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林权纠纷最终化解 调解依法依规更要用心

雅安日报 2019-10-21 10:41 大字

提要:

人情与法治,历史与现实往往是一对矛盾体。如何平衡彼此的关系,而让当事双方心服口服,考验着每一个执法、护法人。去年,名山区百丈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一起林权纠纷,无疑为解决类似难题提供了范本。

改革开放后,当时的名山县提出了“茶叶富县”理念,并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名山茶产业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为鼓励老百姓多种植茶叶,当时的名山县委、县政府给出了在本生产队内实行“谁开谁种谁有”的政策,为30多年后一场小纠纷埋下了伏笔。人情与法治,历史与现实,正在一个小小调解案中交锋。

案情回顾

双方各退一步林权纠纷消弭于无形

2018年10月,百丈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到一个奇怪的调解案,一村民侵占邻村集体土地长达30年。

原来在1988年,李某(化名)将邻村3亩集体荒地开垦出来种植茶叶,当时并未遭人阻拦。可是自2012年起,邻村村集体开始索要那片土地的使用权,或要李某以承包的方式交纳费用。“谁开谁种谁有,当年名山县出台的政策早已成为村规民约,远近四邻谁不知道那块地是我开垦出来的?种了30年的地,说不是我的就不是我的了?”邻村村集体的要求遭到李某拒绝。对于双方的争执,从2012年到2018年,两村村组干部均没有调解出任何结果。

百丈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该起纠纷后,立即开展调查。

邻村村集体拿出了李某开垦的荒地属于本村的佐证材料,并提供了2012年林权制度改革后新颁发的林权证,而李某还是那句上世纪80年代开垦荒地背景下的“谁开谁种谁有”,心里迈不过坎并一度情绪激动。

调解员立即翻阅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最终在一堆旧档案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2018年10月16日,百丈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并邀请两村村党支部书记及村委会主任参与。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向双方讲解了《土地管理法》与《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中关于林权权属与如何处理林权纠纷的相关规定,并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阐述双方纠纷的关键点,理清双方的权利义务。

相关资料证明,李某开垦的荒地本属邻村村集体所有,林权制度改革后,邻村拥有该地的林权证。而当时的名山县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谁开谁种谁有”政策,指的是对本村本社荒地的开垦,而不包含本生产队外的其他土地,李某开垦的荒地应属邻村村集体所有。而根据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农户应当以承包的方式获得土地的使用权。

李某既没有该地的林权证,也未签订任何关于该地的土地承包合同,应当将该地返还邻村村集体所有。但李某辛苦经营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邻村村集体应该尊重历史,不应该追迫太甚。

在调解员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双方当事人均作出了让步,邻村村集体给予李某1000元的土地开垦补偿费;李某将所垦荒地退还给邻村村集体,从此双方不再发生任何纠纷。

依法依规调解

但更需要一份用心

以上这个调解案,只能算雅安农村林权纠纷调解案中的冰山一角。在2012年林权制度改革后,因边界不明、权属不明、历史遗留原因造成的林权纠纷大量涌现。但随着依法治国的更加深入,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千难万难,基本可以套用《土地管理法》《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进行解决。

《土地管理法》第十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第十三条: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第十六条:土地使用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第三条:处理林权争议,应当尊重历史和现实情况,遵循有利于安定团结,有利于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有利于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原则。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授权林业部依法颁发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书,是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土地改革后营造的林木,按照“谁造林、谁管护、权属归谁所有”的原则确定其权属,但明知林地权属有争议而抢造的林木或者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一条:为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三条: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当然,问题的解决并不能依靠这些枯燥的法律条文,更需要执法护法者一份用心。

据参与此案的调解员介绍,调解过程中,李某曾一度胁迫大家都同情他。“庆幸的是,我们早料到这一点。”在调解前后,调委会成员仔细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更请了有一定威望的村组干部前来帮忙,他们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劝说当事人接受调解意见时能发挥巨大作用。

“在一些农村地区,或是因为文化水平低不能对法律法规完全理解,或是捞半截,或是打感情牌,或是只说对自己有利的……”该调解员认为,农村地区的法治工作更需要一份细心和耐心,农村地区的普法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雅安日报记者刘庆红

新闻推荐

不断增强司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认同感

雅安日报讯10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伊林带队调研全市法院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李伊林要求,要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

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名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