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峰峡模式 书写旅游传奇
一篇报道改变一个产业
华西都市报以新闻报道为旅游、餐饮、汽车等产业注入发展强心剂
2000年3月20日,华西都市报敏锐地察觉到了正在酝酿的中国旅游变革,推出大手笔经济新闻报道《碧峰峡模式》,在全国掀起一场对引入民资开发经营景区模式的大讨论。碧峰峡也一跃成为四川最知名的景区之一。
碧峰峡模式在全国引来诸多民企效仿,参与景区的改造和开发,中国死海、华蓥山等精品旅游项目不断出炉。通过华西传媒集群的包装,泸沽湖、西岭雪山等四川的好山好水,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以“碧峰峡模式”为契机,华西都市报推动了四川乃至中国旅游业的创新,更改变了许多当地人的生活。
作为全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凭借敏锐的眼光和在四川产业界强大的影响力,撬动了诸多至今依然为人津津乐道的产业变革。
例如“碧峰峡模式”,力排众议破除民资开发旅游景区的阻力,引起全国舆论的呼与应,掀起民企旅游投资潮;首提“川菜王国”,倡导川菜产业化、全球化……
20年来,华西都市报以主流大报的责任和力量,推动着四川乃至西部经济向前迈步。
正是有了华西都市报的点石成金,“碧峰峡模式”犹如一股旋风继续席卷全国。碧峰峡景区营销总监陈勇也谈及:“有了碧峰峡在前,很多民营企业也开始效仿,参与到景区开发和改造,于是中国死海、华蓥山等精品旅游项目不断出炉,为当地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那时起,通过华西传媒集群的打造与包装,泸沽湖、西岭雪山等四川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开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旅游变革
大约十余年前,“黄金周”制度刚刚施行不久;当时老百姓的旅游观念还不如现在这般普及;对目的地的选择更不像如今这样“挑三拣四”……但华西都市报一篇关于“碧峰峡模式”的报道却如平地一声惊雷,成为四川乃至国内旅游产业革新的开篇史。从此华西都市报以“碧峰峡模式”为契机,开始了与四川旅游行业一路相伴的成长史,关注四川旅游20年,打造出一个又一个旅游神话。
碧峰峡首引民资惹争议
“碧峰峡模式”五个字时时刻刻印在碧峰峡景区营销总监陈勇的心头。“当时不允许民营资本进行旅游景区的开发,我们敢第一个吃螃蟹,离不开华西都市报作为主流媒体的推动。”
雅安碧峰峡因林木葱茏、四季青碧而得名,传说是补天英雄女娲所化而成。美不胜收的旅游资源,吸引了成都民营企业万贯集团的兴趣。
1998年1月8日,时为四川省县级市的雅安市(现雅安市雨城区)签署协议,将碧峰峡景区50年的经营权,转让万贯集团,而政府保留景区所有权。
陈勇加重了语气:“这种开发模式,与当时的《四川风景名胜资源管理条例》上规定的条条框框有冲突,因此争议声一时四起。”
华西都市报把脉行业变革
在争议声中,1999年12月28日,碧峰峡正式建成开放。开业后就遇上新千年的第一个春节,因为新模式运作得当,这个春节,每天数万游人从省内外向碧峰峡蜂拥而来,以致成雅高速自2000年大年初二9时起,便出现了车队排长龙的现象,甚至一度出现5000辆车竞发前往碧峰峡的景象。雅安也随之名声大振。
“但来自众多相关部门的反对声依然存在。”陈勇说,就在这时,碧峰峡老总陈清华亲自请华西都市报为碧峰峡把脉。
改革开放20年了,中国旅游产业还处在萌芽阶段,碧峰峡的开发模式和它所引发的矛盾、冲突,恰恰说明了中国旅游景区开发已经开始了自发的变革。
黄金周万车竞发碧峰峡
2000年3月20日,星期一,在精密策划下,华西都市报在头版头条位置推出大手笔经济新闻报道《碧峰峡模式》及评论《敢为天下先》。之后连续三天,均在同一位置发表《碧峰峡精神》、《碧峰峡冲击波》系列报道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如此超大规模地推出经济新闻领域的典型企业报道,这在华西都市报还是首次,如此浓墨重彩地包装名不见经传的景区,这在四川各大媒体中也是空前的。
陈勇坦承,如果说2000年春节出现千车拥堵碧峰峡,是缘于新景区首次亮相,那么2000年“五一”黄金周万车竞发前往碧峰峡,就不得不归功于华西都市报的碧峰峡模式系列报道了。
这组报道也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2001年底,在沿海务工的雅安人袁志伟无意中看到关于碧峰峡火爆迎客的报道,“何不回家发展”?袁志伟决定返乡经营农家乐。
袁志伟的老宅靠近景区,他将老宅改装,做起了农家乐生意。他回忆说:“随同返乡的有很大一批人,有的承包了出租车,有的合伙经营起了旅行社,基本上都是和景区相关的。”
四川美景“走出去”
正是有了华西都市报的点石成金,“碧峰峡模式”犹如一股旋风继续席卷全国。陈勇也谈及:“有了碧峰峡在前,很多民营企业也开始效仿,参与到景区开发和改造,于是中国死海、华蓥山等精品旅游项目不断出炉,为当地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那时起,通过华西传媒集群的打造与包装,泸沽湖、西岭雪山等四川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开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川菜王国
让川菜走向全国,拥抱世界,不得不提华西都市报当年在四川餐饮界掀起的一阵浪潮。2002年2月25日,华西都市报刊登了《倾力打造川菜王国》一文,建议从川菜大本营四川选出畅销、竞争力强的川菜菜馆,将招牌菜和著名小吃推向全国、全世界进行连锁经营。
《倾力打造川菜王国》 撬动川菜全球热
谈及这篇报道对于行业的巨大影响,四川省饭店与餐饮娱乐行业协会、成都市美食之都促进会何涛用了三个字形容:引爆器!
