科学家、企业家代表参加。
科学大佬,为何独爱成都?各种政策利好,为创客们提供了“阳光雨露”。
《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规划》《“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相继出台,打造企业能力提升工程、科技人才发展工程等“六大科技创新工程”;《成都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制定实施,创新推出试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度、试行小额经营社区备案制度等制度;在人事流动、金融扶持、平台搭建、大学生创业就业、小微企业扶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资助等方面,出台覆盖创新创业全链条的7大类46条政策。
在成都出台的《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成都十条”)中,鼓励在蓉高校开展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改革,着力破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枷锁”,支持成果发明人开展成果转化实施,赋予创新者更大自主支配权,获得了政产学研用各方普遍欢迎,被誉为“最接地气”的科技改革。
“成都十条”规定,对高校院所成果成功向在蓉企业转化实施的,可按实际发生的技术交易额的3%给予高校研发团队每个项目最高100万元补贴,按3%给予企业年度最高200万元补贴,按2%给予中介机构年度最高200万元奖励,对高校研发团队、吸纳成果的企业以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总共给予技术交易额8%的奖励,着力激发成果转移转化链条上各主体的积极性。今年上半年,共有774项成果在成都转化,100余位高校副教授以上教师带成果、带技术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
成都“双创”成果
89个项目路演
达成意向投资9.6亿元 成都打造“菁蓉汇”创业品牌
菁菁华年,放飞理想,圆梦天府。草根也能创业,扎根就能抱团,形成创新创业燎原之势。
成都打造的“创业天府·菁蓉汇”创业品牌,不仅在本土生根发芽,还走向清华大学、美国硅谷,如今已被全国创业者熟知。
10月19日,全国“双创周”四川分会场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在成都市举行的“创业天府·菁蓉汇”成华专场活动上,伽玛能谱仪等6个路演项目一举拿下投资机构近1.2亿元的投资意向。
“口袋家居”创业项目参加了“菁蓉汇”第一期活动后一举成名。成都锐丽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口袋家居创始人冯睿介绍,目前通过“菁蓉汇”平台拿到的第一笔融资款项已到位,公司不仅成功成立广东分公司,“口袋家居”正式版也将于本月正式发布上线。
电子科大创业者朱晓章领衔的“鹰眼”创业项目,亦是如此。“鹰眼”是在三维空间中对目标进行厘米级精确定位,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轨迹追踪、距离监测、区域报警、摄像联动、行为分析等。今年4月在“菁蓉汇”电子科大专场中亮相后,朱晓章团队就收到了数家创投机构的邀请,“眼下项目已完成了天使轮和A轮的融投资,整体估值超过1亿元。”
在“菁蓉汇”上,市长、校长亲自站台,创业者、投资人、企业家现场对话,实现了“知本”和“资本”的有效对接。俞敏洪、陈欧、牛文文等创新创业知名人士纷纷登上“菁蓉汇”舞台分享创新创业经验。“菁蓉汇”已成为成都响应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重要平台。
记者从成都市科技局获悉,今年1-9月,“菁蓉汇”已举办主体活动11场,89个主体活动路演项目达成意向投资金额9.6亿元。
“成都拥有7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平均每年有28万高校毕业生,他们是成都创新创业的源动力。”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鼓励在蓉高校建设“创业型大学”,引导在校大学生边学边创业,努力为成都源源不断输送创新创业人才;今年1-6月参与创业培训大学生达2万人,实现创业3000人以上,带动就业3万人以上。
同时,探索建立“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模式,面向全球招才引智;对在蓉新领办企业的“千人计划”入选者、海外留学人员等给予创业资助,全市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06人,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374人、顶尖团队25个,“知本”和“资本”加速聚集。
创业案例▲
研发180英寸无屏投影电视获1亿元创投资金
放弃百万年薪80后小伙回蓉创业
2012年,成都高新西区的一栋未装修的别墅里,十来个从深圳来的“技术男”夜以继日地对着电脑屏幕,敲键盘、写代码,每个月拿着3500元的工资,脑海里却描绘着一个只有在电影里才能出现的宏大设想——实现无屏投影甚至在空气中投影。
