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修”出一道风景线 ——史迪威公路攀枝花段整修见闻

攀枝花日报 2015-09-11 20:23 大字

繁忙的筑路工地。已完成的大修路段(9月8日摄于史迪威公路攀枝花段——平地镇波西村田房组)。果农起万丽采摘雪桃。村民闲暇时刻。□本报记者 苏安静 文/图

7月9日,史迪威公路攀枝花段又一次“大修”,引起众多市民关注。

2个多月过去了,史迪威公路攀枝花段“大修”进展如何?其沿线有哪些看点、亮点,美景、美食?日前,记者前往现场体验了其独特魅力。

投入6000万 大修“抗日生命线”

翻开尘封的记忆

很早就听说过史迪威公路攀枝花段的故事,也曾有去一游的念头,但一直未能成行。这次去了,感受颇深。

9月8日9时许,记者驱车从市中心出发,从仁和区总发收费站上京昆高速公路,一路向南行驶,不到1小时,便到了仁和区平地镇波西村田房组(俗称“挖断”)。这里海拔2000多米,是史迪威公路攀枝花段的一个节点。

在一个施工现场,记者看到,6米宽的水泥路上,工人正驾驶铣刨机作业,不远处一些工人正在混凝土路上铺筑沥青。满载沥青的大卡车马达轰鸣,鱼贯穿梭。工人们头顶炎炎烈日,在压路机的辅助下,铺筑沥青。

市公路养护管理总段副总段长田拥对记者说,此次大修为大龙潭至“挖断”路段,共分两段:一条是大龙潭到平地,另一条是平地到“挖断”。

“大修全长约38.6公里,其中,大龙潭至平地由水泥路改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平地至‘挖断\’将重铺,基础路线和路基不变。”田拥告诉记者,此次大修投资6000万元,“工程开工以来,300余名护路职工克服工程任务重、工期紧、雨季天气等困难,每天吃住在大山里,奋战在工地上。目前,已完成工程量70%,预计9月30日前完成整个工程任务。”

翻开尘封的记忆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史迪威公路,是1944年中国军队在滇西和缅北大反攻胜利后修通的印度东北部雷多至中国云南昆明的公路,后来延伸至四川雅安,从攀枝花市境内穿过(属于史迪威公路北延线)。该公路因此被称为“抗日生命线”。目前,仁和区平地镇至大龙潭乡拉鲊村还有数十公里史迪威公路以原貌保存,成为抗日战争历史的见证。

今年该路又一次大修,主要是为了开展“穿越阳光秘境·重走史迪威公路”自驾体验活动,让大家重温抗战历史。

经过大小维修,史迪威公路攀枝花段“模样”变了,但“气质”未变。“我小时候,就走这条盖着厚厚黄土的路,后来,听大人讲叫它史迪威公路。”波西村53岁的杨德晖说,史迪威公路最初是毛路(土路),两三年后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派人挖断了,“主要是抗战时期怕日本人打进来。后来又被修好了。”

