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70年前的成都和今天一样,吃货横行旅店遍布

成都商报 2015-01-31 21:34 大字

如今的成都日新月异,很多老成都都已经忘了这座城市当年的模样:过去的成都,会不会特别古老和落后?

与很多人想象中不同,70年前,也就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成都,像今天一样生活便利:可以吃大餐馆,也有小饭馆;可以睡大饭店,也有鸡毛店;想出门了,有汽车东、西、南、北站,通往省内各大城市,甚至还可以坐飞机……

文化人也来开饭馆

李劼人在指挥街开店,独创厚皮菜烧猪蹄

唐代诗人说,成都“万里桥边多酒家”。而一千多年后,也就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成都还是如此。游完工部草堂(杜甫草堂)、青羊宫、武侯祠、望江楼,就到万里桥边的枕江楼吃醉虾。

那时的枕江楼,已经红火了三十余年。这是一幢十分雅致的酒楼,碧瓦朱栏,窗明几净。凡到成都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都会到此风雅一回。

楼在江边,菜自然以河鲜取胜。枕江楼最出名的就是“活醉虾”———把活虾从泡在河中的鱼篓里取出来,摘去头角,放在装有葱段的盘子上,用碗盖好。另拿一只碗兑好花椒、辣椒和红酱油,上桌时就淋上,顿时虾子就在盘中活蹦乱跳。这在当时被戏称为“全武行”,食客吃得极为欢快。张恨水到成都要吃醉虾,当时的四川省省长张群也爱去枕江楼吃醉虾。

当时的成都,餐饮业竞争十分激烈。出名的大餐馆,还有孕育了多位川菜大师的正兴园、荣乐园。除了专业厨师,“文化人”也来凑热闹。作家李劼人就在指挥街开了一家“小雅”餐馆,他这个大学教授亲自掌勺。

“小雅”真的小,只摆得开四张八仙桌,菜谱上也都是些家常菜,不外乎青笋烧鸡、干烧牛肉、粉蒸苕菜、宫保鸡丁等,最受欢迎的是李劼人自己独创的厚皮菜烧猪蹄。

陕西街的姑姑筵,菜谱看上去也普通得很:青筒鱼、叉烧肉、红烧牛头、豆渣猪头……但老板黄敬临却是位奇人。他是秀才出身,喜诗文,擅对联,更能做一手好菜,开水白菜就是他创制的。慈禧曾赏他四品顶戴,但他不愿做官,就在成都开起了饭馆。

名人也爱吃“苍蝇馆子”

蒋介石都到东城根街吃吴抄手

更受成都老百姓欢迎的,还是风味小吃,四五个人花上一元钱就可吃得酒足饭饱。当时成都小吃有“四朵金花”之称,分别是祠堂街的邱佛子、暑袜南街的矮子斋抄手、西御街的粤香村和东大街的“香风味”,各有特色。

邱佛子老板姓邱,本来是木匠,结果开起小饭馆,主营豆花小菜饭,也有红烧肉、樱桃肉、鸡翅膀烧肉等菜品。这些菜在上席时,下面的隔层里要放一盏菜油灯,这便让上面的菜品能保持一定温度,在寒冬腊月就不怕菜冷了。此外,邱佛子还首创了一次性竹筷,开风气之先。

70多年前,成都就有了一次性餐具,也有如今的送外卖———那时称为包饭。有的人家没时间做饭,就找一家饭馆包饭。饭馆就按一定的标准配置,按时派人担送到家,定期结账。余志诚开设于祠堂街永兴巷口的菜羹香饭店,不少学生、老师就在此包饭。

如今成都很多苍蝇馆子,开宝马的人都趋之若鹜。70年前也是如此。一天,东城根街两头都站起了卫兵,长长的轿车停满了整条街。吴茂山正诧异之时,发现是蒋介石来了,要在他的店吃抄手。

吴茂山最早是做担担面起家,后来就在东城根街开起了馆子,以抄手获得盛誉。吴茂山曾回忆说,蒋介石这次来吃过以后,还念念不忘,后来还把吴茂山接到南京去,为他做抄手吃。

名人们爱吃的,还有长顺中街的治德号蒸牛肉。演《抓壮丁》的著名演员陈戈经常来吃,国画大师张大千也爱吃,还自创了新吃法:用白面锅盔夹蒸牛肉,加上芫荽。之后,用治德号蒸牛肉夹白面锅魁,就被人称为“大千锅魁”。

