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何其多——专家解析网络谣言种类与传播
网络时代,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真伪并存、泥沙俱下,即便是被认为文化水平较高的“智者”也难以明察秋毫。8月1日,作为北京市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的重要举措,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正式上线。
◇新华社记者 华春雨 李菲
为什么有些事情真相还“没出门”,谣言已经“传千里”?为什么很多谣言A网站辟谣B网站传、这个月辟谣下个月重来?……
对于互联网上大量存在并且快速传播的谣言和不实信息,专家认为,谣言之所以常常跑得比真相快,是因为谣言的焦点多是网友关注的人和事,内容多吻合大众思维逻辑,简言之,是大家觉得“很可能发生或者宁可信其有的事情”。
“谣言终结者”是搜狐新闻中心去年6月创办的栏目。结合该栏目1年多来“粉碎”的近300条谣言,搜狐新闻中心总监吴晨光将谣言大致划分为4个种类。
第一是常识类。这类谣言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高铁辐射引乘务员流产、手机SIM卡会被诈骗电话复制并被窃听等。这一类谣言往往硬伤比较明显,但因为多数人不具有分辨这些谣言的知识储备,而“宁可信其有”。
第二是时政类。这种谣言多是由个人网站或者微博发出的声音引发,涉及人物多是“有身份的人”,容易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
第三是图片类。这类谣言在微博上十分常见,比如北京7·21大雨和江西校车事故中都有人把旧图片大量在网上传播,此外,像吴仁宝曾经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图片则是使用PS手段移花接木的典型。
第四是伴随突发事件而大量出现的谣言,因为事发突然,现场情况又比较混乱,所以信息也真假不一,很多人经常会选择先转发再求证,一旦有人恶意传谣,造成的恶劣影响也比较广泛。比如在今年四川雅安芦山地震中就出现诸如“5年前有人预测到雅安地震”“198名俄罗斯救援人员赴灾区”等谣言。
互联网研究学者闵大洪说,制造网络谣言者,有的为了争取眼球,获得点击率;有的是竞争对手之间的互相打压;有的是为了发泄不满情绪;甚至有的谣言只不过是发布者想恶搞一下试试网络的效果。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出于各种目的有意制造重大谣言,造成社会恐慌,甚至达到个人或利益集团的目的。
此外,吴晨光表示,在自媒体时代,不少政府部门遇到突发事件时依然抱着“捂盖子”的想法,没有及时公开真实信息,这也给了谣言制造者可乘之机,使得真相在起跑线上就与谣言存在时间差。
吴晨光分析说,假消息一般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违背常识和逻辑;二是缺失新闻要素,往往只有事件,而时间、地点、人物不明确;三是无消息源,或消息来源不确切、不权威。
“互联网上传播最快的是小道消息,这些小道消息多是谣言。”吴晨光说,对于广大网民来说,拥有一双“慧眼”必不可少,但如果实在难以辨别信息真伪,最起码应该做到不轻信、不乱转,让谣言在自己手中“终结”。
新闻推荐
近日,记者从成昆铁路等3条铁路建设用地报批工作会上获悉,按照今年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年底前,成昆铁路扩能改造成都至峨眉段、米易至攀枝花段,成都至贵阳铁路客运专线,川藏铁路(朝阳湖至雅安段)3条铁...
雅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雅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