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雅安日报 2019-11-21 08:26 大字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方便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雅安市着力解决基础设施、公共秩序、城乡环境短板,加大投入用于背街小巷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旱厕改造、农贸市场提升、市政设施完善、公共秩序提升等项目建设中,给百姓营造清新舒适的生活空间,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和称赞。

张家巷9号大院里,车辆停放整齐规范

面子“光”不如里子“厚”

小巷大院变模样

张家巷,是位于雨城区康藏路附近的一条小巷子。

近日,记者走进张家巷,全然找不到记忆中“背街小巷”那种泥泞不堪、路面破损的样子。取而代之的是硬化之后的沥青路面宽阔又平整,看不到随意停放的车辆和四处丢弃的垃圾。

“现在的路好走多了!”居住在张家巷9号大院的居民刘先生说。

让刘先生高兴的不仅是家门口的路好走了,其居住的院子也发生了大变化。

原来,刘先生所在的大院地面重新做了硬化,坑洼问题消失不见,一条条白线明确划分出了停车区域,大院的车辆规范地停在停车棚或是院内空地的划线区域处,非机动车也整整齐齐地停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不仅张家巷在变化,市区其他背街小巷也在变化。9号大院的改观,也折射出其他老旧小区的变化。

沙溪路、先锋路、如意街、溪沟巷……市区178个点位都得到提升和改观。据负责背街小巷整治工作的市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背街小巷工程包括小区道路拓宽硬化、刷黑、排水管道改造、路灯更换等。从7月开始,到9月30日已经全面完工。其中完成路面硬化大约10万平方米。除了路面硬化,整治还涉及市区范围内,接入了雨污管网系统大小街道的雨污系统疏通。这样的街道共有57条,总长超过10万米。

建新路、城后路、英模路、龙观路、先锋路……一条条背街小巷变了模样。路上坑坑洼洼的情况没有了,路面新的标线很清晰,道路标牌也换新了。

整治后的张家巷道路宽敞整洁

厕所虽小民生事大

方便群众获点赞

公共卫生间是城市对内对外的窗口,也是涉及民生的一大重要基础设施。翻新改造公厕不仅仅方便于民,更能提升城市的形象,改善人居环境。

今年6月以来,雨城区、名山区、经开区针对“大杂院”小区进行旱厕改造。如今,雨城区76个旱厕、名山区21个旱厕以及经开区的3个旱厕的升级改造均已全部完成,并向社会公众开放。

改造后的厕所不但比以往明亮宽敞,还接通了水电,厕所附近曾经臭气熏天的现象随之消失,解决了周围住户的如厕难题,群众满意度大大提升。

旱厕改造,仅仅是提升厕所环境的一个方面,城区的公厕也在一点一滴发生着变化。

从2017年起,雨城区环卫处开始对公厕进行整改。2018年,雨城区环卫处完成了老城区35个公厕的装修和维修。据了解,这35个公厕均按照城市公厕二类及以上标准改造。

今年,在新城区有9个城市公厕得到改造,其中位于第一江岸河边的公厕更是按照3A级旅游厕所的标准打造。

改造后的厕所不仅通风、采光、除臭条件得到大幅改善,除男厕女厕外还设置了无障碍厕所或者家庭厕所。在充分保证照明、通风、用水的基础上,通过标注指示牌、制度上墙、摆放意见簿、明确开放时间等措施,让公厕管理更加规范。

公厕和背街小巷的整治,仅仅是雅安市基础设施改善的一个缩影。今年,雅安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投入到背街小巷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旱厕改造、农贸市场提升、市政设施完善、公共秩序提升等项目建设中。

目前,沙溪路、环山路、如意街、溪沟巷等8条道路整治和覆盖城区178个背街小巷点位的专项整治已基本完成;三区完成100个公共旱厕改造和16个老旧公厕提标改造;主城区新建公交站台37个、站牌107个;完善道路标线约5万平方米、交通标识3000余个,增划非机动车停车标线1.6万余米、停车标识460个,新增物理隔离栏约1200米;完成大兴二桥、熊猫大道、育才路、上坝路、北外环线等道路维修,共修复路面约18500平方米、人行道约1650平方米;中心城区15个农贸市场设施提升基本完成。

随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加强,雅安市城市功能也逐渐完善。城市更加干净整洁,出行也更加便捷,处处彰显着文明和美好。

雅安日报记者鲁妮娜

新闻推荐

助推茶企转型升级

(杜宇露李长婧)近日,雅安市名山区政协主席张忠春率区政协委员视察位于黑竹镇莲花村的北部(黑竹)茶叶集中加工园区。视察组通过...

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名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