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助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雅安日报 2019-07-15 08:27 大字

“年均日照926.5小时,年均气温15.2摄氏度,无霜期284.5天,年降雨量1313.1毫米,森林覆盖率77.25%,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国家2级标准,出境断面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水平。”这是芦山县就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对县域生态环境的描述。

优越的生态环境,无疑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优势,并造就了今日芦山县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其间,勤劳的芦山人早已用悠久的种植历史,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有这样一组数据,可展现芦山县至去年底时已取得的实效:全县五大特色农业产业中,中药材和茶叶分别达3.75万亩、5.4万亩;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先后成功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县、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等区域品牌,特色农业“芦山牌”更趋响亮。

时间来到2019年初。立足芦山县特色产业发展已取得的成效和实际,雅安市为芦山进一步明确了思路和方向:壮大纺织、中药材、文化旅游“三个支柱产业”,加快建设灾区绿色发展振兴示范县、争创省级生态示范标杆县、争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强县“三个奋斗目标”,努力在绿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方面”走在全市前列。

“立足绿色生态本底,以特色农业助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即为今日芦山县实现“三个三”目标重要抓手之一。

由此,更多绿色发展振兴的探索实践,在这片沃土上相继呈现。走进这里的山川绿野,一幕幕如火如荼的发展场景,连带着已取得的成效,共同成为芦山县绿色发展振兴的最好见证。

芦山县宝盛乡的茶产业蓬勃发展

芦山县龙门镇正在发展的黄栀子基地

谋特色探产业绿色发展新路

“把产业兴在产业带上,农业农村改革改在产业带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在产业带上、农旅融合融在产业带上、农产品精深加工放在产业带上。”2018年召开的芦山县委十四届五次、六次全会,指明了芦山县特色农业产业新路径。

如何落地?方向同样明确:依托丰富自然资源和优越生态禀赋,全面推进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果药产业带芦山核心区建设,全面加快灾区绿色发展示范县、全省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优做精五大特色产业,将农业发展劣势转化为优势、将优势转化为胜势,培育出符合芦山县自然资源特点的农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由此,按照“山顶绿帽子、山腰钱袋子、山脚菜篮子”布局,遵循“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方向,围绕“一园、二区、三带、四线、五业”展开,一场旨在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行动,同步开启。

文光金,芦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谈及该县农业特色产业结构持续调整时,他首先提到了茶产业。按调整后区域划定,该县茶叶发展区已从海拔1200米调整到900米,海拔低于900米不再大规模发展。

芦阳街道黎明社区,正处于调整后新增范围内。在明确发展思路指引下,当地茶叶种植大户杨东成为诸多受益者之一。经过一年多发展,他已逐步实现零散到规模化连片发展的转变。“连片茶园已达1200余亩,并实现了茶叶品种改良,产量、品质显著提升。”杨东说。

不仅仅是茶产业。对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芦山县同样目光长远、定位准确:建成全省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县,辐射康藏、川西地区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加工集散中心。

龙门镇青龙场村,一个过去以传统粮油作物种植、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村落。6月28日上午,与该村党支部书记高国良相见时,他正与该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一起巡查黄栀子种植基地。

这是去年10月青龙场村积极响应县上号召,通过县级招商引资引入达康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龙门方舟旅游公司后的成果,总面积620余亩,涉及全村9个村民小组中的8个。

“按山区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平坝基地示范和景观化发展思路,这里采用了黄栀子套种蒲公英模式。”高国良说,待明年6至9月时,白色的栀子花、黄色的蒲公英花,将成为一道药材可富民、景观促增收的特色产业风景线。

谈起其中滋味,青龙场村王伙组村民张守平,笑逐颜开。流转土地2亩,每年可得土地租金2800元;妻子每年在基地累计务工3个月,可得收入6000余元;通过基地务工学技术,包括他在内的不少村民已在今春自主发展100余亩;待正式投产后,每亩每年可得纯利润4500元,远高于传统粮油作物所得。

同样高兴的还有村民李莲强。从2016年起发展农家乐,他每年可实现纯利润约10万元。“以前靠生态环境,以后靠特色产业,旅游收入肯定会增加不少。”

为实现更多民生幸福愿望,芦山县已将更多思考付诸行动。依托该县现代农业园区设立中药材加工园中园,即为之一。截至目前,中药材加工园已引进龙头企业7家(建成3家、在建4家),总投资6.6亿元。

与此同时,随着茶叶、猕猴桃、珍稀苗木、高山生态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的同步快速发展,至2018年底时,芦山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渐显,已初步形成“北部山区茶药菌、南部坝区果药蔬”的发展格局。

芦山县大川镇风景秀丽

芦山县生态宜居的幸福美丽新村

强支撑乡村振兴基础再夯实

2019年3月5日,结合中药材产业发展已确定目标,芦山县机构改革中最具特色的——芦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局,正式挂牌成立。

2019年3月12日,市委主要领导在芦山县调研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果药产业带时指出:芦山、天全、宝兴要将产业带建设纳入今年重点工作安排,突出各县特色发展,加快推进果药产业带建设。

两件事汇成一条线,背后体现出的是市委对芦山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高标准、严要求,以及芦山县在立足已有发展所得中,着眼市委对该县建设灾区绿色发展示范县精准定位的清晰思路、坚定目标。