“我记得这篇报道的见报时间是2002年2月,整整4个版,汇集了方方面面的智慧。”何涛回忆道:“报道从教育、产业、国际化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引来了政府、院校、专业机构、学者对川菜的重视,就像是一枚引爆器,对川菜菜系的发展可谓是意义深远。”
“直到现在某些想法都比较超前。”一位餐饮业界人士感叹:“报道见识深远,高屋建瓴地论证了‘建立遍布全国乃至全球川菜王国\’的大胆设想,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尤其是文中提出的‘创办川菜科学研究院和川菜大学,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武器进行一场川菜大革命,实现川菜的产业化和川菜教育产业化\’、‘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川菜生态原料基地\’等精彩论断,引人深思。”
这在全国是首创,在西部乃至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反应,对川菜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002年前,尤其是1990年到1996年,四川的高端餐饮基本被粤菜占领,从1996年开始,红杏、大蓉和、老房子、谭鱼头等川菜品牌才陆续成立,这时民企逐渐转为主体,形成了第一波经营高潮。”何涛表示,在华西的报道后,又一波高潮到来。“华西都市报有关‘川菜王国\’的报道,起到的启发性意义功不可没。希望华西都市报能继续关注川菜,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川菜文化的影响力,掀起川菜文化热。”
汽车盛宴
每年1月上旬举行的车界春晚是四川车界最具影响力的一件盛事,也是华西都市报跨界营销出的一手奇招。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评价说:“汽车界的春晚,实际就是汽车文化的一种形式。”
车界春晚
跨界营销出奇招
时针拨回到7年前的那个冬天——2008年1月,由华西都市报发起并主办的“第一届四川车界春晚”正式举办。各大汽车经销商集团参与热情空前,许多公司为了能登上车界春晚的舞台,不分昼夜地排练,气势不亚于参加中央电视台春晚。从此,每年1月上旬,四川车界春晚都如期与四川车商及消费者见面,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七届,节目一年比一年精彩,参与的热情也丝毫没有减退。对于业界而言,更重要的是媒体与经销商联动的车市春晚活动创意超前,实为华西都市报又一个可圈可点的跨界营销案例。
记者了解到,车界春晚早已成为四川车界最具影响力的一件盛事。由于经销商集团越来越多,有的经销商甚至上报几个节目,选取节目就成为主办方的一大难点。每个公司都群策群力排练许久,付出了不少心血。七年不痒,车界春晚将在每年1月上旬与四川车市相约,一直走下去,演绎出四川汽车人的“精、气、神”。
在业内人士的眼中,车界春晚是华西跨界营销出的一手奇招。当年参与到活动中的《新闻晨报》唐华表示,“车界春晚”这种形式不仅活泼,而且很有意思。他认为,这种媒体和经销商联动的车市春晚活动很有创意,加强了媒体和汽车界的沟通和交流,因为是在传统节日进行,气氛轻松。同时,这是一次媒体和汽车界的活动行销,不但可以传播华西都市报的影响力,也可以提升经销商的品牌形象,不失为一个好的跨界营销的案例。
《第一财经日报》的代表则认为,在成都和重庆这类主要二线城市,经销商对市场的影响力要超过厂家的影响力,所以,主流媒体和经销商之间的这种联动,一方面媒体可以获得更贴近市场的真实信息,经销商也可以通过和主流媒体之间的连续来继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也密切关注着每一年的车界春晚。他说:“汽车界的春晚,实际就是汽车文化的一种形式。过去做汽车节目,除了介绍产品就是谈市场,或者由老总做明星人物,而可视性非常差。汽车春晚则以娱乐为主,以弘扬汽车文化为主,以汽车生活为主,以表现汽车人的精神风貌为主,强调文化味、人情味、趣味。”
本版采写华西都市报记者 胡镪文绘图姜宣凭
新闻推荐
Happy呀happy,即将进入羊年,四川人的好运越来越无法阻挡了!1月20日和1月22日,在连续两期双色球的开奖中,四川彩民都收获了大奖。其中,1月20日一夜夺下2注一等奖,1月22日再次拿下1注一等奖。小编...
雅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