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历时一年破获电信诈骗案 4名犯罪嫌疑人悉数被抓

雅安日报 2019-03-14 09:27 大字

经历了一年多循线追踪,2月19日,芦山警方派往江西的抓捕组将最后一名涉嫌诈骗案团伙成员刘某某捉拿归案。至此,发生在一年前,涉嫌诈骗王女士的电信诈骗案成功告破,4名团伙成员悉数落网。

民警提醒广大市民,手机、电脑、网络在为市民带来便利之时,也给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犯罪提供了可趁之机。大家需提高警惕,凡涉及汇款或转账事宜时,务必提高警惕,以免掉入骗子圈套。

骗局

谎称“慈善捐款”

骗走网友11万多元

2017年12月4日,家住芦山的王女士被网名为“在乎”的网友添加为好友后,两人开始网聊。

随着聊天次数增加,王女士也对“在乎”逐渐产生信任。同年12月20日上午,2人在网聊中,“在乎”告诉王女士,他是上海一知名房地产公司的职员,且有一笔巨额慈善捐款可以汇给她,为证实其真实性,“在乎”通过微信展示了捐款支票,但很快将支票撤回。王女士将此事当成玩笑,但“在乎”告诉她,他们公司的法律顾问会跟她联系,并办理相关手续。

很快,一名自称“陈律师”的男子给王女士打电话,告知准备给她汇款的事。但需王女士先汇手续费、保证金、个人所得税等材料,王女士信以为真,按要求分3次共汇去11万多元,“陈律师”称在24小时内把“慈善捐款”汇到王女士账户。但随着时间过去,却不见“慈善捐款”到账。

王女士急了,多次拨打“陈律师”电话,可电话一直关机,王女士又找网友“在乎”询问,但也一直没回应。王女士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遭遇了骗局,随后立即向芦山警方报案。

追踪

抽丝剥茧找线索

发现诈骗团伙窝点

名叫“在乎”的网友是谁?王女士汇出的11万多元又去了哪里?芦山警方接到报案后,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

经多方排查,专案组民警发现王女士前两笔汇款,都转入到一个名叫张某某的账户,后一笔汇款转入一个叫祁某某的账户,2人均为江西籍人。进一步追查发现,王女士的11万多元资金进入张、祁2人账户后,几分钟内便被取走或通过POS机刷走,后又陆续转移到另外6人个人账户上。

民警由此判断,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案,其犯罪嫌疑人的窝点在江西省境内,王女士掉进了一个专业诈骗团伙设制的圈套。至此,芦山警方不但掌握了该团伙的人员构成和资金流向,还侦查到涉案嫌疑人的分布情况和活动轨迹。

目标锁定,专案组决定对涉案嫌疑人实施抓捕。但该电信诈骗团伙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在警方展开的抓捕过程中,尽管民警出发前基本锁定嫌疑人所在区域,但待民警赶到后,已是人去楼空。

抓捕

6赴江西展开抓获

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

去年3月2日,芦山警方派出的抓捕组,在江西省余干县抓获首名嫌疑人吴某。今年2月19日,最后一名涉案人刘某某也被成功抓获。追捕民警先后6次奔赴江西省余干县等地,4名涉嫌电信诈骗的团伙成员悉数落入法网。

芦山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凌涛介绍,该诈骗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包括刘、吴夫妻在内的主要成员都有前科。该团伙有较强反侦察和应对民警审讯的能力,4名嫌疑人落网后,并未交代有效证言,基本为“零口供”。但芦山警方攻坚克难,从外围搜集他们的关键证据,掌握他们的诈骗事实,让他们难逃法网。

警方提醒,从全国多地发生的“慈善诈骗”案来看,犯罪分子都披着“公益”“慈善”的外衣,隐蔽性大。他们能频繁得手,是准确把握了大多数人有贪财心理,从而编织圈套完成诈骗。民警认为,不管对方打着怎样的幌子,市民在涉及汇款或转账事宜时,都需提高警惕,以免被骗。

民警表示,应对电信诈骗,广大市民要做到“三不一说”。即不要轻信通过电话、QQ、朋友圈等途径传来的信息,不要透露个人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银行卡等,不要轻易向陌生的账户转账。且在遇到可能是诈骗的情况后,要将情况向身边家人或熟悉的人说明,大家共同分析。如不能确定的,可向公安机关咨询。

魏楠雅安日报记者彭加权

新闻推荐

芦山花灯八旬传承人发起公益演出送欢乐

芦山花灯是四川地方灯戏之一,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主要表演者有两位,一是丑角(俗称“花鼻子”或“三花脸”),另一位是旦角(俗称“...

芦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芦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