高档饭店鸡毛店一应俱全

最好的西式饭店沙利文饭店最后被捐作抗战经费

酒足饭饱后,就要寻个住处了。那就准备几角钱车费,坐上黄包车去东胜街的沙利文饭店吧。这是当时成都最好的西式饭店,是四川军阀唐式遵所建。窗户是磨花的彩色玻璃,阳台是水泥的雕栏,像是欧洲城堡。两边的塔楼却是中式的顶盖,既洋气又不失儒雅。

在这里,每天都有宴会,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往来不息,十分热闹。但这就苦了住客了。学者马叙伦在1936年10月就寓居沙利文饭店,但这里“喧嚣聒耳,睡不得安”。

抗战爆发后,举国上下为前线将士募捐的热潮也感染了这里的老板唐式遵。在“四川省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战将士大会”上,他宣布,把沙利文饭店捐作抗战经费。

当年成都最大最高档的饭店,还有骡马市的大川饭店。这里也曾发生一件大事。1936年8月,日本侵略者拟在成都强行设置领事馆,岩井英一等5人来到成都,下榻在大川饭店内。数以千计的群众与日本侵略者发生冲突,直扑大川饭店,捉拿日本人,最后打死了两个日本人。“大川饭店事件”轰动一时。

老成都最繁华的一条街,是春熙北路。春熙饭店就坐落于此。这里住的,都是一掷千金的“土豪”,所以饭店里有不少人打这些土豪的主意。其中霞飞女士的招牌最响,“霞飞女士精通易理,摩骨神相”。

算命的都是些老头子,怎么会有漂亮的女子?很多人就抱着好奇的念头,来找霞飞女士算命。她称自己为“大哲学家”,标榜自己是科学论相,来人无需开口,只需要摸摸骨,她便可以洞悉凶吉祸福。骗骗土豪,还不容易?

当年的大饭店,不是土豪也住不起,贵的一晚要十几元大洋,便宜的也要几块。穷人住不起,只好住鸡毛店,几角钱就可以住一晚。鸡毛店以前是最简陋的小店,因为没有被褥,只好垫鸡毛取暖,所以叫鸡毛店。

黄包车“逼停”公交车

出远门,既可坐长途汽车也可坐飞机,但飞机只能坐到重庆

当年的成都,公共交通全靠黄包车,有好几千辆。本来,成都早在1925年就有了公交车,但是遭到当时的黄包车夫们反对,“五老七贤”也觉得这事不吉利,成都市民也就只坐了三个月的公交车。

那时的公交车,是用大卡车的底盘改装而成的木炭车。汽油紧张,又贵,烧炭更划算。所以公交车开着就像火车那样要冒烟。公交车跑完城东西、南北两条线路是5毛钱,环城的话收1元钱。

上世纪四十年代成都的长途汽车,也就是这样的木炭车。那时牛市口有汽车东站,发往重庆方向;凉水井有汽车南站,发往峨眉、乐山;汽车西站在乌龟碑,发往都江堰、雅安;汽车北站在簸箕街,发往广元。坐车的话要提前一个小时买票,客票每公里9分,行李则是8分,还可以订座。

不过,当年的长途汽车开得有点慢。木炭车马力弱,时速一般只有15公里,跟今天骑自行车差不多。遇到陡坡,乘客还要下来帮忙推车,就更慢了。

汽车太慢,那就坐飞机吧。1938年,成都有了双桂寺军用机场,那时还只能供小型双翼飞机起降。之后,成都就有了中航、欧亚两家航空公司进驻,航线只有一条:成都到重庆,票价是130元,每周二、四、六有航班。

坐飞机出国玩一趟?也没问题。当时重庆是陪都,开通得有到河内、仰光、腊戌等地的航班。所以想出国,到重庆中转就行了。但机票真不便宜,比如到仰光,单程就是1525元。一千多元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呢?买成都临街的一个铺面,几十元就够了。 成都商报记者 王越

图片由四川省档案馆提供

新闻推荐

四川或诞生首家互联网上市公司 四川迅游获证监会首发批准,其主营业务为向网游玩家提供云加速服务

新闻链接据记者了解,业内较大的网络加速器供应商为此前赴美上市的迅雷。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全景调查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在需要实时交互加速的互联网应用...

雅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