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武术 道与山水笑傲的江湖

成都日报 2021-01-11 00:32 大字

受道家思想影响,青城武术追求“上善若水”

游客在青城山学习青城武术

刘绥滨演练青城八仙剑

青城武术常有的器械除剑之外,还有青龙大刀、乾坤圈、铁鞭、钺等

青城派第36代掌门刘绥滨

裴永强展示青城柔术

道以养道,道在养生,道学与武学自古相融一体。在中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绵绵两千年以来,剑光拳影,名侠辈出。“南武当,北少林,峨眉弘佛法,探本上青城。”天人合一的道家文化与幽绝天下的青城山水成就了刚柔并济的青城武术。

在今天这个远离了冷兵器的时代,作为中国四大武术门派之一,青城武术形成了养生、健身、竞技、修心、防身的逍遥江湖,以前所未有的中兴之态,以一个别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符号,在世界各地绽放异彩。去年年底,青城武术入围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道家武术 上善若水

冬日的青城山云雾缥缈,宛如琼楼仙境。在山脚下的“青城武术馆”,我拜访了青城派掌门人刘绥滨。当我问及青城武术的独门绝技,身着一身黑白对开、绣有阴阳八卦图练功服的刘绥滨呵呵一笑,立马挪椅、整衫、屏气、凝神,一套拳脚便在庭院中施展开来,一时间庭院里衣袂飘飘,幻影缤纷。舒缓时,轻灵飘逸,仿佛春风拂柳,细腻含蓄,婀娜曼妙;突然间,快拳疾腿,风生水起,令人眼花缭乱,其势如惊涛拍岸,万马奔腾。

四川芦山古属“青衣羌国”,因“青衣好巫”,一时“米巫凶虐”,傩戏酬神的庆坛风俗到今天也有遗存。所谓“米巫”,其实就是道教先师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的道教的最早派别。如果说鹤鸣山是道教的发源地,那么青城山则为道教光大之地。两山同属邛崃山脉的支脉,东汉时期,青城山原始巫教盛行,张陵率弟子来到这里,一方面利用道家黄老之学改造原始巫教,另一方面与道徒、民众一起开山修路,打井造林,发展生产,加之他精通医术,为人治病,民众纷纷皈依道教,而道教也顺势铺张开来,影响了整个中华大地。从刘掌门的拳脚招式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丝酬神傩舞的痕迹。其实,原始武术的发端,与早期人类的生产劳动、原始宗教、娱乐活动、部族争斗等都有密切联系,正所谓“武”“舞”不分,甚至傩中有武,武中有傩。

按照刘掌门的说法,这些招式是最具青城武术特色、刚柔并济、拳随心动的水拳。“只有几招是源自先贤们流传下来的,没有固定的套路,所以每一套水拳打下来都不会完全一样。”一趟水拳,全凭武者的意念和心境,或疾或缓,或长或短,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贴合了道教“道法自然”的宗旨。

青城武术与道教文化密不可分,而在道教开创之前,背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的青城山已是藏龙卧虎之地。相传,轻功始祖宁封就隐居于此,轩辕黄帝在一统天下前曾向他学习龙蹻飞腾术;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简《十问》中,也有青城山容成公练习气功的秘籍《容成治气抟精之道》;143年,张陵来到青城山开创道教二十四治,同时也练就了雌雄龙虎剑、降魔功等,青城武术雏形由此形成。此后,道门、孙门、岳门、筋经门、道家、佛家、侠家,在青城山这一地域内,各方英雄辈出,青城武术在清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有史料记载,清代三百年间,青城派门人就出了一个武榜眼和111个武举人。民国时期,青城派二十四侠因北上抗日而名动江湖,加之还珠楼主所著《青城十九侠》,青城武术风云再起,就连国学大师南怀瑾也千里奔波,负剑上山拜访名师。

刘掌门说,水拳是青城武术的一个概称。最早的中国武术有五大门派,按照五行的划分,昆仑属土,少林属火,武当属金,峨眉属木,为道教文化和都江堰山水滋养的青城派则属水。“千百年来,青城武术修炼者一直都把老子的《道德经》奉为习武的上上秘籍。《道德经》讲‘上善若水’,习武者要尽力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像水一样,无我而又能坚持自我,刚柔并济,在心灵深处树立起和谐平和但又充满力量的信念。”

武林高手 各显神通

当身着一身白色绸缎练功服的宋云霞出现在面前,我确实见着了武侠小说里描述的有关剑客的形象——英姿飒爽,飘逸敏捷。她持剑行了抱拳礼,一趟剑术表演便施展开来:一时间,在武馆绿树环绕的空地上,奇诡无比的身形闪晃腾挪之间,劈、刺、点、撩、崩、截、抹、穿、挑、提、绞、扫、压、挂等招式一一使出,缤纷剑影冷芒森森,寒虹似电。突然间,在一个矫健优美的跳跃中,那寒光飞洒的长剑竟脱手而去,直刺苍穹。就在我看得眼花缭乱之际,那矫健的身影在几个轻盈快捷的跨越后又鱼跃而起,灵巧地将缀有红缨的剑稳稳接住。

宋云霞出身于武林世家,祖爷是青城武术黄林门的传人,爷爷宋德昭是民国有名的青城二十四侠之一,曾担任川军武术总教官。“爷爷视我为掌上明珠,小时候时常教我些马步、压腿、六和掌等健体防身的技能,让我对武术越来越痴迷,后来拜刘掌门为师,算是跨进了武术的大门。”2006年参加国际传统武术比赛,她一举夺得女子传统拳术及器械的两枚金牌。多年以来,宋云霞一直担任青城武术馆的教练。她说:“对于一个渴爱武术的人来讲,能够以武养生,那就是上天的厚爱了。”

