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灾后重建须多些“敬畏自然”意识

德阳日报 2013-05-18 02:48 大字

□河南内乡  袁  浩

雅安地震过后,崩塌的土地正在逐渐恢复平静,废墟下的幸存者也都及时得到了救治,我们的目光也开始从惊诧转回平静,我们的关注也开始从最初的紧急救援转到正在火热进行的灾后重建。如何搞好灾后重建工作,自然成了一件十分紧要的事情。笔者以为,我们在加快进度,抢修人民群众生活急需的基础设施的同时,一定要多些“敬畏自然”意识,细心规划,顺应自然,切忌急躁冒进。

敬畏自然,首先要认识自然。四川的唐家山,汶川水磨沟,绵竹清平的遵循自然的灾后重建成果已经做出了尝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自然灾害是人们最好的学习课堂,这种学习是以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作为巨大代价所换来的刻骨铭心的学习,同时还为后人提供了灾后重建的最宝贵的发展知识。科学家们对于中国的地震带分布已经早有结论,现在我们的许多城镇都建在地震带上,为此已经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必然结果。灾区重建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远离或避开山洪、泥石流、滑坡、河床垫覆区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地段,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赢发展。因为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悲剧就有可能再次发生。

敬畏自然,其次要保护生态。在遭受大地震后,灾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重创,甚至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难以恢复。因此,灾区生态重建的任务可能是最为艰巨的挑战。灾后重建必须充分考虑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用顺应自然之法去疏,而非挑战自然之法去堵,做好科学的论证和规划,适当限制部分工业企业的发展,如矿石开采、有色金属等污染较重的行业,在灾区重建的同时实现产业优化配置。

敬畏自然,最后还要尊重乡村文明。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好意”,希望能借灾后重建,推动当地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通常情况下是一切向城市看齐,把农村的住宅设计成城市的样式,结果是让农村的老百姓感到不适应。事实上,乡村文明在乡村自然中有其不可替代的适应性。城市文明固然令人向往,但其成本却让老百姓感到难以承受之重。所以,灾区重建如何更多地吸取乡村文明的元素,而不是一味崇拜都市,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话题。这就需要我们多给农民一些话语权,尊重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在灾后重建中和谐共存。

新闻推荐

以民为本 以效为先 市卫生局有效构筑卫生阳光监督体系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十八大报告一项重要表述。2013年,市卫生局在继续运用传统监督模式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基础上,以“民”为本,以“效”为先,制度监督、舆论监督双...

雅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