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候鸟”进城来 努力融入城市生活
□本报记者 廖晶莹
“暑假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这是许多留守儿童共同的心愿。在外打工的父母,心中同样充满了对孩子的牵挂。长达两个月的暑假,不少留守儿童的父母选择将自己的孩子接到城里“团圆”。这个暑假来城里和父母团圆的留守儿童过得怎样,他们的心里有哪些愿望?带着问题,记者近日在雅安市展开了采访。
帮父母打理生意希望考进城里学校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个暑假都在杂货铺里帮忙,我对数字特别敏感,也很喜欢算算术,每次算账都很开心。”7月15日,正在雅安市雨城区菜市场帮父母卖东西的杨俊虹说。杨俊虹今年12岁,老家在雅安市名山区马岭镇新桥村。6月底,杨俊虹放暑假后,在雅安做杂货生意的父母把她接到了城里。
杂货铺每天早上7点半开门,一直营业到晚上8点,这期间杨俊虹都陪父母守在门面上。遇到卖菜的高峰期,杨俊虹便成为了父母的小帮手,不管是称重还是记账,她都手到擒来。每天下午两点到四点,是菜市场人流量最小的时候,杨俊虹便开始做《暑假生活》。
杨俊虹的父亲杨先虎告诉记者,马岭镇是名山区最远的一个镇,靠近眉山市丹棱县,从雨城区到马岭镇新桥村要转几次车,交通不方便,再加上铺子上的生意也走不开,因此他们每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父母不在的日子,杨俊虹便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学习不错,在刚刚结束的期末测试中,又一次获得了全优。“娃娃从小就懂事,读书也认真,我们两口子在外面吃苦受累心头也踏实。”说起女儿,杨先虎满脸欣慰。
趁着铺子生意不忙的时候,妈妈会带着杨俊虹一起到书店购买辅导书。明年杨俊虹将面临小升初考试,她希望努力考上雅安中学的初中部,这样每天都能和父母在一起。杨先虎说,希望做好杂货生意,尽快贷款买一套学区房,为女儿提供更好的读书环境。
无奈二次留守盼父母多抽时间陪伴
7月12日,在荥经县熊家山工业园区,铸钢厂高温流水线上34岁的轧钢工人熊天明难得提前下班,因为当天妻子从洪雅县余坪镇老家接来了8岁的儿子涛涛。
从3月份离家到厂后,熊天明每天都在流水线上认真干活,盘算着要把钱存起来,以后供儿子读大学、买新房、娶媳妇。尽管满脑袋都想着儿子,但他却舍不得回去,因为流水线上轧钢筋是计件算工资,作为一个熟练工,他工作一天就有近300元进账,而少上一天班就会少挣一天的钱。
到了暑假,在铸钢厂食堂工作的妻子请假回老家,把涛涛和父母一起接了过来。接到涛涛后,熊天明带他吃火锅、买玩具,还把儿童乐园二十块钱一次的挖掘机玩了好几盘。平时省吃俭用的夫妻俩把荥经县城能找到的好吃好玩的全部让儿子感受了一遍。
然而,快乐相聚只是短暂的,第二天,熊天明和妻子照常去上班,涛涛和爷爷奶奶则在租住的居民房里看电视。“白天都是我们陪娃娃耍,他就晚上可以见妈老汉一面。”涛涛奶奶王秀芳说。
“我们也想多陪娃娃,但生活负担重,还是挣钱要紧。”熊天明说,双方老人都是农民,他们每年要准备四份新农合、社保的费用;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他们拆了家中的老房子建新房,加上装修,对外借了十多万元。“现在我就想着早点把借的钱还上,再存点钱,让儿子能到洪雅县城上一个好点的寄宿制初中。”
对于父母长远的计划,8岁的涛涛并没有太深的感触。他告诉记者,只希望父母能陪着他,带他到处玩耍。
心理学教师建议鼓励孩子融入城市生活
对于留守儿童中的“小候鸟”现象,雅安市雨城区田家炳中学心理学教师毕恒婧说,因为孩子在老家留守,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对子女有亏欠,便在假期把子女接到身边。但是接到身边以后,他们很容易将正常的关爱演变成了溺爱,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毕恒婧建议,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合理规划时间,鼓励孩子利用假期自主融入城市社会生活,走进城市里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打开视野、增长见识,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新闻推荐
9月14日,荥经县茶苗交易现场推介活动在该县新添乡茶叶交易市场举行,全县2000名茶农参会。其中,1000多名茶农与名山区20多家茶苗经销商达成茶苗采购意向协议。余晓东唐小未杨平摄...
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名山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