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名山 杨炳祥一家的“十二五”和“十三五”
雅安市名山区,是全国闻名的茶乡,当地不少茶农通过种茶、制茶,走上了致富路。在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期间,历经了芦山地震和灾后重建,茶乡名山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修的公路四通八达、宽阔平坦,一个个美丽新村落地而成,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日前,记者走进了万古乡红草村六组,通过了解杨炳祥一家的变化,窥见茶乡名山“十二五”发展的一斑,同时展望名山“十三五”发展的美好蓝图。
回顾前五年:走上致富路
来到杨炳祥家时,杨炳祥正在劈柴,为春节后即将到来的第一批春茶炒制准备柴火。
“我只做‘黄芽\’,按照传统工艺制作,已经做了20年左右了。”忙碌的间隙,杨炳祥告诉记者,自家是万古乡最早从事制茶的农户之一,1995年,杨炳祥从一个亲戚那里学会手工制茶的技艺,从此开启了制茶人生。
“最初每年只加工100公斤左右成茶,收入不高。收入增加是最近几年的事。”谈到每年的收入时杨炳祥说,现在他所处的名山区万古乡公路修通了,政府每年都会举办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地来的客商,茶叶也变得好卖了。“我顺势改进了一下,使用进行机器加工,扩大了产量。”
据介绍,2010年前,杨炳祥只有一台炒干机。在国家出台农机补贴优惠政策后,杨炳祥响应号召,又添置了3台机器,同时,他还把女婿也培训出来加入了制茶队伍,实现加工产量和收入的大幅增加,如今光靠制茶,杨炳祥一家的收入也有十万上下。
杨炳祥通过制茶走上了致富路,引来附近村民的学习和效仿,现在的万古乡不少村民家都开起了茶叶加工厂,日子过得也越来越红火。
展望后五年:实现小康梦
家家户户种茶、制茶、卖茶,万古乡已经成为茶乡的一大制茶基地。当地政府又根据这一特色,大力推进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让如今的万古乡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迎来了新的生机。
春节刚过,春日的温暖已经袭来。来到灾后重建的万古乡红草新村,依托万亩生态观光茶园,整合周边旅游资源,走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集山、水、林、茶、庄、商业为一体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已经悄然形成。
一向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杨炳祥在乡村组干部的动员下,看到新的商机。他正着手将自己在新村修建的房屋装修一新,准备开茶铺。
“前期以为新村旅游发展不会很快,没想到去年下半年的周末、国庆,今年的元旦假期,来新村玩的游客都不少。”于是,看到“商机不少”的杨炳祥“下定决心,装修铺子”。
记者看到,杨炳祥的新房地处新村湿地公园旁边,地理位置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产业。其中有三间商铺正在装修,地板已经安装完毕,墙壁已经粉刷,房屋装修也即将完工。
按照杨炳祥的规划,装修完成后,他将把在深圳打工的女儿叫回来,一同筹备茶馆开张的事宜,同时出售自家制作的春茶。
展望后五年,杨炳祥信心满满。他表示,制茶是自己老本行,传统手艺不会丢。今年家里又添置了一台制茶设备,茶叶加工的量相较去年还会增加一半。同时,以后除了机器制茶,他还会应茶客们的要求,开展定制手工茶叶业务。
“铺子装好了,开个品茶室,客人来了,就在里面看自己现场炒制茶叶,喝自己制的‘黄芽\’,女儿就守铺子,当服务员。”畅想起未来不久的幸福生活,杨炳祥很是兴奋。他还告诉记者自己与另一户村户一同承包了一片大约有6亩的荒坡,改种了红心猕猴桃,预计2年后就可以挂果,实现收益,“十三五”的小康生活正向自己走来。
本报记者 刘芳君
新闻推荐
1雅安市芦山县刘沟滑坡滑坡芦阳镇火炬村1.4分散农户2雅安市芦山县头溪刘沟滑坡滑坡芦阳镇火炬村1分散农户3雅安市芦山县栏杆头滑坡滑坡芦阳镇火炬村1.5分散农户4雅安市芦山县王边滑坡滑坡芦阳镇...
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名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