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老师潜移默化中 感悟习画做人的真谛

达州晚报 2013-06-09 15:24 大字

曹文勇,1965年出生于达县,达州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知道曹文勇其人,是他在商海“游泳”的那些年。曹文勇在达州开的广告公司记者去看过,10多个平米,却集合了不少名人字画,还有根雕和工艺品。这之后我们好多年不见。曹文勇潜出水面应该要从2010年“双狮杯”书画大赛算起,他的中国画作品《秋声》获得评委们一致认同,一举夺得了银奖。此后,四川新人新作展、“城市之间”等展览上,不断传来其画作入展或被藏家收藏的消息。

曹文勇从不放弃向前辈老师学习的每一次机会,早年多研究八大山人、潘天寿、崔如琢等人的作品,但不全盘照搬前人,注重个人笔墨的修养。近年来凡遇全国性大展,曹文勇都会想方设法去观摩,博采众长,视野不断得到扩展,几年下来,东西南北去过不少城市,这也让他有机会拜读到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以及张书旗等名家的真迹。与此同时,曹文勇每年数次去成都国际浓园艺术村,一是去拜访在那里生活和创作的几位达州籍画家,二是有更多的机会邂逅来那里交流的艺术家。他曾遇到过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范杨和著名画家曾来德等在浓园出席的笔会,从老师们身上寻求艺术的灵性,体会和感悟中国画用墨用水的精妙。

一次,曹文勇在浓园习画,巧遇四川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梁时民,梁时民看了他画的一幅荷花后说:“你的笔墨功夫有传统,中国画味很浓,文人气息也重,希望你多出作品。”对梁时民的激励曹文勇铭记于心,更增强了他大胆创新的信心。在曹文勇的恳请下,梁时民现场铺纸着墨,一会儿功夫,一幅花鸟跃然纸上。梁时民一边作画一边说:“这幅画我送你留存,但要待我画完整才能给你。”此画后来由梁时民带回家中加画了石榴,并落款加盖印章,才托人辗转送到达州交到曹文勇手中。这件事对曹文勇触动很大,梁时民不但对艺术要求非常严谨,而且对后辈毫无保留地示范,潜移默化中让曹文勇感悟到习画做人的深刻真谛。

有人喜欢我的画

就是对我创作的肯定

为了方便创作,曹文勇专门到书店买了一本地图,在上面渐次标注了准备去采风的地方。近几年他先后去了不少地方,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若尔盖、红原、米亚罗……“眼光高了,多画才能让手赶得上趟。”

曹文勇在任达州市美协秘书长这些年,组织和参与了许许多多省内外采风和本市“送文化下乡”活动。在为汶川和雅安地震募捐活动中,美协组织画家街头赈灾艺卖,曹文勇铺纸就写,泼墨就画,捐款求画的人络绎不绝。两次活动,达城几位知名国画家创作书画作品百余幅,收到社会捐款数万元,全部善款寄往灾区。

2007年,一位从国外回达州探亲的留学生慕名找到曹文勇,出高价买他画的荷花作品,要不远万里带给自己的导师作为贵重礼物相赠。曹文勇精心绘制,创作了一幅四尺的《荷塘月色》。那位留学生收到画后,满意地拿出8000元钱作为酬谢,但遭到曹文勇的再三拒收,“有人喜欢我的画,就是对我创作的肯定,何况此画是送给一位热爱中国艺术的外国人,这是我的荣幸。”像这样赠字送画的事,在曹文勇身上时常发生。

曹文勇打算花几年时间走遍达州的各个乡镇,让自己融入到“送文化下乡”活动中,“把大巴山风光尽收眼底,留在心中。”带着这样的心境,近年他已走访了达州各县(市、区)上百个乡镇,收集整理了大量本土的乡土民俗,为创作积攒素材。

作品要创新才有生命力

才会有属于自己的语境表达

曹文勇很好地吸收了中国画中的“水”、“墨”之法,使他的作品充盈着厚重和斑驳,层次感十分强烈,他说:“西画用松节油作调节剂,而中国画是用水来冲合,浸染更加随意而自然。所以,对于一个有追求的艺术家而言,每个时期都要有一种新的格局和面貌,笔墨交融,透出灵性,最终传达出中国画的意境来。”

纵观曹文勇的创作,有其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状物抒怀”,表现文人思想倾向的“言志”之作;二是“以物寄情”,表现生活情趣的“言情”之作。他早期的作品,笔墨传统,墨色参半,有时甚至色大于墨,主要在情趣的抒发上用笔,纯净地采用古法,这批作品多为花鸟鱼虫类小品。其后导入了装饰美学中的色彩,突破了一些传统束缚。

不管鸟虫还是荷花甚或书法,曹文勇都大胆求新求变,他的中国画构图圆润,现代工艺设计语素丰满,水墨色彩的视觉效果很强,现代元素给画面平添了不少冲击力,大量墨色机理材料和新方法的应用、整合,大胆用水用墨,使他的中国画创作面貌焕然一新。

曹文勇说:“我赞同作品要当代一些,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烙印。作品要创新才有生命力,才会有属于自己的语境表达。”

·本报记者 张全普·

“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烙印”

——曹文勇的中国画境界

新闻推荐

全国健身秧歌及健身腰鼓大赛圆满落幕 达州获两个一等奖13个二等奖

达州获两个一等奖13个二等奖

雅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