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甘洛县彝家新寨建设掠影行走在彝乡甘洛广袤的田野上一

四川日报 2012-04-10 19:05 大字

——甘洛县彝家新寨建设掠影

行走在彝乡甘洛广袤的田野上,一个个崭新的彝家新寨,一幢幢民族风格浓郁的农家住宅,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新农村画卷不时映入眼帘。

□万成龙 施建华 钟美兰 图片除署名外由甘洛县委宣传部提供

近年来,甘洛县认真按照彝家新寨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全县乡村民居建设以 “飞檐翘脊勾瓦口,雕窗刻柱绘图案,一池三改留锅桩,产业兴农促发展”为特色的建设思路,多措并举深入开展 “四新”(即新农村、新农民、新风尚、新形象)竞赛、“六进农家”(政策进农家、科技进农家、法制进农家、帮扶进农家、健康进农家、美德进农家,惠农落实到农家)和“五户评选”(遵纪守法户、道德模范户、邻里和谐户、勤劳致富户、“三热爱”模范户)活动,进一步创新理念、细化目标、严格标准、攻坚克难、打造亮点、提升水平,全面完成彝家新寨建设工作,使全县彝家新寨建设蓬勃开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目前,全县32个村已基本建成彝家新寨,其中5个村成为州、县级彝家新寨建设示范村。

高起点 科学绘蓝图

“我们开展彝家新寨建设,就是要在把握县情、大胆探索的基础上,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大力推进,真正将彝家新寨建设作为事关甘洛当前与长远发展大局,最终实现甘洛历史巨变的重大战略性、根本性、全局性举措,以此加快提高全县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改变甘洛落后面貌,早日迎来崛起振兴,早日迎来富民强县!”这是甘洛县委、县政府为全县人民描绘出的一幅壮美蓝图。

按照规划,甘洛县彝家新寨建设工程沿着省道S208乌金路和县道甘(洛)石(棉)路两条主要通道,在田坝、玉田、新市坝、阿兹觉、则拉等13个乡镇、30个村全面铺开,涉及4033户、18000余人,计划投入资金1.85亿元,以集中居住点建设为网络,辐射周边,逐步向边远、分散地区推进。

在彝家新寨建设中,甘洛县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制定完善了全县彝家新寨建设方案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遵循“农舍点点、林如棋盘、绿树掩映,错落有致、一村一貌”的建筑特色,以“飞檐翘脊沟瓦口,雕窗刻柱绘图案,一池三改留锅桩,产业兴农促发展”为总体设计方案,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坚持因地制宜,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通过打造示范点,以点带面,对新农村建设和彝家新寨建设村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对分散居住的农户,依形就势、拆旧建新。同时,按照“巩固提高型”、“配套完善型”、“建设突破型”三个层次,分类实施,重点突破,探索出了产业支撑型、项目带动型、城镇拉动型、生态移民型等彝家新寨建设路子。在建房过程中,充分考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和意愿,建筑类型以砖瓦房为主,建筑面积保证在80平方米以上,并注重保护历史文脉和自然生态景观,合理设计房屋结构布局和外观风格,培育出了一批不同产业基础、不同发展模式、不同建筑风格的彝家新寨。

截至目前,甘洛县已累计完成投资1.95亿元,完成新建民居1420户,改建2503户;新修通村公路2条8.7公里,新建民俗活动中心和坝子5482平方米、农家书屋30个和30个公益、商贸场所;硬化户路7550米,完成“一池三改”432户。每个新村庄都配套了医疗卫生室、村级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农家超市,大多数农户都用上了沼气、吃上了干净水、看(听)上了广播电视,农村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布局不断趋于合理、文化阵地不断趋向完善、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兴产业 农民鼓钱袋

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产业发展是支撑,农民增收是宗旨。

为让农民鼓起钱袋子,甘洛县结合全县重点发展核桃产业这一战略部署,近两年来,新建核桃基地15万亩,完成嫁接核桃改良基地1.2万亩,全县核桃产业发展规模达到了21.54万亩。目前,全县核桃年产量达到4900吨,实现产值5200多万元。全县培育年出栏20头以上的养猪专业户780户,年出栏20只以上的养羊专业户910户,饲养100只以上的蛋鸡规划养殖户22户。目前,全县建立生猪养殖小区、标准化养殖基地、科技示范园区等16个,为群众培育起了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庭院经济,马铃薯、蔬菜、劳务输出等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保证群众建好房子、增加收入,走上致富之路。