2014年7月,同样是这批人,拿到了来自创东方和成都技术转移集团等机构1亿元的投资,这在国内的智能硬件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与之前不同的是,这十来个人将两年前的设想变成了现实,他们推出的第三代无屏超级电视,不需要屏幕便可在墙壁等地方播放影像,画面最大能达到180英寸,产品一经发布便备受关注,团队也变成110多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新产品销售额超过1个亿。
这家名为成都极米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CEO——钟波,这位曾放弃百万年薪转而投身创业大潮的80后成都小伙告诉记者,他相信无屏化是未来电视的发展趋势,极米科技是改变人们收视习惯、颠覆传统电视行业的领军者,而成都也需要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
2012年,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钟波做出重大决定:放弃MStar西南片区技术总监的职务,从深圳回老家成都创业。此前他在这家被誉为“手机中的高通”的电视芯片制造公司度过了9个年头,年薪超过百万,并拿到了公司价值500多万元的股权。
在钟波的说服下,几位MStar的同事辞去了如日中天的事业,跟钟波回到成都创业。
“我是成都人,回自己家乡做出一番有影响力的事业,进而推动一个行业发展,这是很多创业者的共同追求。”钟波说,一个能够踏实、稳定进行产品开发的大后方,同时也能降低创业成本,让创业者兼顾工作和家庭,能够安心地在创业氛围中去享受生活。成都的创业者,不是北上广极具“侵略性”的张扬风格,成都安稳温厚的人文气息,让成都创业者也别具一种“匠心”气质,他们有着创业的锐利眼光,却又安心地在耐心打磨产品、享受创业过程。
专家说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
高校携手政府搭建平台海纳全球人才来蓉创新创业
在众多创新创业者的眼中,成都,无疑是“蓉漂”热爱的创新创业“沃土”,是正海纳全球人才的“创业之城、圆梦之都”。
备 受 关 注 的“2015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暨第十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今日在成都揭幕,在全国“双创”大潮中,成都正成为迎风 起 舞 的“ 弄 潮儿”。此次,成都迎着“创时代”的风尚,把“双创”的热潮向全球推广,将“双创”的政策红利与世界分享。
那么,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打造“创业之城、圆梦之都”的成都,在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的进程中,到底有何优势和基础?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看来,目前,成都已进入万亿级城市俱乐部,完全有条件也有能力打造创业之城。
“创新创业首先离不开人才。有一份研究报告表明,2013年,成都市的人才总量、人才增长速度和人才密度都排在西部副省级城市的首位,每1万人中就有2604名人才。”谈及成都的人才来源与构建方式,谢和平表示,成都的科教资源很丰富,53所高校院所、30家国家级科研机构、70多万名大学生和平均每年28万高校毕业生所构建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成都创新创业提供了强大原动力。“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在成都创新创业浪潮中也具有‘弄潮儿\’地位。高校是创新资源的集中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
林秀鸟自来,在充足的人才资源储备下,如何长久地将人才留在成都,同时,吸引更多国内外的人来到成都,在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建立自己的立足之地,收获丰硕的创新创业“果实”?
“我们长期关注人才流动的情况变化,发现一座城市能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不仅仅在于经济条件,更取决于这座城市能不能为各类人才的成长发展提供机遇、搭建平台,能不能让各类人才通过自己的奋斗创造出最大价值。”谈及时下热门的新名词——“蓉漂”,谢和平理解认为,就是要吸引这些有梦想、有激情的人才来成都创新创业,为他们搭建更优质的事业平台、营造更良好的环境氛围、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使这些“蓉漂”们有梦想、有舞台、有未来。
“要实现这个目标,不只是政府的事,大学也要发挥好作用。”据谢和平介绍,在国际上,政府与高校共建区域性的创新创业中心,有着不少成功经验。比如,美国加州政府与斯坦福大学共同打造了“硅谷”,加拿大滑铁卢地区政府与滑铁卢大学共建了“速度之城”这个知名的高技术创新中心和全球学生创业中心。
“所以,高校不仅要培育大学生创业先锋,还要与政府携手,让更多高校的科研成果在成都结出硕果,实现高校与城市协同发展。”谢和平说。
华西都市报记者赖芳杰张路延
新闻推荐
李玉琼(雅安)十一月流水,冷冷向前嘲笑吧蛰伏古老身体里一场心念降下的霜花草丛谦卑的虫鸣就地打坐已经过了小雪那些银杏怀里的金子才开始布施人间恍惚一座座金身佛塔在自己的光里熔化河坝上...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