“除了当时运物资外,村民也走,十里八村都会经小路上这条路,然后走到村外。眼见着门前的土路变成水泥路,今年又变成沥青路。我们想都不敢想。”杨德晖感慨。

目睹了施工场景,听完了介绍,记者沿山间小路前行。一路上的奇石,或藏于草丛,或挂于山间;还有一些叫不上名的植物,更是随风摇曳散发着芳香。

这多少让久居城市里的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那份情趣。

一阵瑟瑟的风吹来,绿浪翻卷,让人心旷神怡。

观花海赏谈经古乐

迤沙拉村是史迪威公路攀枝花段上的一颗“明珠”。

经史迪威公路攀枝花段“挖断”(平地镇波西村)向北进发,约4公里平整蜿蜒的108国道,一个被向日葵花包裹的村子映入眼帘。这就是迤沙拉村。

记者穿过村口,成片的向日葵花田呈现眼前:在红墙蓝天的掩映间,一朵朵向日葵已亭亭玉立;璀璨夺目的金色花朵,在微风中摇曳身姿,成为迤沙拉村初秋里一道美丽的风景。

“这100多亩花田,是6月份种植的。中秋、国庆是赏葵花的最好时节。”迤沙拉村村委会主任毛崇高说。

走进迤沙拉村,高墙小巷,让人顿生仿佛置身江南农村小镇的奇异感觉,犹如行走在时空的迷宫之中:青石铺路筑成小巷,深院高墙交错纵横,大理菊和薰衣草等观赏植物镶嵌其间;家家有院,院院相邻;门前有巷,巷巷相通。欢快、悠扬的鼓韵,山歌野曲的变奏,豪放粗犷的歌声。

8日15时许,迤沙拉村文化广场传来阵阵鼓乐声。迤沙拉村负责人介绍,在迤沙拉除了能观赏到成片的向日葵,还可以欣赏谈经古乐。

毛崇高告诉记者,迤沙拉谈经古乐与丽江纳西古乐、大理洞经音乐同属一脉,均系古时的宫廷音乐演变而来。此中既有道家崇尚天地自然之声的仙风道骨;又有江南水乡缱绻涤荡的儿女情怀;且不乏里泼彝人田野劳作应歌而起的豪放粗犷。“在游客较多的情况下,当地还将举行篝火晚会等活动。”毛崇高说。

记者了解到,迤沙拉村是攀西地区的彝族聚居山寨,现有居民300多户,村中有起、毛、纳、张四大姓。至今已有600年历史,是汉族和彝族生活习俗高度融合的“中国第一彝族自然村”,被住建部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品雪桃土鸡饮美酒

又是一个甜蜜的季节,又是一个硕果累累醉人的山坡——仁和区平地镇波西村的雪桃熟了。

“卖雪桃,6块钱一斤,好吃。”9月8日16时许,位于史迪威公路攀枝花段旁的波西村田房组的果农们将自家种植的雪桃沿公路两旁摆放,不时叫卖。

果大、色好、味甜的雪桃,吸引着过往行人品尝。

“如果卖得好的话,今年起码卖七八千块。这都全靠村里搞生态旅游区建设。”波西村田房组的果农起万丽说起雪桃带来的收入乐哈哈。她说,她今年30岁,爱人在外打工,两个小孩读书。“我家种植了100多株雪桃树,建了两个果园。今年挂果很多,最近已卖了3000多块钱。公路建好后,我们的雪桃销往外面,说不定还能卖出好价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在平地镇的雪桃、冬桃栽种面积已达1500余亩。“把优质的雪桃采摘给山外的客人,是果农们的心愿。”起万丽说。

波西村田房组的雪桃吸引着人们。而土鸡、美酒等食品也受食客的青睐。

近段时间,在史迪威公路攀枝花段施工的有些工人,为了改善生活,不时到田房组一些农家乐消费。工人张先生说,当地彝家传承着千年的饮食文化,有着与众不同的养生饮食理念,一直保持用天然生态的原料制作美食,风情别致,食中有趣,趣中有乐,吃有美味,还有典故。

“围坐在撒满松针的桌前,油煎粑粑喝豆浆,手抓洋芋吃稀饭,土鸡山珍配美酒,冬菜腊肉炖火鸭,肝生片片配龙爪,让人垂涎。”张先生讲,当地彝家认为,不喝酒,说话没精神,不吃坨坨肉不叫招待客人,而席间的歌谣更是体现出彝家的大方、豪爽、好客。

时光模糊了历史的足迹,丰硕的雪桃、石榴、芒果早已掩埋了过客的身影。当记者走上这条道路收集有关它的历史故事的时候,原本古老的生活方式正在被新生事物迅猛地碾碎消失。攀枝花已经将这条英雄的故道打造成为沿线父老乡亲的致富路了。

新闻推荐

四川省公安厅关于依法维护雅安地震灾区社会秩序的通告

为依法维护雅安地震灾区的交通秩序、治安秩序和市场秩序,保障抗震救灾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等法律规定,特通...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