裴永强专攻柔术和太极,我们约好在青城山山门见面,却见他提着一支长嘴铜壶匆忙赶至。他说,纯粹的柔术借助铜壶道具演练起来更有看头。相传,道教创始人张陵在青城山创道之时,就曾留下“龙壶茶艺”,由此形成青城工夫茶艺的雏形。

裴永强首先演练缩骨柔术,他慢慢下蹲盘腿坐下后,将双腿提起过头,随着侧腰低头等身体慢慢蠕动,一个成人的身躯居然就缩成了一小团。一会儿,他紧缩的身躯又慢慢舒展开来,单腿站立起来的同时,顺手提起身边的铜壶,那看似柔软无骨的身躯就围绕着铮亮的长嘴铜壶缠绕翻转起来。道与茶结缘,功夫与茶艺相融,“童子拜佛”“朝天一炷香”“青龙盘尾”“天人合一”“洞宾背剑”等一招一式,让人惊叹工夫茶艺绝技那周身无骨、似水如丝般的柔滑和穿透。凭着这身过硬的功夫,裴永强常年受邀到各地演出。

刘掌门还带我去拜访了他的大师兄徐辉云和二师兄潘崇福。过去成都武术界有个说法:“郫县(今郫都区)火云,灌县(今都江堰市)辉云”,意指郫县的刘火云与灌县的徐辉云都是当地武林的顶尖高手。时年79岁的徐辉云一套61个招式的青城八仙剑舞下来是面不改色心不跳。时年63岁的潘崇福不仅一对钺舞得入臻化境,而且对道家养生菜的烹饪有着很深的研究,曾开过武馆,担任过一家大型餐馆的行政总厨。

从太清宫回武馆山庄,遇到一位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小伙来访。加拿大人柯大年到青城山旅游,偶然听人说起青城武术,便辞了成都的工作到都江堰求职,一边教授英文口语,一边拜刘绥滨为师学习青城武术,打算学成后在加拿大开一家兼营川菜的青城武术馆。刘绥滨说:“其实在今天这个远离了冷兵器的时代里,对于具有中国符号意义、独具中华文化特征的武术,我们更强调的是一种武学的传承和文化的发扬。”

我依然没有看到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也没有听到快意恩仇的武侠故事。刘掌门笑答:“你说的那些都是武侠小说里的成人童话。其实,习武之人也是普通百姓,平时大家都忙于生计奔波,但关键时刻,他们都会挺身而出。比如说汶川大地震,我所知道的每一个青城武术人都站在了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青城武术 中国符号

2001年,35岁的刘绥滨继承了师父余国雄的佩剑、印章、衣服和证书,成为青城派第36代掌门。当年的尚武青年一下子成了外界眼中颇有些传奇色彩的神秘人物。刘绥滨却说,实则是因为小时候瘦弱多病,才在家人诱导下练习武术。

刘绥滨的外公刘玉成曾是青城二十四侠之一周德三的嫡传弟子,母亲又毕业于当时的灌县国术馆高级班。他少年时就沉迷此道,除了偷偷翻阅家中所藏武术书籍并按其法练习拳法套路外,更是八方拜师学艺。

1982年夏天,刘绥滨费尽周折找到隐逸乡间的青城派高手宋德炤求教。宋说:“明天早上6点半在龙潭湾等我吧。”第二天早晨刘绥滨从5点等到7点半,宋德炤都没有出现。第三天刘绥滨4点就赶到了龙潭湾,在狂风大雨中等了三四个小时依然不见宋老身影。第四天他继续前往,终于等到宋老。宋老指着他的鼻尖,跺足而叹:“你这个娃儿啊……”从此,刘绥滨拜在宋老门下,并先后师从当地拳师龚海清、祁玉祥、陈用和、姚福沛、黄云锦、金跃山等,与青城武术结下不解之缘。

之后刘绥滨又师从蜀中第一快手彭元植、孙膑拳传人孟宪堂。上世纪90年代初,在彭老引荐下,刘绥滨专程赴泸州拜见了青城派第35代掌门余国雄。这位青城派武术宗师、曾参加台儿庄战役的老人,时年已90高龄。二人一见如故,余老当即将青城派绝技“七星赶月”传授给刘绥滨,1997年又收为关门弟子,3年后将衣钵传给了他。

说起继承青城派衣钵,刘绥滨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师父怕我因为习武生计没有着落,再三要我跟他学医。师父是当时泸州城里有名的接骨高手,他是怕我生计无着落,有口饭吃。但我这个人就是死脑筋,认准的路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其实,我不是师父弟子中武功最高的,或许就是因为这个死脑筋,他才传位给我。”

从一个尚武之人到四大武林门派之一的掌门人,角色的转变,让刘绥滨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个时代,笑傲江湖的武术早已没落,不少武术传人隐居各地,部分武学已经失传,而更多的正面临失传。刘绥滨一方面遍访青城派武林尊宿,虔诚地学悟道学,以多年之力收集整理出版了著作《中华绝技——青城武术》;另一方面身体力行地将自己所掌握的青城派武学绝技积极地展演于社会各界。作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绥滨说:“尚武之人,重在健身养性。之所以要出去亮个相,根本目的还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功夫,认识青城武术,推介青城武学。”当年那个瘦小多病的孩子,如今正引领着青城武术的中兴时代。

余茂智 文/图

新闻推荐

讲好红军故事 传承红色精神

芦山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相关人员看望骆朝建(中)“感谢你们为传承芦山红色文化、讲好红军故事作出贡献!”连日来,芦山县老区...

芦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芦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