笔者走访时了解到这样一组数字,甘洛县采取典型示范打造品牌,大力发展订单农产品生产。

——核桃栽植:达到25万多亩,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已经成为甘洛县发展面积最大、覆盖面积最广、群众收益较高、最具发展潜力的特色林果产业。

——烤烟产业:共落实种烟乡镇8个,种植农户250多户,种烟面积3500亩。

——中药材产业:截至2011年底,中药材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27万亩,预计全县药农人均从中药材产业中获得纯收入300元以上。

——畜禽养殖业:截至2011年底,全县四畜存栏41.72万头 (匹、只),其中:大牲畜存栏8.16万头、猪存栏17.36万只、羊存栏16.2万只,年出栏猪20.57万头、出栏牛2.032万头、出栏羊14.35万只、出栏家禽40.55万羽。

——马铃薯产业:以海棠、蓼坪等10个乡镇为重点,发展马铃薯种植面积9.1万亩,建成中心示范片6个1200亩、展示示范片4个1300亩、高产示范片10个10000亩。全县马铃薯产量达13.6万吨以上,实现商品薯7.3万吨、商品化率53.7%,薯农人均增收30元以上。

——黑苦荞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培育黑苦荞产业,2011年全县黑苦荞产业总产值突破5000万元大关。

……

牵住“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这一新农村和彝家新寨建设的牛鼻子,特色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甘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科学跨越发展的强劲音符。

“现在的变化真是像做梦一样。”玉田镇勿西村63岁的彝族老人木乃克布说。在自来水管前,他轻轻一拧,干净卫生的山泉水哗啦啦地流了出来。老人说,现在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以前住在山顶上,大人外出、娃娃上学和农业生产都受影响;如今,村里人搬到了山下,用上了沼气、太阳能,开上了汽车、摩托车,住上了新房,娃娃上学近了,看病打针不到10分钟就到了镇卫生院,农家小超市也开到了家门口,真的很方便了。

强基础 设施暖民心

“走水泥路、喝自来水、住整洁房、上卫生厕所、用洁净能源”是甘洛县彝族群众过去不敢想的事情,而如今却变为现实。

在彝家新寨建设中,甘洛县采取集中资金、重点投入的办法,把彝家新寨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新型村镇建设、异地移民搬迁工程、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在乡村间实施交通、水利、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有效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据统计,县交通建设实现了从“通达”阶段向“路网”阶段的转变。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公路449公里 (未包含通村公路),其中:省道乌金路甘洛段(大渡河至白沙河)70公里;县道4条(甘斯路、石吉路、普昌路、甘石路)101公里;乡道19条174公里;矿山、林业专用公路104公里;通村公路554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了1348公里,全县27个乡(镇)、175个行政村通了公路。农村公路基本形成了以干线公路为骨架,村级公路为脉络,干支相连,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建成绿化小广场并配备了健身器材,发展沼气池1.2万口,完成了127个村安全饮水项目,同时,在每个彝家新寨都配套了医疗卫生室、村级党员活动室、文化室、农家书屋、农家超市等。

抓党建 管理上水平

甘洛县在彝家新寨建设中以 “抓党建、促发展”为主体,不断增强自身建设,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意识,组织城乡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结对共建、对口帮扶活动,不断增强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效性。

目前,全县县直机关支部与农村支部建立了联系点,建立联系帮扶对子300多个,开展帮扶活动百余次,重点培育了基层党建示范点和远程教育示范点。帮助指导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了党组织,增强了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建立健全了村组干部教育培训、表彰奖励、监督管理、权益保障等制度,积极开展科学发展示范点创建活动,有效地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据悉,“十二五”期间,甘洛县将完成111个村的新农村和彝家新寨建设任务,让9198户4.13万名山区群众入住新村;完成600户异地移民搬迁、88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解决3.6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解决5.8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坚持扶贫到村到户,把重点贫困村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集中解决住房、饮水、道路和贫困农民增收问题。

新闻推荐

雅安遭遇60年罕见旱情 10万人投入抗旱救灾

本报讯(康君记者王飞)“水来了,可以育秧子了!”3月20日下午4时许,经多次协调,上游华能电站提早开闸放水,给芦山县思延乡带来解春耕生产之需的“清泉”,村组干部们奔走相告,通知村民抓紧春耕。2012年入冬...

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名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