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升级
仁和区
连续三年居全省山区县级经济综合评价首席
关键词:结构调整
从“一业独大”到工业经济多元化
本报讯(记者 秦勇 刘旭)“今后不仅可以住新楼,还可以搞旅游!”9月6日,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前进镇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工地,普达村村民王启英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个总投资80亿元的度假区,是仁和区统筹城乡、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以前,仁和区工业经济总量小,煤炭业曾经撑起仁和经济的大半壁江山,“一业独大”带来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近年来,该区实施“稳煤兴工调结构”战略,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将钒钛与钢铁“嫁接”,碰撞出产业升级的“火花”。短短几年间,仁和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新型机械制造加工基地,机械制造、钢铁深加工和新材料产业快速崛起,实现了工业经济多元化发展。
2012年,仁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93亿元,增长19.5%,人均GDP在全省排第8位;完成工业总产值300.63亿元,增长25.7%,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92.68亿元,增长26.7%。省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12年四川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仁和区连续第三年排名山区类第一。
以项目为抓手,招大引强、巧借外力,为产业升级、城市转型注入新活力。2010至2012年,全区引进项目212个,投资总额达197.87亿元。今年上半年,33个项目落地仁和,投资总额达59.64亿元;全区经济增速达15.3%,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环境也是生产力。近年来,仁和依托光热、生物优势资源和地处川滇交界的区位,集中财力改善城乡环境,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如今,仁和区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001年的4.2平方公里增长到目前的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规模突破10万人。一座现代化宜居生态城已初见雏形。
目前,仁和区正在加快川滇交界区域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打造攀枝花最宜居的区域性中心城区与南向开放门户。仁和区委书记陈可红告诉记者,到2017年,仁和区将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300亿元以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飞游飞隆冬的雅安,重建号角不停歇。农房、交通、学校、医院……集中开工的项目中,住房重建、公共服务等民生项目投资占总投资的60%以上,“民生优先”的重建核心理念得到深刻诠释。首位...
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名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