这其中,位于国道351线旁的飞仙关镇三友村禾茂组,颇为亮眼。

作为该县今年着力打造的现代农业发展示范点之一,以及东向进入芦山县后的首个重要特色产业节点,这里将依托中药材产业发展,打造为集传统农业、循环农业、乡村旅游等为一体,实现可持续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点。

6月28日下午,禾茂现代农业示范点内,工程机械来往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今天又移栽了3200株玫瑰。”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曾杰提到的玫瑰,名为大马士革玫瑰,兼具观赏和药用价值,是该企业在示范点内将种植的一种。如其所言,至总面积600余亩的该示范点全面建成后,丰富多样的中药材将占500余亩。

与此同时,作为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点,这里还将同步发展葡萄园、紫薇园和鱼菜共生项目。其中的鱼菜共生项目,将采用水上种菜、水下养鱼方式,在芦山县乃至雅安市,开启无公害生态循环农业的全新发展模式。

现代农业发展示范点项目的打造,同样为三友村农旅融合发展带来新希望。就在一个多月前,这里由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禾茂福民专业合作社,在探索乡村民宿康养、农旅融合中迈出了第一步。截至目前,已整合首批3户村民闲置房屋,并计划于近期启动打造。

漫步其间,话题再次回到新成立的芦山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局上。

“芦山县今年将新发展中药材15000余亩。”该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局副局长陈焰介绍,按“开年就开干、开局就开战”思路,目前已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截至目前,已累计带动形成合作社23家,大户200余户,散户3500余户发展中药材。

为此提供支撑的,是芦山县以做实规划、做优基地、做精加工、做强主体,以及做活模式、做通渠道、做大影响等七个方面为实现路径,为“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制定的“投资优惠+产业奖补+金融支持+品牌培育+风险防控”政策支撑。

以强化五项机制为例,芦山县将采取强化县总签协议,公司抓基地招商引资促进机制;强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建设和助农增收模式;强化金融“金融支持和政策奖补”种植激励模式;强化“企业收购中药材固定提取、建立专项资金”模式;强化“领导包点和乡镇月评季考、晒图推进”模式,努力拓展中药材产业发展新局面。

有今年新出台的《芦山县乡村振兴果药产业带建设2019年度实施方案》和《芦山县2019年农业特色产业扶持激励办法》为证,内容很实在,落实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设立100万元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3000万元农担贷款等,每一项都与发展相关,与民生福祉相连。

秀美芦山县城一隅 芦宣供图

新助力农村人居环境再提升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是为了让广大农村群众早日实现同奔康目标,拥有更有质感的幸福生活。

有这样一组数据,能展现芦山县农村群众的幸福:2018年,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60元,较2013年人均收入7397元增加4863元。

与此对应的,是越来越多农村群众对更宜居生活环境的新需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立足灾区绿色发展振兴,芦山县有着同样清晰的认识。

由此,芦山县自大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初起,就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村庄环境卫生难题,全力以赴。

其中的“厕所革命”,即为芦山县结合幸福美丽新村、人居环境提升、脱贫攻坚、乡村发展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精准定位的一项重要工作。

12日下午6时,龙门镇隆兴村下里组。忙碌一天的高开华返家后,拿好换洗衣物就径直前往房屋侧的浴室。十多分钟,他已洗去一身疲惫。

如此方便,得益于去年6月芦山县以隆兴村为试点,探索开展的“厕所革命”。按照“县乡引导、群众主体、自主实施、先建后补”原则,他作为已脱贫户纳入第一批试点,并只用了不到1个星期就建起兼具洗浴功能的新厕所,告别了卫生条件极差的人畜共用旱厕。

由此延伸,根据在隆兴村试点创新总结出的“六有十二项”标准,至当年底,芦山县已共引导推动全县1732户卫生厕所改造提升,并辐射带动3831户卫生厕所整体提升。与此同时,根据分类推进粪污治理、完善提升配套设施等措施,该县还在实现粪污达标排放时积极探索“种植大户+联户”、“大户+散户”粪污收集模式,更广泛实现了绿肥替代化肥,有力推动了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

至今年1月1日,完善后的《厕所革命农村户厕建设与管理规范》正式出台。作为全省首个户厕改造地方标准,这项源于芦山的“厕所革命”成果,已成为省内不少市州学习借鉴的典范。“为持续巩固成效,今年还出台了《芦山县<厕所革命农村户用厕所实施办法>》。”芦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目标是再完成4000户。

值得肯定的,还有芦山县近两年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在垃圾处理、道路建设、污水处理等工作上已取得的显著成效。

创新垃圾处理“两分两桶两网”模式,已实现全县90%以上行政村垃圾有效处理;全力推动污水处理“一镇一厂”,已建7个场镇污水处理厂,57个新村聚居点兼有污水处理设施,并配套建设污水管网100余公里;完成四好农村公路建设191公里,新建农业作业道、通组路239.5公里,新建乡镇供水工程8处,新增供水受益人口19000余人……

雅安日报记者孙振宇

新闻推荐

瓦当:见证历史变迁 传递汉代独特风韵

汉代瓦当雅安日报讯一个圆轮,集中了建筑的美;一种低调,叙说了千年的历史。曾经,它的“使命”是遮挡风雨,在雨季、在风雪里...

芦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芦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