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部署文明探源专项:建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 完善证据链

澎湃新闻 2019-07-25 20:59 大字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中的专题任务。近日,科技部发布该专题任务的2019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拟在文化遗产价值认知和价值评估关键技术、文物病害评估与保护修复关键技术、文化遗产风险监测与防控关键技术、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关键技术等 4 个方面启动 18 个研究任务,拟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为 2.54 亿元。

良渚古城遗址

其中,“中华文明探源研究(2019—2022)”项目要求建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基本态势和发展流变的时空框架,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完善多重证据链论证;在牛河梁、焦家、凌家滩、良渚、石家河、碧村、石峁、芦山峁、宝墩、陶寺、新砦、二里头、双槐树等13处以上遗址进行调查、勘探及发掘的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

在具体内容上,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精确判断关键节点和重大事件的年代,解析重大环境事件对文明进程的影响,阐释生业发展对文明起源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用,研究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人类状况、人群迁移与文化交互;研究长城沿线以石城和大型聚落为核心的区域文明演进以及与欧亚草原的互动,究明文明起源“北方模式”的内涵;研究黄河中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复杂化的区域特征和早期王朝国家组织结构与控制策略;研究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区域文明的兴衰历程;建立文明起源关键性遗址、重要遗物和检测分析样品的标本库和数据库,构建文明特质研究的数据分析模式。

“文物出土现场应急保护技术体系研究”项目则要求研发1套新一代考古预探测智能机器人,适用于地下复杂埋藏环境,关节链 360 度柔性运动,可识别墓葬中 10 种以上遗存。

“文物病害评估与保护修复关键技术”涉及馆藏典型脆弱有机质文物病害和石窟文物本体风化病害的防治与评估、墓葬壁画原位保护及石窟寺岩体加固技术。

在不可移动文物安防(防盗、防破坏)关键技术、馆藏文物一体化防震关键技术、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等方面,重点专项也作出了相应部署。

最后,重点专项包含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如智慧博物馆、文物知识图谱和世界丝绸互动地图等。

新闻推荐

在高质量发展中扬帆远航

今年以来,经开区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实干,以加快打造全省大数据产业样板区和全市改革创新先行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绿...

芦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芦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